天天看點

張期鵬、亓鳳珍《張炜評傳》出版:貼着作品探究張炜博大精神世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

近日,由文化學者張期鵬、山東财經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亓鳳珍伉俪撰寫的《張炜評傳》由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張炜評傳》追溯張炜的文學根脈,評析其文學理想與情懷,揭秘其重要作品問世前後的曲折内幕,呈現一位文學巨人的精神世界。

1月23日,該書新書釋出會·讀書分享會在濟南三喻書店舉行,張期鵬、亓鳳珍兩位作者分享了他們近30年來潛心關注、研究張炜并最終克服困難完成此書的心路曆程,以及他們所了解的張炜的文學情懷和精神世界。

30年研讀張炜,完成47萬字評傳

《張炜評傳》是第一部關于當代著名作家張炜的評傳,該書結合張炜的著作、訪談、相關研究文章和著作等,系統回顧了張炜從出生至今的主要生活經曆和文學創作演變軌迹,重點評介了張炜的《秋天的思索》《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等重要作品的創作出版過程、作品影響力以及文學思想等,提出了許多關于張炜及其作品的獨到見解。這部作品從一個角度濃縮了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史、思想變遷史和精神流變史。

張期鵬、亓鳳珍《張炜評傳》出版:貼着作品探究張炜博大精神世界

張炜寫作曆程近50年,創作類型也非常豐富,涉及小說、散文、詩歌、學術随筆、兒童文學等,創作總量近2000萬字,要想理清其文學創作脈絡以及探究其作品的思想深度,是一項難度非常大的工作。張期鵬、亓鳳珍能夠完成47萬字的《張炜評傳》,與他們近30年來關注、閱讀、研究張炜的著作分不開。張期鵬說,他和亓鳳珍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就開始閱讀張炜的作品,1986年張炜的《古船》問世掀起閱讀和讨論的熱潮,此時張炜及其作品深深地在他們心中紮下根,而且不管以後個人的生活工作和思想情感如何變化,兩人對張炜的熱愛始終如一,始終追随張炜的文學腳步。

多年來,張期鵬和亓鳳珍同時是張炜著作資料的收藏者和重要研究者。他們藏有張炜各種著作版本和研究資料上萬種,并于2018年創作完成《張炜研究資料長編(1956—2017)》。《長編》是國内第一部依編年體反映張炜主要生平經曆、文學創作、文學活動、文學評論、文學研究、文學傳播等資料的彙編。張期鵬說,《長編》出版後,河南文藝出版社編輯随邀請他寫張炜評傳,《長編》對寫作《張炜評傳》起到了支撐作用,但曆時三年時間寫作《張炜評傳》的過程,仍是困難重重,好幾次想放棄。

張期鵬、亓鳳珍《張炜評傳》出版:貼着作品探究張炜博大精神世界

張期鵬舉例說介紹稱,《張炜評傳》的寫作難點之一是很難去準确把握張炜的寫作脈絡和創作邏輯。“從《古船》到《九月寓言》,創作風格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你在高原》這部人文主義、理想主義色彩很濃厚的長篇之後,是具有傳奇風格的《獨藥師》,而《獨藥師》之後是又回到現實題材的《艾約堡秘史》……張炜長篇作品之間的風格跨度很大,前後作品的轉換有什麼邏輯關系?要去發現這種過度中的細微之處,非常困難。”

張炜創作背景資料的缺乏,也給評傳寫作帶來困難。閱讀張炜的小說是一種享受,但寫他的評傳是痛苦的。經過無數難熬的思索與讨論,張期鵬、亓鳳珍最終找到了撰述這部評傳的鑰匙,那就是把張炜當做“一部大書”來“閱讀”,貼着他的作品展開評傳,尋找其文學和生命的軌迹。亓鳳珍說,“寫作中,我們緊貼張炜的作品,沿着其精神走向,去把這部‘大書’呈現出來。評傳找到了張炜及其作品精神上的聯系和脈絡,來建構每個章節,呈現張炜博大的文學世界。”

張期鵬和亓鳳珍又進行了大量的資料積累和實地踏訪,并尋求許多張炜研究者的支援和幫助,最終完成這部著作。

張期鵬、亓鳳珍《張炜評傳》出版:貼着作品探究張炜博大精神世界

《張炜評傳》作者亓鳳珍、張期鵬(中)

呈現潮流之外的、最具中國風度的張炜

張期鵬說,《張炜評傳》試圖去找到一位具有巨大文學張力的作家作品内部的發展演變軌迹,揭示作家創作的奧秘所在。這部作品也通過“評”加“傳”的形式,呈現一個豐富的、立體的作家形象。

深入探究張炜的研究史,張期鵬發現學院派擅于概括提煉,也給張炜的作品貼過很多标簽,比如道德理想主義、塑造烏托邦、鄉土小說、反思文學等,但是他認為,張炜的創作曆程雖然經曆了傷痕文學、反思文學、改革文學以及先鋒文學的時代潮流,但張炜的任何一部作品都沒有辦法放到任何一個流派中,他的每部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

基于這樣一個認識,《張炜評傳》中提出不少新鮮的、獨具見解的觀點,比如“張炜從寫作一開始就是潮流之外的作家”:從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時代文學大潮中,張炜成了一個地道地道的特立獨行者,他身處潮流之外,作品沒有随“潮”起伏,也就沒有随着歲月流逝而完全“過時”,還有閱讀價值和文學魅力;大潮湧起,他在潮流之外,這看似“落伍”的姿态,似乎也是張炜的一種堅守,這應是由他的文學觀念決定的,他一向尊重自己的内心,力求質樸、真淳,他的觀念是不容易為時風和别人的意見所左右、所改變。

張期鵬談到,張炜的創作題材很廣,閱讀面非常大,不同類型的作品中傳統文化底蘊皆深厚,有着相容并蓄的博大情懷和雍容高貴的非凡氣度,而且他對全世界的優秀文化一直持接納的态度,這讓張炜成為當代具有中國氣派、中國風度的作家,有自己獨特的認識思考和個性化表達。

張期鵬、亓鳳珍《張炜評傳》出版:貼着作品探究張炜博大精神世界

亓鳳珍則從精神傳承、文學傳承闡述了張炜作品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讓讀者更好地去了解張炜和其精神世界。她認為,儒家文化是張炜的精神質地,在他整個人生和文學創作中占據主導地位,他小說的主人公多是思考者、行走者,思考社會、思考人生,或與社會做着鬥争,展現知識分子的良知,引領着讀者走向精神高原;齊文化的恣肆浪漫、傳奇性,在張炜的作品中展現得很充分,讓他的文字飛揚起來,精神也充滿浪漫特質;張炜作品的核心是詩性,這種追求來自《詩經》、唐詩宋詞的哺育,其作品文字的“潔”“雅”等追求,是作者精神清潔的表現,也來自傳統文化審美的浸潤,張炜的作品帶有對傳統文化審美特質的傳承。

采用平視視角,内容紮實豐厚

張期鵬說,如果《張炜評傳》隻是鹦鹉學舌,拼湊别人的東西,它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是以這部書的寫作融入了他們大量的對張炜作品的思考,也包括對新時期以來當代文學的思考,對過往幾十年思想發展、社會變遷的認識,去思考知識分子精神的不斷變化和演變軌迹。“有的時候一個作家,尤其是這種嚴肅文學、雅文學作家,不是想讀就能讀懂的,需要不斷地去闡釋,作家評傳就架起了作者和讀者之間的橋梁。”

張期鵬認為,張炜正健步走在文學長路上,創作活力旺盛,新作接連不斷,撰寫這樣一部評傳可能為時尚早,是以他們更願意把自己的作品看做是“抛磚引玉”之作。

張期鵬、亓鳳珍《張炜評傳》出版:貼着作品探究張炜博大精神世界

分享會上,山東财經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志元稱,《張炜評傳》系統研究張炜及其文學著作,全面、有深度,是研究中國當代作家的力作。作家、日記文化研究者自牧稱,《張炜評傳》資料翔實,文風流暢,這部評傳是後來者閱讀、引用的典範。山東省散文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展認為,《張炜評傳》能讓更多讀者更清晰、快捷走進作家和他的作品,這部作品是具有開創性的作品。也有業内評論家認為,這部評傳具備了較強的權威性、史料性、可讀性,内容紮實豐厚,叙述張弛有度,文筆生動多姿,是一部難得的作家評傳。

此外,著名學者、山東師範大學教授宋遂良認為,《張炜評傳》是一部精心、勤奮、勞苦之作,作者盡量用張炜自己的解說、回憶、談話,旁征博引、引義取譬、兼收并蓄地來闡釋每一篇作品的成因、背景、地域風光、文化習俗,力求準确、周到、細緻地評述,不失曆史的真實,同時,對傳主取一種平視的角度,沒有膜拜、仰視、人為拔高,給讀者以親切感、信賴感、真實感,全書集資料、史迹、掌故于一爐,是研究張炜的必讀之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