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二八事變淞滬抗戰,除了第19路軍的骁勇外,還有哪些小細節?

1932年1月28日,日軍借着和尚被襲擊事件,日軍對上海發起了攻擊。第十九路軍和第五軍也打出了自己的威名,這也是中日在戰場上,中國取得了首勝,振奮了人心。

但是其中有很多的小細節,一直被大家忽略,小編借着這篇文章,仔細的說一下。

第1個,這次攻打上海的并非日本關東軍,而是日本的海軍。第2個,一二八事變之前,蔣介石已經辭職了,在事件爆發的當天剛剛恢複職位。第3個,神秘的第三黨,起到了什麼作用!

一二八事變淞滬抗戰,除了第19路軍的骁勇外,還有哪些小細節?

日本和尚被襲擊之後,國民政府也知道這是日本慣用的伎倆,害怕戰火蔓延至整個長江流域。何應欽叮囑第19路軍一定忍辱負重,吳鐵城全盤接受日方的要求。目的隻有一個,盡量避免開戰。

吳鐵城向日軍保證:上海市政府表示将逮捕及嚴懲縱火殺人犯,同時希望日本能以息糾紛,而睦邦交。日軍得到滿意的回複之後,又提出了更無理的要求,以保護日僑為由,要求中國軍隊撤出閘北地區。

當時駐上海日軍,由海軍陸戰隊1800餘人,武裝日僑4000餘人,飛機40餘架,裝甲車40輛,分布在虹口和楊樹浦。另外還有海軍軍艦23艘,一直徘徊在長江口外和黃浦江上。

不等中國答複,于1月28日對中國軍隊實行了突襲,制造了一二八事件。

一二八事變淞滬抗戰,除了第19路軍的骁勇外,還有哪些小細節?

率領日軍作戰的是,第一外遣艦隊司令官鹽澤幸一。這個家夥曾經揚言,隻要戰鬥一開始,他揮舞一下日本國旗,中國軍隊就會落荒而逃,用不了4個小時,日本海軍就會占領整個上海。

而真正戰鬥打響之後,鹽澤幸一才明白,九一八事變的幸運沒有在上海重演,堅決抵抗的中國軍隊,令日軍舉步維艱。

當時守備上海的是中國軍隊第19路軍第四軍第10師和第十一軍,1931年1月11日,第19路軍被調往京滬地區,全軍兵力有33,000多人。

1月20日當,當日軍以保護日僑為名,要求中國駐紮在閘北地區的第十九路軍,後撤30公裡。得知消息後,23日,在蔣光鼎的指揮下,第十九路軍召開了一次營級以上的幹部會議。

總指揮蔣光鼎,軍長蔡蔡廷锴,淞滬警備司令戴戟,三人達成一緻,核心的内容就是:堅決抵抗,一決生死。

一二八事變淞滬抗戰,除了第19路軍的骁勇外,還有哪些小細節?

第19路軍同仇敵忾的态度,讓軍政部長何應欽十分的不安,28日,日方發出最後的通牒,讓第19路軍撤出閘北地區,防區由日軍進駐,遭到蔡廷锴的拒絕,戰事随即爆發。

第19路軍和增援而來的第五軍拼死抵抗,日軍先敗于吳淞,再敗于廟行。傷亡慘重的日軍,不斷的增兵,最終攻擊上海的總兵力達到了10萬以上。但是戰場上的局面依然與日軍設計的軍事目标相距甚遠。中國軍隊的抵抗異常頑強,日軍始終未能突破陣地,在連日的作戰中,日軍消耗越來越大,彈藥越來越缺乏,結局堪憂。

鹽澤幸一,也因為指揮作戰不利,最終被撤職。

這個時候日本人發現,中國國民政府的态度也開始變得強硬了起來。

一二八事變淞滬抗戰,除了第19路軍的骁勇外,還有哪些小細節?

其中還有個小細節,給大家交代一下,1931年底,蔣介石因為對日立場軟弱,受到内外的夾攻,被迫辭職。國民黨召開四屆一中全會改組政府,林森擔任國民政府主席,孫科出任行政院長。

但是嚴重的财政危機,令南京政府幾乎無法運轉,孫科上任不到一個月,就被迫辭職,于是請求在奉化老家休養的蔣介石重新回到南京。與此同時,蔣介石也說服了汪精衛,兩人一同回到了南京。

一二八事變的第2天,蔣介石複任軍事委員會常委,負責調動軍隊,指揮對日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