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二八事变淞沪抗战,除了第19路军的骁勇外,还有哪些小细节?

1932年1月28日,日军借着和尚被袭击事件,日军对上海发起了攻击。第十九路军和第五军也打出了自己的威名,这也是中日在战场上,中国取得了首胜,振奋了人心。

但是其中有很多的小细节,一直被大家忽略,小编借着这篇文章,仔细的说一下。

第1个,这次攻打上海的并非日本关东军,而是日本的海军。第2个,一二八事变之前,蒋介石已经辞职了,在事件爆发的当天刚刚恢复职位。第3个,神秘的第三党,起到了什么作用!

一二八事变淞沪抗战,除了第19路军的骁勇外,还有哪些小细节?

日本和尚被袭击之后,国民政府也知道这是日本惯用的伎俩,害怕战火蔓延至整个长江流域。何应钦叮嘱第19路军一定忍辱负重,吴铁城全盘接受日方的要求。目的只有一个,尽量避免开战。

吴铁城向日军保证:上海市政府表示将逮捕及严惩纵火杀人犯,同时希望日本能以息纠纷,而睦邦交。日军得到满意的回复之后,又提出了更无理的要求,以保护日侨为由,要求中国军队撤出闸北地区。

当时驻上海日军,由海军陆战队1800余人,武装日侨4000余人,飞机40余架,装甲车40辆,分布在虹口和杨树浦。另外还有海军军舰23艘,一直徘徊在长江口外和黄浦江上。

不等中国答复,于1月28日对中国军队实行了突袭,制造了一二八事件。

一二八事变淞沪抗战,除了第19路军的骁勇外,还有哪些小细节?

率领日军作战的是,第一外遣舰队司令官盐泽幸一。这个家伙曾经扬言,只要战斗一开始,他挥舞一下日本国旗,中国军队就会落荒而逃,用不了4个小时,日本海军就会占领整个上海。

而真正战斗打响之后,盐泽幸一才明白,九一八事变的幸运没有在上海重演,坚决抵抗的中国军队,令日军举步维艰。

当时守备上海的是中国军队第19路军第四军第10师和第十一军,1931年1月11日,第19路军被调往京沪地区,全军兵力有33,000多人。

1月20日当,当日军以保护日侨为名,要求中国驻扎在闸北地区的第十九路军,后撤30公里。得知消息后,23日,在蒋光鼎的指挥下,第十九路军召开了一次营级以上的干部会议。

总指挥蒋光鼎,军长蔡蔡廷锴,淞沪警备司令戴戟,三人达成一致,核心的内容就是:坚决抵抗,一决生死。

一二八事变淞沪抗战,除了第19路军的骁勇外,还有哪些小细节?

第19路军同仇敌忾的态度,让军政部长何应钦十分的不安,28日,日方发出最后的通牒,让第19路军撤出闸北地区,防区由日军进驻,遭到蔡廷锴的拒绝,战事随即爆发。

第19路军和增援而来的第五军拼死抵抗,日军先败于吴淞,再败于庙行。伤亡惨重的日军,不断的增兵,最终攻击上海的总兵力达到了10万以上。但是战场上的局面依然与日军设计的军事目标相距甚远。中国军队的抵抗异常顽强,日军始终未能突破阵地,在连日的作战中,日军消耗越来越大,弹药越来越缺乏,结局堪忧。

盐泽幸一,也因为指挥作战不利,最终被撤职。

这个时候日本人发现,中国国民政府的态度也开始变得强硬了起来。

一二八事变淞沪抗战,除了第19路军的骁勇外,还有哪些小细节?

其中还有个小细节,给大家交代一下,1931年底,蒋介石因为对日立场软弱,受到内外的夹攻,被迫辞职。国民党召开四届一中全会改组政府,林森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孙科出任行政院长。

但是严重的财政危机,令南京政府几乎无法运转,孙科上任不到一个月,就被迫辞职,于是请求在奉化老家休养的蒋介石重新回到南京。与此同时,蒋介石也说服了汪精卫,两人一同回到了南京。

一二八事变的第2天,蒋介石复任军事委员会常委,负责调动军队,指挥对日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