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博愛夜讀|沂蒙母親

作者:博愛雜志
博愛夜讀|沂蒙母親

吉普車在村口停下,下來一位年輕軍官

博愛夜讀|沂蒙母親
博愛夜讀|沂蒙母親
博愛夜讀|沂蒙母親

1938年夏的一天晚上,沂妹正準備睡覺,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喊門聲。開門一看,村長懷裡抱着一個一歲上下的孩子,睡得正香。

“沂妹,這是原來住在咱們村那個師長的孩子,想暫時寄養在咱們這兒。全村婦女數你最細心,交給你我放心,組織上也放心。”

此時,沂妹和一歲的兒子、五歲的女兒在家,丈夫蒙生加入了西北軍,到台兒莊一帶阻擊日寇去了。

沂妹二話沒說,接過了孩子。孩子到她懷裡醒了,大哭起來。沂妹趕緊解開衣裳,喂孩子吃奶。沒過多久,孩子估計吃飽了,就咧開小嘴,沖着沂妹笑。

那時缺少糧食,沂妹的奶水實在少得可憐,當兒子和師長的孩子都餓得哇哇大哭時,沂妹總是将不多的奶水先喂給師長的孩子。

奶水不夠兩個娃同時吃,沂妹隻得給兒子吃粗糧。結果,嚴重營養不良的兒子不到兩歲就夭折了。

1970年春天,山花爛漫時節。蜿蜒的山路上,駛來一輛軍綠色的吉普車。

吉普車在村口停下,下來一位年輕軍官。

年輕軍官站到沂妹面前時,這位60歲的沂蒙母親擦了擦已經老花的眼睛,無法确定這究竟是誰。那些年,沂妹帶過的孩子太多了,好幾個将領的後代曾寄養在她家,少則幾周、數月,最多的就是師長的孩子,在沂妹家住了整整7年。沂妹甚至給孩子起了個小名叫毛蛋。

這位年輕軍官就是當年的毛蛋。

蒙生犧牲在抗日戰場上,沂妹一生沒有再嫁,拉扯着妮子,還有那些不斷收留的孩子。

當妮子向有些耳背的沂妹指着毛蛋,比劃着“弟弟”時,沂妹開始還是一臉困惑,半分鐘後,瘦弱的臉上終于綻開了笑容,然後是不斷線的眼淚。

沂妹一把拉住毛蛋的手,左看右看。毛蛋則一下跪在沂妹面前,啞着嗓子喊道:“娘……”

後來,毛蛋每年都會回一趟沂蒙山區。有了孩子後,就帶着孩子。他永遠忘不了他的沂蒙母親。在艱難歲月中,是沂蒙母親的奶水哺育了像他這樣的“将領後代”。

作 者:楊進修

主 播:木泠

制作人:郜雨婷

出品方:中國紅十字報刊社

武漢市紅十字會

專業支援:漢口學院傳媒學院

總出品人:金寶傑 陳耘

總 監 制:王鶴 王超

總制作人:趙熤 郜雨婷

編輯部主任:餘振權

責任編輯:陳曉亞 耿豔菊 張拓宇

稿件統籌:柯涵

新媒體統籌:張立光

平台管理:王曉肖 李思凡

來源:《博愛》 圖檔:網絡

編輯:張拓宇

博愛夜讀|沂蒙母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