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類"pgc-h-箭頭右">","</h1>

在我幾十年的寫作生涯中,我遇到了許多作家。其中,我接觸最深的,是東北老作家梁善的沉重意味。
早在1980年12月,我還在大三的時候,與梁善鼎交流。知道他在遼甯省作家協會工作後,我冒昧地寫信給他,詢問小軍、蕭紅等人的背景,以及他在《長春大同日報》《夜哨》增刊中的作品。很快,我收到了他的三頁回複,做了詳細的介紹。在此基礎上,我寫了《小紅<夜哨兵>》,發表于1981年2月22日《吉林日報》第二版。文章發表後,被列入中國各類報紙和文獻索引,還轉發了閩民大學的抄襲資料。
兩個月後,我到遼甯省圖書館,沈陽大帥府的舊址,尋找資訊,得知遼甯省作家協會在同一棟樓裡工作,并去參觀梁善鼎。同志告訴我,他沒有坐課,他住在附近一棟小樓裡的一房間房子裡。敲門後,是三丁向我打招呼。他身材高大,臉色白,頭發磨砂,戴着近視眼鏡。他說,他的妻子佐蒂也是一名作家,在他被毆打到右邊并于1976年9月20日在毛主席的追悼會上去世後,他被迫與他離婚。他們的孩子都不在城裡,他現在一個人住。
坐下後,梁尚丁告訴我,由于對滿洲的虛假壓迫和各種政治運動的打擊,他被疾病和政治解放所困擾,使他重新站起來。看完我的文章,他先是給予鼓勵,然後指出了不足之處。當我第一次見面時,他給我的印象是他很真誠,有話要說。
1982年春,我應邀在蕭紅的家鄉希蘭參加紀念蕭紅逝世四十周年學術研讨會,再次見到梁善平。那時,他已經很老了,還精神飽滿,但走路有點慢。他說,為了紀念老朋友蕭紅,一定要來。他還在我的紀念書中寫了一首詩:"小城進行曲"雪融化了,幾英裡外就聽到了"春歌"的聲音。重訪呼蘭、《生死戰場》,新一代記住了蕭紅。"這首詩巧妙地嵌入了蕭紅的三部作品。
大學畢業後,我從事報紙增刊編輯工作,每次去沈陽團稿都要去梁善鼎家坐。後來,他又結婚了,他的老搭檔也是一個有文化的男人,他得到了很好的照顧。後來,他家被改成了新的宿舍,不僅房間多,而且毗鄰風景秀麗的北陵。環境改善了,他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寫回憶錄和完成老朋友的工作上。每當在報刊上看到他深情的文章,我都會深深體會欣賞他與老百姓的深厚友誼。
1991年9月,東北淪陷時期國際文學座談會在長春召開,77歲的梁善拄出席會議。這是我第一次在長春見到他。他年輕時在這裡從事文學工作,并寫了很多作品。這時梁善,銀發滿頭,挂着老人,卻精神恍惚,臉上紅着光芒。他簽下了沈陽出版社剛剛出版的短篇小說集《天上的大地》的名字,并送給了我。
會議期間,我寫了一篇專訪,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常常對那些經曆過滄桑的老樹感到驚訝:歲月老,歲月老,生命之輪轉了一圈又一圈,風雨交加,雷擊,一次又一次的苦難,老樹依然郁郁蔥蔥,獻給世界的一片綠色。當我面對東北老作家梁善丁時,我感到同樣的驚訝。"
事實上,梁善鼎的原名是梁夢軒,三鼎是他的主要筆名,後來又是梁善鼎的名字。他曾經向我解釋過,意思是"梁山英"。1914年出生于遼甯省開元縣,1931年17歲時,他出版了自己的處女作短篇小說《火光》。1933年,他與蕭軍、蕭紅等人一起,成為長春《天童報》的主要作者。此後,他先後出版了小說集《山風》、《國土之戀》、《富貴之年》、新詩集《季節草》、小說《綠谷》。他以文學藝術為武器進行抗日鬥争,創作了許多文學作品,為抵抗侵略、拯救死者作出了應有的貢獻。由于"綠谷"被日本人翻譯成日語,敵人的僞當局發現了這種進步趨勢,将其撕成碎片,并兩次搜查了三丁的家。為了逃避日本人的迫害,桑丁于1943年秋天逃進了海關......然而,這樣一本被敵人認為有嚴重問題的書,後來成為三丁是中國的證據。1958年,他在鐵窗裡呆了十年,出獄後,他在一家制造化學品的工廠工作了12年。
梁拄着拐杖和他的老朋友李乃婷
憑借頑強的生命力,梁善鼎經曆了反複的打擊,終于迎來了祖國的又一個春天。新時期以來,老作家老時強勢,筆者,寫了一系列長篇文章,如《東北作家組》、《東北作家史》,編輯了《長夜螢火蟲》、《燭心合集》兩部東北淪陷小說,再版《綠谷》,編輯了《蕭君紀念收藏》......每當我收到他寄來或信任的書時,我都會情不自禁地在心裡增添一點敬意:多麼勤奮的老作家!
"我來得及抓住速度!"這次會議,梁善丁苦笑道:"那失去的22年是無法彌補的,現在是時間不能浪費的。我最近編了《東北淪陷詩選》,《蕭軍書》也在寫。此外,小說《灰城》和《紅草原》早已構思出來。太多事情要做!我想編造我這輩子要編造的一切,把所有要寫出來的東西都寫出來,再留一些文字給以後的人生,正确了解曆史。"
會見當天,梁善鼎對我說:"我沒有做我必須做的一切,我會活到實作我所說的目标!"這讓我想起了魯迅先生",他無法與他死去的朋友的手稿一起出版,就像拿着火一樣,以及由于秋白編纂的"海上述森林"的故事。
自從1993年底以來,我就沒有見過梁尚德,當時我太緊張了,失去了聯系。直到後來,我才通過一位朋友得知,他于1998年去世,享年84歲。人們常說"蓋棺材的結論",對于我與東北老作家關系最深的這個沉重含義,我無法用幾句簡單的詞來做出評價,也不能引用他曾經說過的話來結束這篇文章:"對一部作品的評價,或者對一個作家的評價,都會經過一定的時間考驗, 會得到一個公平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