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要想孩子将來更出息,父母需把握“五不慣”“三不管”

作者:爾雅休養劄記

李玫瑾教授在談到父母教育孩子時,說到:

“有些家長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瞎管。”

該管的時候不舍得管,就會慣出孩子很多臭毛病;該放手的時候不想放手,則會阻礙孩子的成長。

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要做到“五不慣”“三不管”,孩子将來才能更有出息。

要想孩子将來更出息,父母需把握“五不慣”“三不管”

五不慣

1. 沒規矩,不能慣

天地有黑白,人間有規矩,萬事萬物都有度。

一條奔湧向前的河流,如果沒有堅固的堤壩,則會失控而四處肆虐。

堤壩就是規矩,引導着河流順利奔向遠方,直到彙入大海。

孩子沒有規矩,父母千萬不要,以“他隻是孩子”為借口來慣着。

不能讓孩子為所欲為,壞了規矩就要懲罰。

從小立規矩,才不至于将來想管的時候管不住,進而鑄成大錯,毀了孩子一生。

要想孩子将來更出息,父母需把握“五不慣”“三不管”

2. 太懶散,不能慣

有些孩子太懶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稍微遇到點困難就逃避。

父母包辦一切,會導緻孩子出現“巨嬰”、“媽寶”等不健康人格,影響一生的幸福。

父母從小就要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讓孩子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這樣不僅養成孩子的自理能力,還能賦予孩子勤勞能幹的品質。

勤勞的好習慣,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都大有裨益。

要想孩子将來更出息,父母需把握“五不慣”“三不管”

3. 不敬長輩,不能慣

尊重長輩是大陸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質。

現在很多一個家庭裡,往往是幾個老人圍着一個孩子轉。

有的孩子不僅對長輩呼來喝去,還稍不如意就打罵,而長輩們還樂在其中。

一個在家裡對長輩不敬的孩子,到社會上也不懂禮貌為何物。

如果孩子養成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的性格,将來必定會被社會教育,吃盡苦頭。

要想孩子将來更出息,父母需把握“五不慣”“三不管”

4. 不懂感恩,不能慣

父母都習慣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獨享,自己卻不舍得享用。

慢慢地,孩子會把他人的給與,當成理所當然,不僅不感激他人的付出,還會理直氣壯地索要。

這樣自私自利的孩子,長大後很容易變成寄生蟲,禍害父母的後半生。

父母不僅要給予孩子,也要教孩子學會付出和感恩。

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未來一定不會差。

5. 哭鬧耍賴,不能慣

在孩子哭鬧耍賴時,父母如果經常妥協,會讓孩子形成錯誤的觀念:隻要一直哭,就能得到想要的東西。

毫無原則地滿足孩子,會讓孩子不明是非,養成胡攪蠻纏的性格。

父母要學會堅定地拒絕,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讓孩子明白人際交往中的原則和底線。

要想孩子将來更出息,父母需把握“五不慣”“三不管”

三不管

1.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管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将來孩子還是要獨立走自己的路。

孩子成長過程中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應該讓他們去做。

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父母不要嫌棄孩子做得慢、做不好,放手讓孩子自己嘗試着做,孩子才會成長。

2.個人的私密空間,不要管

無論年齡大小,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私密空間。

父母想要了解孩子,這是無可厚非的,但也要尊重孩子的隐私。

真正的了解孩子,是通過良好的溝通,走進孩子的内心。

而窺探孩子的隐私,隻會引起孩子的抵觸和叛逆。

3.自己標明的目标,不要管

不能自己做出選擇,一直被父母支配的人生,是可悲的。

父母要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和自由,小到穿什麼,大到做什麼。

孩子将來在面對人生抉擇時,才能聽從自己的内心,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決定。

要想孩子将來更出息,父母需把握“五不慣”“三不管”

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在該嚴管的時候嚴管,在該放手的時候放手。

張弛有度,這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