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魏女士向媒體叙述了地鐵上偶遇的一幕。北京地鐵7号線上,魏女士對面坐着一個女子和一個孩子,孩子原本坐在座椅上玩手機,一旁的女子先是狠狠捏了孩子的臉,口罩都被揪了下來。孩子默默戴好口罩,女子又打掉了孩子的帽子,奪過孩子的手機。接着,她把孩子的書包扔到地上,讓孩子跪下。有乘客勸阻,女子理直氣壯地說:“我自己的孩子想怎麼管就怎麼管。”就這樣,孩子在衆目睽睽之下跪了一站地,到站後,女子快步走出車廂,孩子也連忙撿起書包追了出去。不知道孩子做錯了什麼,可孩子也有自尊心,大庭廣衆之下打孩子,還讓孩子下跪,實在不合适。”魏女士又是氣憤又是心疼地說。也許是母親制止孩子玩手機,屢教不止,忍不住動手;也許這樣的場景在生活中已經多次上演,母子倆都已習以為常。一個家庭中,成年人與孩子的情緒互相影響。脾氣暴躁的父母,大多會有習慣隐忍的孩子。很多人都知道,壓抑的壞情緒,會成為身體的病,那麼,如果壓抑情緒的是孩子呢?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遭受了暴力的教育方式、情感上被忽視,又因為自身的弱小無法反抗,所有的憤怒、委屈,壓抑在心底,會不會對他們的身體構成危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