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90年四川母親趕集買米時,“幹妹妹”帶孩子消失,31年後才相見

作者:History紀實

雖然輕信别人是一種人格上的弱點,可是誰可能都無法抵擋一個在你困窘的時候,每天給你送米、送食物又噓寒問暖的人吧,這種雪中送炭般的關懷可以沖破疑慮的冰層。

但說回來,人和人之間坦誠相待才有了信任,信任,也無疑是這個世界上别人贈予你最大的禮物,可是如果背信棄義,讓别人承受被背叛的錐心之痛,天道輪回下來,你一定會落進地獄無邊的黑暗裡。

1990年四川母親趕集買米時,“幹妹妹”帶孩子消失,31年後才相見

看似熱情似火,實際蓄謀已久

1990年,從貴州剛搬到四川的彭全珍一家生活還很拮據,為了一家五口有更好的生活,丈夫鄭大海一直早出晚歸,她在家看孩子、做家務一人身兼多職,偶有抽不開身的時候她也盡量周全,可是5月的一天她認識了一個女人,這竟然成了她噩夢的開始。

“姐姐,姐姐,”這個叫弋碧華的女人幾乎算是“橫空出世”,看彭全珍一家是新搬過來的就很熱情地主動上前打招呼還攀起了親,一口一個姐姐地叫着彭全珍,感覺親熱得緊。

1990年四川母親趕集買米時,“幹妹妹”帶孩子消失,31年後才相見

弋碧華說她是住在附近的本地人,看他們一家剛到這裡就來打個招呼,以後有需要幫忙的就跟她說,這樣一個看似溫暖熱情的人,讓剛到這人生地不熟的彭全珍很欣慰。

後來,弋碧華開始更頻繁地上門,她還經常拿很多吃的來看彭全珍一家,大米、生活用品,不光彭全珍感動。

1990年四川母親趕集買米時,“幹妹妹”帶孩子消失,31年後才相見

最高興的是彭全珍的三個兒子們,因為當時小兒子還小,大兒子也十五六歲了,對這個經常幫助自己的“陌生阿姨”漸漸地不那麼防備,還有了好感。

“就是主動對你好嘛,那個時候窮啊,人家拿點大米啊什麼的,你就很高興,人都有憐憫之心的嘛。”彭全珍的二兒子鄭新民說,這個“阿姨”就是這樣慢慢走進他們的生活的。

1990年四川母親趕集買米時,“幹妹妹”帶孩子消失,31年後才相見

這樣的境況下能有一個這樣的“好朋友”,彭全珍很感動,更是求之不得。一來二去彭全珍把她當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姐妹,兩個人還經常一起逛街、趕集。

有一天,彭全珍的丈夫和兒子們都出去了,隻有她帶着小兒子在家,因為正好趕上中午吃飯家裡卻沒米了,彭全珍決定帶着小兒子一起去趕集。

“姐姐,我們一起去吧,”這個三十歲出頭的“熱情女人”再次出現在彭全珍面前,也正好想去趕集,兩個人便相約一起。

1990年四川母親趕集買米時,“幹妹妹”帶孩子消失,31年後才相見

“好呀,”于是她們兩個一路有說有笑地來到了集市上。

稱米的時候,彭全珍還要一隻胳膊抱着小兒子,另一隻胳膊邊扶着袋子邊裝米,很不友善,于是弋碧華表示先幫她抱着兒子,等她裝完米再給她抱。

彭全珍沒有多想,就把兒子給了她,就在裝完米轉身把米鬥還給米店老闆時,她回頭卻找不到弋碧華的蹤影,她瘋狂地在周圍找了好幾圈,怎麼找都找不到,她好像忽然明白了什麼,但是這個時候已經全來不及了。

1990年四川母親趕集買米時,“幹妹妹”帶孩子消失,31年後才相見

自此,彭全珍這個“姐妹”就這樣抱着自己的兒子永遠消失了。

彭全珍回去後和丈夫說了這件事,于是夫妻倆就開始了漫長的尋子之路。他們先自己找了整整三天,最後在搜尋無果的情況下去派出所報了案。

“最近這兩年出現了太多拐賣兒童的案子啦,”警察分析出這是一起拐賣兒童的案件。

1990年四川母親趕集買米時,“幹妹妹”帶孩子消失,31年後才相見

“他們的孩子當時連名字都沒取,就知道叫鄭三娃。”當民警找彭全珍了解弋碧華的具體情況時,她隻知道她的大概住處,連電話也沒有,這樣的情況對當年不是很先進的辦案條件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無奈之下,民警隻能找到當年的集市去挨個詢問。

1990年四川母親趕集買米時,“幹妹妹”帶孩子消失,31年後才相見

而在面對民警的詢問什麼都說不出的彭全珍此時内心的自責與痛苦可想而知,要不是自己當初掉以輕心,随便相信了那個女人,兒子也不會被這麼輕而易舉地抱走。

“啊---”彭全珍每天都以淚洗面,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就連夜裡勉強睡着了,夢裡兒子被搶走的場景也會讓驚醒的她痛不欲生。

1990年四川母親趕集買米時,“幹妹妹”帶孩子消失,31年後才相見

每年兒子生日那天,就是她一年中最痛苦的時候。更不幸的是,她的丈夫因為思念兒子也同樣患上了疾病,身體一天不如一天。

也許是老天爺都心疼他們吧,一天彭全珍在旁邊的鎮子裡看見了一個女人鬼鬼祟祟的,她還覺得眼熟,定睛一看正是那個弋碧華,她趕緊上前拉住了她,可是弋碧華卻稱想見兒子就拿兩千塊錢買回來。就在彭全珍分神的時候她趁機逃脫了。

1990年四川母親趕集買米時,“幹妹妹”帶孩子消失,31年後才相見

于是彭全珍跑到派出所告訴了辦案民警,而民警随後找到了弋碧華,後來還在順慶區、西充縣等地又發生了多起拐賣兒童的案件。

大人找到了“小人兒”卻沒找到,31年的尋子之路

1992年,弋碧華和丈夫親戚等一共五人被嘉陵警方抓獲,1994年,他們因拐賣人口罪和綁架罪被判處死刑。警方在他們手上解救了二十餘名嬰兒,但是彭全珍的兒子卻因為時間太久、被害人數太多,弋碧華根本提供不出他準确的行蹤是以一直未被找到。

1990年四川母親趕集買米時,“幹妹妹”帶孩子消失,31年後才相見

“其他的孩子都已經和父母團圓了,隻有我的孩子還沒有回來。”

1995年,彭全珍的丈夫因思念過度透支了身體,不幸逝世了。臨走前都沒能找到兒子,彭全珍決定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都一定要找到孩子,讓他認祖歸宗,她想圓了丈夫的心願,當然,這也是丈夫的遺願。

1990年四川母親趕集買米時,“幹妹妹”帶孩子消失,31年後才相見

彭全珍現在變成了一個單親母親,還有兩個兒子要撫養,生活異常艱難,但他卻從未停止過對小兒子的尋找。警方那邊一有消息她就過去看看,就怕錯過自己的兒子,可惜,等到她兩鬓斑白,也沒有等到兒子。

“我們就在想,人販子他不可能會把小孩賣得太遠了,是以我們就把目标暫時鎖定在廣東省和山東省這兩個地方。”

1990年四川母親趕集買米時,“幹妹妹”帶孩子消失,31年後才相見

民警說,因為人販子手上倒賣的嬰兒太多,根本不能提供任何有效的線索,是以他們隻能靠犯罪嫌疑人曾經的口供和地理位置去分析。

那個年代,人販子倒賣一個嬰兒能賣上兩千元到五千元的價格,而且基本都是男嬰,弋碧華手裡的這些案子就是,那就說明很多都是重男輕女的地方。

随着資訊的發展,民警終于有了更多的辦案手段,尤其是DNA檢測器的誕生,這讓彭全珍慢慢看到了希望。

1990年四川母親趕集買米時,“幹妹妹”帶孩子消失,31年後才相見

時間終于來到了2021年,民警在山東省發現一家姓李的人家有幾分可疑。這家戶主已經七十多歲了,有三個孩子,前兩個是女兒,第三個是兒子,但是這個小兒子卻隻有31歲,這讓他們覺得時間跨度屬實大了點。

于是,民警聯系到這戶人家還見了這個小兒子李文東,對他進行了血樣采集,并通知彭全珍也在南充市警察局進行抽血,他們要對二人的DNA進行對比。

1990年四川母親趕集買米時,“幹妹妹”帶孩子消失,31年後才相見

“一開始通知你抽血的時候,你會不會感到很奇怪啊,就是覺得說為什麼抽就抽我的血呢?”

“沒有,因為我們那個地方很多小孩都是被拐賣來的,我們從小在一起玩那都知道的,其實我對自己的身世是有過懷疑的,隻是我從來沒有主動跟我養父母提起過。”

1990年四川母親趕集買米時,“幹妹妹”帶孩子消失,31年後才相見

是的,這個叫李文東的男子就是彭全珍找了整整三十一年的小兒子,在接受采訪時他表示也懷疑過自己的身世,也想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是哪裡人?過得好不好?家在哪裡之類的。

等待檢測結果那會兒,彭全珍幾乎每天坐立不安,她沒上過學,不認字,對她這樣一個本分的農村婦女來說,親情、家庭,就是自己最重要的一切,所有的感受她不能寫成日記去記錄。

1990年四川母親趕集買米時,“幹妹妹”帶孩子消失,31年後才相見

丈夫的離世已經讓她承受前後失去兩個親人,這麼多年來她也做過無數次采集了,每一次都滿懷希望,但每一次也是失望而歸,如果在有生之年還不能找到兒子,她覺得自己沒有臉下去和丈夫團圓。

“檢測結果出來了:他就是您的兒子。”

民警找到彭全珍并告訴她這個好消息,彭全珍跟民警要兒子的照片,說想看看,她拿着照片看了一會兒,雖然已經三十年沒有見了,但她還是一眼認出了兒子。

1990年四川母親趕集買米時,“幹妹妹”帶孩子消失,31年後才相見

“你也看看。”她又拿給二兒子。

“還是這麼瘦嘛,長得還是像你。”二兒子指着母親說弟弟像她,彭全珍沒有說話,隻是在偷偷地擦眼淚。

可能兒子隻是想安慰母親,讓她暫時忘記弟弟丢過的事實;可能她想讓母親知道,弟弟無論走了多久終究會回到自己身邊,無論怎樣,此刻母子二人所有的煎熬和期望都有了交代。

1990年四川母親趕集買米時,“幹妹妹”帶孩子消失,31年後才相見

2021年10月8日,南充市公安人員特地到機場接了李文東,一路上他也很緊張。

“媽媽---”

到了警局以後,李文東拿着花走向彭全珍,母親這天也穿了一件很漂亮的粉紅色衣裳,就這樣,這場遲到了三十一年的母子大團圓終于圓滿結束了。

1990年四川母親趕集買米時,“幹妹妹”帶孩子消失,31年後才相見

“圓滿結束”,真的“圓滿”嗎?

“養父母對我也很好,兩個姐姐也很好,人家就是拿我當親兒子養嘛---”李文東現在已經是成了家有了兩個兒子的爸爸,他表示有時間會經常回來看母親,填補一下三十年親情的空白,養父母的贍養責任他也會盡到。

“就是擔心他有沒有吃苦嘛,沒有吃苦的話就挺好的。”彭全珍就是擔心兒子吃苦受罪、受傷害,得知兒子已經健康長大還成了家,她很欣慰。

1990年四川母親趕集買米時,“幹妹妹”帶孩子消失,31年後才相見

是啊,三十年過去了這一切看似有了圓滿的結局,李文東沒有受傷,彭全珍的心也放下了,可萬一弋碧華當初賣李文東的對象是“乞丐專業戶”呢?

萬一李文東沒有這麼好運,而是被虐待着長大呢?一切都是機率事件,彭全珍這三十年心血熬幹、等到頭發花白的思子之痛又有誰能來買單?

罪犯已死,但傷痛卻也成為不可磨滅的事實。

1990年四川母親趕集買米時,“幹妹妹”帶孩子消失,31年後才相見

“這個地方當初就是一個米攤,媽媽那時候是買米騰不出手,然後她的一個她以為的好姐妹就幫她抱着你,等她買完了那個人就抱着你跑了。”李文東的二哥把他帶回來老家,在那個他曾經被抱走的地方,他們轉了一圈。

後來,他們一家去祭拜了父親,兒子們說:您可以安息了。

1990年四川母親趕集買米時,“幹妹妹”帶孩子消失,31年後才相見

三十年的空白不是簡單就能彌補的,彼此陌生的脾氣秉性,截然不同的成長環境,雖然血濃于水,但是骨肉分離之痛無人能彌補,拐賣孩子不僅讓無數家庭破碎,也切斷了讓父母和孩子本應該幸福陪伴彼此的骨肉鍊條。我們永遠無法原諒罪惡,但也要永遠記住要警惕罪惡。

參考文獻

人民資訊《尋子31年後她終于等來那聲“媽”》

澎湃新聞《南充一歲男孩失蹤,一樁特大拐賣案,警方急尋40餘名被拐兒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