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的降臨,給全家帶來喜悅的同時,也意味着要肩負起相應的撫養責任。寶寶成長路上吃喝拉撒睡的生理需求,不僅需要付出精力照顧,也需要經濟支撐。
然而,對父母而言,正如網絡上流傳的那句沖突語——“放下工作養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是以,許多閑賦在家的老人們往往挺身而出,挑起了帶娃的重擔。

關于老人帶娃,有人認為經驗豐富又細心,是再好不過了;也有人反駁,認為老人帶娃容易溺愛過度,養成孩子跋扈、驕縱的個性。那麼究竟老人帶娃好不好?
有老人帶娃和沒老人帶娃都有什麼差別?三個家庭的真實案例告訴你答案!
家庭:有老人幫忙帶娃,寶媽省心不少,但育兒沖突卻不斷
阿珍懷孕期間,婆婆就從鄉下趕來照顧她的生活起居。因為有婆婆搭把手,阿珍也省心不少。
但問題出在孩子降生以後,婆婆自诩帶過幾個孩子,經驗豐富,是以帶孩子聽不進阿珍的意見。大熱天裡,婆婆擔心孩子受涼,硬是裡三層外三層地裹起來,害得孩子得了熱疹。
一開始阿珍還能心平氣和跟婆婆溝通,但看着孩子遭罪,阿珍也急了,和婆婆面對面争吵了起來。有了這個開端,以後帶娃的各種小事都會鬧出育兒沖突,家庭沖突不斷。
家庭:寶媽沒有老人幫襯帶娃,家庭經濟捉襟見肘
可像小麗家沒有帶孩子,婆媳沖突雖然沒有解決,但夫妻卻沖突不斷,經濟條件也越來越不好了。
小麗生完孩子後,兩邊的老人都各有各忙抽不開身來幫忙帶孩子。眼看着産假即将結束,小麗不得不被迫辭職,開啟了全職帶娃之路。以前兩個人賺錢養家,勉勉強強夠房貸等各種生活支出。但現在多了一個小家夥吃喝拉撒,又隻有老公一份工資,家庭開支難免緊張了起來。
而且小麗手心向上要錢的日子并不好過,夫妻時不時因為金錢問題爆發争吵,家庭氛圍被“低氣壓”所籠罩。
家庭:婆媳共同帶娃,家庭一片和諧
舟舟原本是計劃請月嫂帶娃的,但婆婆認為自己的時間寬裕,是以主動接過了帶娃的重任。婆婆是文化人,平日裡就愛讀書看報,有了孫子後也并不憑着老經驗辦事,有時間還跟舟舟請教科學的育兒方法。
婆媳關系相處融洽,婆婆帶娃也讓舟舟放心。是以産假結束後,舟舟白天安心把帶娃重任交給了婆婆,自己重回職場打拼,而且舟舟晚上和周末都主動帶娃,不讓婆婆累着。
三組家庭,三組現實生活的寫照,老人帶娃和不帶娃的差別還是很大的,而同樣是老人帶娃,因為婆媳相處的方式不一樣,也同樣也很大的差別。
多數網友都認為,有老人幫手帶娃的家庭很幸福,也确實如此,年輕人趁着職場上升的黃金期可以努力打拼事業,畢竟全職帶娃不管是精力還是經濟,壓力都太大了。
還有網友認為,有老人帶娃的家庭,一定要學會感恩,畢竟是老人以犧牲自由晚年生活為代價。即便是老人有些帶娃方法不對,年輕人也要多了解、多包容,不要讓老人辛苦的同時,還寒了心。
像我跟我婆婆剛開始相處也有沖突,但我們倆都愛學習,慢慢地也能在一起溝通問題了,是以現在婆媳關系處得還不錯,孩子也被教育得不錯。
以我的經驗來說,老人帶娃的家庭如果想避免家庭沖突的産生,就要特别注意兩方面:
★彼此分工合作
新舊育兒觀念的不同,很多時候成為了家庭沖突爆發的導火線。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分工合作很重要。
在生活照顧方面,老人經驗豐富,加上時間充裕,照顧孩子理應是得心應手。而在教育方面,老人的思想相對保守,對新鮮事物接受較慢,是以不太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心理,是以教育孩子方面就應該由年輕父母出馬。
雙方在育兒問題上分工協作,達成共識,彼此少插手對方的“管轄範圍”,那自然沖突就會減少。
★互相包容了解
不僅是育兒觀念差異,兩代人的生活習慣、消費理念都有所不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難免會有“互相看不順眼的時候”。這時候,就需要雙方多一點包容、多一點了解,盡量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待問題。
老一輩要體恤年輕人工作的不易,偶爾“放縱”出現高消費,權且當作辛苦工作的犒勞;而年輕一輩也要體諒老一輩的生活方式,哪怕偶爾多一點唠叨,也是因為關心和擔憂,很多時候都是“退一步海闊天空”,沒有必要逞口舌之快,引發不必要的争吵。
【啞鈴媽媽小結】: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有老人幫手帶娃,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得以減輕,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是以有幸能夠得以老人幫手帶娃的家庭,一定要學會珍惜。兩代人和睦共處,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不僅自己生活愉快,對孩子健康成長也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