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記》
表述曆史有兩種形式,一是考證,二是演繹。考證求實事,演繹求新奇。求實,是敬畏曆史,尊重典籍;求新,是讓曆史從典籍中走出來,複現曆史人物和曆史事件,比如“演繹”。但演繹往往太過,寫書人寫得手滑,收不住了,到後來隻剩下人名是真的,各人名下的事情,起古人于地下相問,他都糊塗。

《新史記》既不考證,也不演繹,隻負責“複述”曆史。複述的範圍,從上古到秦帝國,即“夏商周秦史”。體例仿照《史記》,設“王者列傳”“侯者列傳”“能者列傳”“賢者列傳”“智者列傳”“将帥列傳”“刺客列傳”“滑稽列傳”“亂者列傳”,共九部。複述的原則是盡可能地複原,尊重曆史典籍,展現一部“信史”。每一人物,每一事件,都遵照正史,不增不減。“皇上,您的政策不咋樣。”站出來!這話誰說的?沒有史書根據,這叫增減曆史。“皇上,您這件龍袍做工不錯。”不能肯定沒有誰說過這句話,但說過跟沒說過都一樣,雨過地皮都不濕,因為它不重要。總之,相如閑處逞文筆,呂端大事不糊塗。
作者簡介
王清淮,遼甯喀喇沁左翼人,文學博士,教授。先後就讀于東北師範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現任教于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著有《中國文學說略》《中國文化史略》《中國文化别論》《公安文化通論》《中國邪教史》《唐詩品》《唐太宗》《張衡傳》等。
本書仿照傳統史書的紀傳體體裁,選取了自上古到秦帝國這一曆史時期的百餘個神話和曆史人物,分别歸入“王者”“侯者”“能者”“賢者”“智者”“将帥”“刺客”“滑稽”“亂臣”九個類傳,以現代語言甚至富有表現力的方言俚語寫活了從盤古開天辟地到楚漢争霸這段曆史。
故事永遠隻能傳遞非常狹窄的曆史經驗,聽再多精彩的故事,也不能從曆史裡學到真正的智慧。故事是曆史的皮相,本書作者以尊重史實為前提,古事今語、今事古說,期冀讀者能從皮相之下悟到照鑒未來的智慧。
精彩文摘
韓懿侯以德治國、以法治國舉棋不定,他的思想教育使國民疲憊不堪,而且他的思想教育體系還變動不居,國民的疲憊更加重了許多層。好在他折騰南韓十一年就駕鶴西去,繼位的昭侯立刻改弦更張,他不搞思想政治教育,他織網,織一張牢籠全體南韓人民的大網——他實行特務統治。
一日,昭侯與大臣在朝堂閑聊,忽然作色道:“子奮,你在中央主管什麼事務?”子奮被問得一愣,知道這一問必有名堂,國君當然知道他主管啥,還問。答:“臣主管田疇,春種秋收,力農利民。”昭侯說:“既然管農業,城南麥田有四頭牛吃麥苗,返青季節,麥苗就是糧食,你怎麼不去管,還在這裡瞎吹牛?”子奮驚訝莫名,急忙帶着幾個辦事員往城南視察,果然看到四頭牛在剛剛返青的麥田裡搖頭晃腦吃得不亦樂乎。昭侯也跟大家一樣,在朝堂眉飛色舞說段子的,他咋就知道得這麼詳細準确?再仔細想一想,這一件小事國君都洞若觀火,大事呢?更大的事呢?最大的事呢?不敢想下去了,大臣們乖乖地聽從昭侯的安排調動,不但不敢反對,連反對的念頭也不敢有,國君輕而易舉就能破解每個大臣的“私字一閃念”。
原來,韓昭侯有一個強大然而十分隐秘的組織機構,這個機構沒有名稱,後世稱它為“特務組織”,特務組織也不是正式名稱,正式名稱往往很文明很開放,文化交流中心、資訊技術研究所等等。昭侯的特務機構沒有名稱,但效率極高,因為這個組織的待遇好,招攬的全都是技術精英,南韓在戰國七雄中排位最後,因為窮,可是特務們的生活卻窮奢極欲,一般人請客吃飯幾十個銅錢,頂多一百個,特務請客動辄幾兩銀子,客人的眼珠子都要掉在盤子裡,羨慕嫉妒驚吓的。這些人善于無中生有,于是,南韓沒有他們破不了的案子,也沒有他們制造不出來的案子。比如牛吃麥苗那件公案,最不可思議的是韓昭侯跟大家一起侃大山,其間并沒有哪個人進來跟昭侯咬耳朵,情報管道太神秘了,難道昭侯會傳說中的傳心術?事後人們作過很多猜想,其中一個解釋說昭侯在全國各地布置大批的偵探,偵探們在朝堂外學鳥叫,他們之間有“鳥語密碼本”,昭侯聽見鳥叫,對照密碼本破譯出城南四頭牛吃麥苗。大批特務果然有,密碼本可能也有,但牛吃草案件不用這麼費周章,昭侯訓示特務,明天幾時幾刻趕四頭牛到預定地點,“農業部長”一到,就是見證奇迹的時刻。這種手段兩千年後被明太祖原裝借用,錦衣衛的功績一如韓昭侯:沒有錦衣衛破不了的案子,也沒有它制造不出來的案子,是以,錦衣衛需要李善長反,李善長果然反了;需要胡惟庸反,胡惟庸果然反了;需要藍玉反,藍玉果然反了;需要李自成……它不讓李自成反,李自成還是反了。
韓昭侯用陰謀術統治南韓,很有效,南韓人官民上下戰戰兢兢,唯恐被特務盯上。
韓昭侯還有一個得力助手,幫助他施用陰謀術,他叫申不害。申不害也有術,他的術是權術,陰謀術和權術一陰一陽,上下其手,南韓籠罩在一團巨大的霧霾之中。
申不害是鄭國人,韓滅鄭,申不害自然成為南韓人。申不害是低級官吏,被韓懿侯反複無常的思想教育折磨得苦,韓懿侯終于死了,南韓人暗暗高興,韓昭侯不但不再折騰國民,還任用申不害為丞相,實行變法。一說變法,南韓人滿臉苦相:“哎呀,又來了!”但是申不害不宣傳,不學習,不讨論,就是不折騰,他隻做不說。折騰的部分由昭侯負責,他隻管把權力運用得無所不用其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