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典籍裡的正月十五,帶你揭開時光裡“元宵節”的面紗

今天元宵節。作為大陸曆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曆經千年,元宵節都是熱鬧、美好、喜慶的節日。今天,讓金鼎古籍臨時工鳳姐帶您一起透過典籍,穿越曆史,揭開時光裡的元宵節的面紗,一睹古人的節日習俗!

元宵張燈祭月煙火雜劇婦女往南堤聖母廟進香求嗣夜出觀士子拜文廟花爆燈火徹夜不休十六日登城走百病與元宵同

——《康熙吳橋縣志》卷之一

元宵張燈三日放煙火演雜劇士女宣阗官不禁夜

十六日婦女鹹登城謂走百病

——《光緒吳橋縣志》卷一

元宵張燈三日放焰火演雜劇士女喧阗官不禁夜

十六日士女鹹登城遊眺曰走百病

——《民國吳橋志料》卷之十一

元宵節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曆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每當元宵節夜幕降臨,沿街便燈火輝煌,火樹銀花,彩燈高照。機關、工廠、企業各機關制作的巨型彩燈花樣繁多,從正月十四日至十六日集中展示三天,深受人們喜愛。吳橋還有猜燈謎的習俗,“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城鄉民間玩藝兒全部出動,鑼鼓喧天、唢呐齊鳴,村村鎮鎮扭秧歌的、劃旱船、跑毛驢、踩高跷的,歡聲笑語、熱鬧非凡。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舊時,每到元宵節,民間各家自己做“元宵”煮着吃。近幾年,随着經濟的發展,城鄉各商家,從正月初一日到十五日前後,都有大量的元宵出售,民間把元宵當作走親訪友的禮品。元宵夜家家煮元宵吃,象征着“月圓人圓,事事如願”。正月十五、十六兩日,民間還有“走百病”的風俗,特别是正月十六,婦女不僅要回娘家,而且多結伴出遊,一邊賞燈散逛,一邊以行“走”除百病,民間認為在“走百病”時,必須越過3 條河流,跨過3 座橋,而且還要“摸釘”,方能求吉除疾。“摸釘”就是要用手觸摸橋梁上的鐵釘或是廟觀門上的門釘。因“釘”與“丁”諧音,而“丁”又象征男子,是以婦女特别是未有身孕的婦女則必須誠心摸釘,以求子嗣,使其家業興旺,有傳宗接代之人。

——《吳橋民俗》第三章

上元自十三夜至十五夜架鳌山剪綵張燈迓士神出遊笙歌戲劇襍沓往來夜闌則止

——《光緒慶元縣志》卷之七

元宵張燈凡三夜十四日主麥十五日主谷十六日主豆月明風靜者收燈也有風為歉無風為豐

——《民國沾化縣志》卷之四

正月十五日 街衢大張燈綵火樹銀花徹夜輝煌龍燈獅子諸戲前後三日甚是熱鬧食湯圓(俗謂之元宵)祭祖先謂之上元節亦謂之元宵自宋乾德中吳越王錢俶用錢買燈故十七十八二日謂之錢氏燈

——《民國景縣志》卷之六

典籍裡的正月十五,帶你揭開時光裡“元宵節”的面紗

典籍裡的元宵節,就分享到這裡。通過查閱典籍,讓您更加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今年的元宵節,您準備怎麼過?有哪些習俗,會和古人一樣呢?讓我們對着圓月,緻敬古人,緻敬傳統!

請繼續關注 【金鼎古籍】公衆号

一起看見中國文化的魅力

用好文化遺産,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