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寒假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家長不妨試試這4招,簡單有效!

寒假裡,很多家長都在反映一個普遍現象:孩子在家裡,不是玩電腦、iPad,就是拿着手機看個沒完。吃飯得苦口婆心地喊上好幾遍,或者威脅“拔掉網線”才不情願地放下手機。

完全讓孩子不接觸電子産品不現實,既然躲不開,不如直接正視。那麼,現在的孩子為什麼會沉迷網絡?我們又該如何引導?今天小編就為家長們帶來下面4招,相信你會有所收獲!

寒假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家長不妨試試這4招,簡單有效!

1

與其嚴防死守,不如理性思考

如今,孩子們沉迷于電子裝置的時間越來越多,随處可見捧着手機、iPad玩個不停的中、國小生,甚至幼稚園裡的小家夥們也都對着各種螢幕如癡如醉。

但電子裝置帶來新鮮好玩的體驗的同時,也在無孔不入地誘惑着孩子們尚不成熟的心智,一不小心就容易讓他們迷失其中。

這一年孩子玩遊戲大量充值、健康受到影響的新聞屢見不鮮。

不是我們拿走孩子的手機、掐斷孩子的網絡就能夠完全禁止的。網絡資訊已經像空氣一樣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無孔不入。

與其嚴防死守,不如理性思考:如何讓幫助孩子理性解決問題,合理使用手機。

寒假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家長不妨試試這4招,簡單有效!

02

孩子為什麼依賴手機?

孩子依賴手機的原因不盡相同:

社交型依賴。

手機通訊錄裡有200個好友,微信朋友圈裡有300好友,QQ各種群裡面還有4000多好友,這麼強大的人脈關系讓孩子難以割舍。

遊戲型依賴。

手機裡面的網絡遊戲特别多,在長期的戰鬥中積累下來的功勳和經驗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滿足。

娛樂型依賴。

手機裡面好友不多,遊戲不多,全部都是電影、音樂、照片,弄得孩子心猿意馬,不想寫作業總想摸手機。

如果孩子特别依賴手機,作為家長,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屬于哪一類的,然後再對症下藥,找到應對方法。

03

每天玩手機超過1小時危害巨大

最近美國西北大學研究發現,每天使用智能手機達68分鐘以上,患上抑郁症的風險極高。

其實這個不難了解,手機看似友善了人們之間的聯系,可是經常一家人坐在沙發上,各自玩各自的手機,有什麼難題、不開心也不當面交流,放在心裡的事多了,自然也就容易抑郁了。

此外,還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注意力。手機裡有海量的資訊,各種軟體讓人應接不暇,正是這種“過度刺激”,容易影響孩子大腦發育,學習是個慢節奏的過程,這就很容易讓孩子感到“沒有動力”,每天超過1小時,3-4年後注意力将會落後于同齡人一大截。

長時間玩手機還有以下危害:

1.引發很多眼部疾病,導緻近視成災,影響就業。

2.孩子經常玩手機到深夜,上課睡覺不聽課,學習成績下降。

3.上網會使孩子變得越來越孤僻,不願與外界交往,交際能力差。

4.玩手機替代了孩子的玩耍,導緻孩子活動減少,進而影響到孩子的身體發育。

5.玩手機限制了孩子的感覺體驗,易使孩子分不清虛幻和現實。

6.遊戲裡打打殺殺,容易使孩子性格暴躁。

寒假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家長不妨試試這4招,簡單有效!

04

4招讓孩子不再沉迷手機

1.約法三章,犯規要有懲罰

面對孩子日漸沉迷手機,多數家長采取過粗魯的方式:沒收手機、砸了手機、甚至還打過孩子。哭過,鬧過,繞了一圈,發現問題仍在原地等你。

其實,這些方法都不如事先與孩子約定手機使用時間來得有效!

家長可以抽出10分鐘制定一份手機使用守則,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進的行為。比如:一天玩手機不能超過1個小時,玩手機必須是在完成作業以後。目标要具體、明确,便于測量。

相比“每天玩手機時間不能太長”,“每天玩手機時間不能超過1個小時”就更容易測量。目标具體、明确,孩子就更容易操作。

要清楚地說明孩子完成約定可以得到什麼,和沒有完成約定将失去什麼。

在此過程中,要少說“不”,多說“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約定,可以去看一場電影”,而不要說“如果你沒有完成約定,就不能看電影”。兩個說法意思雖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積極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

2.轉移孩子注意力

分享一位媽媽幫助孩子戒掉手機的小故事:

有一天,東東像往常一樣起床,吃完早餐後想玩手機,竟然發現手機上貼了一張小紙條:

“媽媽從今天起對你的手機進行幹涉,手機已經設定了密碼,每天不定時更新;你每天要完成表格裡随意被挑選的3件家務,完成之後你會得到你的密碼!

這項新規定将會持續3~4周,視情況做調整。如果你接受,那就開始行動,中午12點前不能完成,你就得不到密碼了!先去拖地吧,加油,我的孩子!”

東東當時又氣又惱,一按手機就是輸入密碼的界面,加密的手機對東東來說毫無用處,他隻好乖乖聽從媽媽的安排。

他拎着一桶水,拿着拖把樓上樓下來回跑,将地闆拖得幹幹淨淨。當他彎腰拖桌子底下的地闆時,發現桌腳粘着一張紙條:不錯喲,完成了第一件家務,請将自己的書桌整理幹淨吧!

當他将自己淩亂的書桌整理幹淨後,發現了桌子中心另一張紙條:真棒,媽媽看到你的努力了!請出門将垃圾倒了吧,你會找到你要的密碼!

東東拿起家裡的垃圾袋出門,隔壁開小賣部的阿姨喊住了他:“東東啊,你媽給你留了張紙條,說12點前看見你拿着垃圾出門,這紙條就給你,12點後就廢棄。”而紙條上寫着的正是手機密碼。

不得不說這個媽媽的新規定,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轉移了孩子對手機的注意力,還養成了孩子做家務的好習慣。

事實證明,一周後,東東不再對手機過分迷戀!

寒假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家長不妨試試這4招,簡單有效!

3.理性溝通,為孩子建立自我價值感

遊戲的世界,也可以視作是孩子為封閉自我而選擇的另一個世界。而讓孩子選擇封閉和沉迷的,可能正是因為親子之間的非理性溝通。

父母如果長期忽視孩子、或者看不見孩子的努力與長處,經常打壓、貶低孩子的自尊,對孩子的決定事無巨細地橫加幹預,不肯傾聽孩子的心聲,那麼孩子就會慢慢關上與父母的溝通之門,并陷入自卑、低價值感的心理漩渦。

從此,孩子把父母的關心視為“控制”,而父母也不知道為何孩子會變得“不可理喻”。

看見孩子的長處,鼓勵孩子的努力,做孩子身後第一個為他鼓掌的人,發自内心地欣賞孩子,并讓他知道。這些都是走進孩子内心最重要的步驟。

4.家長要以身作則

有些家長不禁會說,我試過和孩子約定手機使用守則,但是沒有用。那是因為孩子覺得這份守則隻針對自己太不公平了。

那麼,家長可以這樣做:家中有兩個小孩的請一視同仁;在孩子禁玩手機期間,請家長陪着孩子一起堅持!也就是說家長要以身作則!

丨陪孩子時,不玩手機

當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無論是陪寫作業還是陪玩,可以提前将手機靜音,并且不讓手機暴露在孩子眼前,保證家長的陪伴是一心一意的。

那麼,傳達給孩子也是正面的回報,而不是孩子以後有了手機就不再需要家長的陪伴了!

丨家長态度要堅定

如果家長已經開始實施如何解決孩子玩手機的方法時,态度一定要堅決!要讓孩子看到你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

在達成約定的過程中,要盡量吸取孩子的意見,千萬不能把“約定”變成父母單方向的“指令”。

過度玩手機既容易對孩子的視力造成損傷,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别讓孩子的童年隻剩“手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