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戴旭:我們總糾纏誰開了第一槍,從盧溝橋糾纏到現在

作者:紅葡萄酒中的玫瑰花

從琉球說起吧。琉球,也就是現在的日本沖繩,在曆史上并不是日本的領土,而且在曆史上很長時間,琉球都是中國的勢力範圍。

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楊載攜帶诏書出使琉球,诏書中稱其為琉球,從此“琉球”就成為該國的正式名稱。從中可見,連琉球國的國名也是中國取的。

戴旭:我們總糾纏誰開了第一槍,從盧溝橋糾纏到現在
據《殊域周咨錄》記載,該诏書說:

“朕為臣民推戴,即位皇帝,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是用遣使外夷,播告朕意,使者所至,蠻夷酋長稱臣入貢。惟爾琉球,在中國東南,遠據海外,未及報知。茲特遣使往谕,爾其知之。”

那時候的琉球有三個國王,分别是中山王、山南王、北山王,琉球國中山王察度接到明朝诏書後,率先稱臣領诏,并派遣王弟泰期,與楊載一同來明朝,奉表稱臣。第二年,其他兩個國王也向明朝派遣使者稱臣。

因為琉球的三個國王互相攻伐,導緻民不聊生,朱元璋知道這個情況後,還特地下了一個诏書調停:

“使者自海中歸,言琉球三王互争,廢棄農業,傷殘人命。朕聞之不堪憫憐。”是以要求他們“能體朕意,息兵養民,以綿國祚”。

後三王果然罷戰息兵。足見此時中國皇帝在琉球享有高度政治權威,當時的琉球實是中國的屬國。

可是琉球作為中原王朝屬國到了十九世紀70年代卻被日本改變了,日本一步步地吞并琉球,清王朝卻始終沒有制止日本的侵略行為。1879年,琉球被日本吞并。

大家注意一下這個時間點,1879年,此時的日本實力尚弱,根本不敢與清朝一戰,如果清朝出兵,日本的陰謀必然不會得逞,但是清軍就是不敢開這第一槍,步步妥協、退讓。

戴旭:我們總糾纏誰開了第一槍,從盧溝橋糾纏到現在

到了十九世紀八十年代,這個時候清朝的北洋水師已經具備作戰規模,應該敢打了吧。1886年,北洋水師精銳戰艦通路日本,在日本長崎靠岸後,北洋水兵上岸遊覽時與日本武裝人員發生沖突,遭到日本警察和群眾的圍攻,北洋水師官兵有數十人傷亡,北洋水師總教習、英國人琅威理下令立刻炮轟長崎市區,他說:

“即日行動,置日本海軍于不振之地。”

琅威理是标準的英國海軍軍官,以治軍嚴明著稱。他在任期間,教導北洋水師艦隊官兵學習英國海軍的條令,風紀嚴肅。琅威理對北洋水師的操練傾注了大量心血,表現出很強的職業操守和責任感。就連丁汝昌本人也認為:“洋員之在水師最得實益者,琅總查為第一”。

身為總教習的琅威理看着自己的士兵在日本受欺負,憤怒不已,毫不猶豫地下令開炮,但是卻沒有得到李鴻章的準許。

“長崎事件”發生後,李鴻章召見了日本駐天津領事波多野,并對其說:

“開啟戰端,并非難事。我兵船泊于貴國,艦體、槍炮堅不可摧,随時可以投入戰鬥。”

李鴻章也知道北洋水師強于日本海軍,但是卻沒有敢開戰的勇氣。試想一下,北洋水師炮轟長崎,這在曆史上将多麼大快人心啊。可是這第一發炮彈,終究沒有發出。

戴旭:我們總糾纏誰開了第一槍,從盧溝橋糾纏到現在

等到了甲午戰争前夕,這種退讓更明顯了。甲午戰争并不是突然爆發的,日本為此準備了幾十年,光在北韓,清朝就與日本博弈了十多年。

在甲午戰争前,清朝在北韓半島是能夠壓制日本的,尤其是在19世紀80年代日本海軍實力較弱的情況下。但是實力強的清朝卻對日本步步退讓,

1882年,日本通過與北韓簽訂《濟物浦條約》取得了在北韓的派兵權和駐軍權。1884年,日本同清朝訂立了《天津會議專條》,規定日本可以向北韓出兵。北韓半島那可是清朝自己的勢力範圍啊,清朝就這麼拱手相讓。

是以為什麼甲午戰争在北韓半島開打,那是清朝退讓的結果。因為在北韓半島的博弈中,清朝即使在自己實力占優的情況下,也隻是采用壓制手段,而不是選擇通過一場戰争徹底将日本逐出北韓半島。

是以清朝在北韓對日本競争,是幻想着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政策,直到日本實力上來了,選擇與清軍開戰,才結束這種對峙局面。如果日本不發起甲午戰争,清朝會一直這樣與日本對峙下去,不知何年何月。

清朝不會打仗嗎,并不是,鎮壓太平天國起義,鎮壓義和團,清朝可是敢打敢殺啊、殺伐決斷,連俘虜都殺,可是一旦對外時,就猶猶豫豫、畏首畏尾了。

戴旭:我們總糾纏誰開了第一槍,從盧溝橋糾纏到現在

對于日本,我認為千萬不要慣着它,清朝就一直慣着它,結果慣出了甲午戰争。曆史說明,清朝在實力強的時候,不收拾日本,等到日本實力強的時候,它會果斷地選擇與清朝開戰,它會慣着咱們嗎?不會,它從來不考慮誰開第一槍,它隻會考慮這第一槍開出去會不會赢,因為勝利者是不在乎被指責的。

是以在2012年,日本上演“購島”鬧劇時,空軍大校戴旭就說:

“中國人思維僵化最典型的證明,就是糾纏誰開第一槍,從盧溝橋糾纏到現在,日本都駐軍北平了,還糾纏這個問題,現在又是,日本都通過購島協定了,它這不是第一槍?非得金屬槍管射出去的才叫第一槍?”——出自《環球網軍事頻道獨家訪談戴旭大校》

戴旭大校的話語振聾發聩,在事關國家和民族大義時,該出手時就出手,尤其是自己實力占優的時候,如果清朝早有這個意識,就不會有甲午戰争的慘敗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