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無法一統三國的原因有哪些?主席的評價很中肯

諸葛亮揮淚斬馬谡,原本是馬谡盲目自大,隻會紙上談兵的責任;這幾乎是所有研究諸葛亮的學者達成的共識。但毛主席卻認為,馬谡是有缺點,但街亭丢失的責任,最應該算到諸葛亮頭上。

諸葛亮無法一統三國的原因有哪些?主席的評價很中肯

諸葛亮神機妙算,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古代有名的賢臣和智慧的象征;而毛主席是新中國的創始者,也是著名的軍事家、革命家和思想家,他對于諸葛亮的評價到底正不正确呢?

我們可以從主席的指揮作戰,和幾次關鍵的戰略路線的制定來認識一下主席的雄才大略,以及他的公正客觀。

主席曾經的學習經曆

在投身革命以前,主席曾經在湖南師範學校學習,當時學校不收學費,隻需要相當便宜的夥食費。這段時間,主席有大量的時間專心閱讀;當時,還有一個好老師,也就是主席的第一任夫妻,楊開慧的父親楊昌濟,對他進行傾心指導。楊昌濟本人是當地的學術泰鬥,早年間曾經留學日本長達十年,是一位學識十分淵博同時十分願意指導有識之士的儒雅學士。而毛澤東當時就是空有一腔抱負,卻苦于無處施展,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去展現自己的愛國熱情。

諸葛亮無法一統三國的原因有哪些?主席的評價很中肯

從這一點來說,楊昌濟和毛澤東彼此都算惺惺相惜。楊昌濟很看重毛澤東,認為他必然是救國之才,未來一定能和曾國藩、梁啟超等名流并肩。而毛澤東也深受楊昌濟老先生的影響,曾經專心研究過曾國藩和王船山的著作學問,重視經世緻用的實用主義,而不喜歡華而不實的紙上談兵。對于古籍的深入研究,就從這個時候在毛澤東的生活中生了根,即使在建國後,他的床頭仍然有一本看熟了的資治通鑒。

年輕的毛澤東遇到問題喜歡向楊昌濟請教,而楊昌濟也十分樂意和這個他十分看重的年輕人暢談。有時候,楊昌濟甚至願意把自己的手稿給毛澤東看,請毛澤東提意見。毛澤東年輕時候的個性是有些沖動和急躁的,而楊昌濟則是儒雅包容的;楊昌濟能在保全毛澤東的傲氣和銳氣的情況下,讓毛澤東換個思路看問題。這對于後來毛澤東的革命工作和看問題的方式方法起到很大的引導作用。就比如資治通鑒這本書,毛澤東認為他每讀一遍都能有所收獲。它既不是一些人認為的全是封建糟粕,當然也不是全都是曆史精髓,而是兩者兼而有之。是以,我們看曆史,既要批判,也要繼承,但是不能片面。

諸葛亮無法一統三國的原因有哪些?主席的評價很中肯

在投身革命後,毛澤東就能輕易地把他從曆史中學習到的方法和戰略思想用到革命的實踐工作中。恩來總理曾經這樣說過:毛主席總結了中國幾千年的曆史經驗教訓,還有近百年來的革命經驗,他是直接在近三十年的親身奮鬥中成長起來的人民領袖。

主席對馬谡失街亭的客觀評價

雖然,毛澤東對于諸葛亮派馬谡守街亭提出過批判,但他其實非常喜歡諸葛亮,對于諸葛亮的演義和真實記載都研究得十分透徹。對于街亭之失,他認為這是關系到蜀國命運的關鍵一戰。誠然,馬谡出現了重大失誤,是要負起責任,但馬谡的罪在于守不住街亭,而導緻街亭之失的根本原因,卻在于諸葛亮,是諸葛亮識人不清,不會用人。馬谡不适合當決策統帥,但是是個聽話的将領。派馬谡迎敵打仗而不是指揮全軍,或許曆史就會改寫。

這一點或許和諸葛亮所想不謀而合了,因為自從街亭丢了以後,每次帶兵出征,都是諸葛亮親自坐鎮軍中。

諸葛亮無法一統三國的原因有哪些?主席的評價很中肯

除了錯用馬谡,毛澤東認為諸葛亮還有兩處失誤。第一在街亭之戰前,就錯失了平定關中的大好時機。諸葛亮或許是出于對魏延的偏見,或許是因為個性謹慎,總之他沒有聽從魏延攻取關中的建議,反而是分散兵力,趙雲、鄧芝守箕谷,馬谡守街亭,而自己帶大軍出祁山。而當時的實際情況是,曹操兵團在隴右地區兵力空虛,如果能夠集中兵力拿下關中,蜀國的實力肯定會再上一層樓。

諸葛亮無法一統三國的原因有哪些?主席的評價很中肯

諸葛亮的第二處失誤,在于收到馬谡被困街亭的消息時,沒有及時回救。戰場瞬息萬變,即使在通訊十分先進的現代,親臨一線和隻在指揮部看資料,也是有差別的,更何況在傳遞消息和調兵速度十分落後的古代。如果諸葛亮當時自己守街亭,能夠就戰場發生的變化及時做出反應,也就不會丢街亭,也就沒有後來的六出祁山,次次都無功而返的結局了。

雖然諸葛亮有這三點失誤,但總體來說他對于蜀國是功大于過的,他的很多戰略思想,甚至被毛主席直接借鑒到我黨的革命活動中。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另外,對于諸葛亮七擒孟獲最終解決了蜀地少數民族的歸順問題。我軍曾經也遇到過。1953年,大陸的一些山區仍然有盤踞很久的土匪,他們不僅是舊時代的遺留因素,嚴重地威脅到當地居民的生命财産安全,也不利于新中國的社會安定。是以,剿匪是當時十分重要的工作。貴州地區的女土匪頭子程蓮珍在抓獲以後,大部分同志都主張血債血償,殺了她才能洗清她犯下的罪孽。但貴州多山,群眾本身就很保守,更何況是山裡的土匪,更是難以攻破,如果能感化程蓮珍,讓熟悉貴州和土匪的這樣一個人,去剿匪,是不是會事半功倍呢?

諸葛亮無法一統三國的原因有哪些?主席的評價很中肯

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程蓮珍接受了我黨的思想教育之後,被安然釋放了。果不其然,深深地感受中國共産黨和新中國的不同之處後,程蓮珍主動擔當起新中國的宣傳大使,在山中向土匪講中國共産黨的好處,講新社會的理想。事實上,大部分土匪都是曾經想要老老實實種地吃飯的農民,可以活下去,誰願意每天舞刀弄棒呢?

不久之後,程蓮珍就帶動了當地大批土匪下山向政府投降。這比傻傻地強攻更省時省力。同時還從思想上扭轉了他們的看法,一舉兩得。

諸葛亮無法一統三國的原因有哪些?主席的評價很中肯

另外,諸葛亮一生都在為統一當時的中國而奔走努力。這種思想高度,并且一生目标堅定,遇到諸多困難都不曾變更,更讓毛主席敬佩不已。

從劉備三顧茅廬的隆中對開始,諸葛亮就是從天下大勢着眼,分析了曹操和孫權的利弊,以及兵力和财力都偏弱的劉備應該如何隐忍、如何發展,才能最終實作統一。蜀國,是他的階段目标,而不是最終目的。而在建立蜀國之後,諸葛亮制定了和西方、南方的少數民族實行安撫的和平共處的大政方針,并不急着兼并,使蜀國得到了相對穩定的發展空間,同時聯合孫權對抗曹操,也為蜀國争取到了相對寬松的外交環境。

還有,諸葛亮對事不對人的賞罰分明的管理方針,也備受毛主席推崇。我黨是一個紀律嚴明的執政黨,并不會因為高官職犯錯就不會受到應有的責罰,也不會因為一時的失誤,就抹殺全部功績。這一點在後來對待曾經英勇抗日的國民黨将領上尤其明顯,主席的原話就是“功是功,過是過”,不會一刀切。

是以在評價諸葛亮的生平這一點上,毛主席也就不會因為自己喜歡諸葛亮,就看不到他的缺點和不足。他認為諸葛亮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或許在實戰指揮中,諸葛亮表現得并不盡如人意,但軍事家也可以是有所偏重的,諸葛亮的戰略思想就要優于他的軍事指揮才能。

諸葛亮無法一統三國的原因有哪些?主席的評價很中肯

而諸葛亮在戰場上的一些小發明,也是智慧的結晶,不能被失誤掩蓋。能夠自動前進的移動運輸機關“木牛流馬”,諸葛亮自創的八卦兵陣,他根據古法所制作的可以連續發射的連弩,最初用來傳遞信号的孔明燈,還有改進過的紅纓槍,槍頭是螺蛳的形狀,行軍路上,遇到要搭橋時,不用花費時間去尋找材料。

隻可惜,讓劉備三人分别帶兵,緻使大量損兵折将,直接導緻了蜀國元氣大傷;街亭一戰又錯失了唯一可能翻盤的絕佳機會。而曹操的雄才大略,孫權的機智和江東政權的集體智慧,讓諸葛亮沒有再等到屬于蜀國的天降良機。雖然他晚年七出祁山,但仍然沒能影響到整個大局。

諸葛亮無法一統三國的原因有哪些?主席的評價很中肯

諸葛亮的畢生遺憾,毛主席也引以為戒。但并不是完全照搬經驗。而是用實事求是的态度,針對紅軍的情況,制定符合紅軍的發展路線,于是才制定出了避敵鋒芒,而紅軍最适合的革命方式是耕耘敵人勢力薄弱的農村,最後實作以農村包圍城市的形勢。

曆史最終證明了毛主席主張的正确性。恩來總理就誇獎說,毛澤東每仗全勝,很是佩服。而“毛主席用兵真如神”這句話,不知不覺就在全黨全軍流傳開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