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讓人頭疼的“匈奴”,究竟什麼來曆?又是現今我國哪個民族?

關于民族融合曆朝曆代一直是掌權者所關注的,因為邊遠地區的民族與正統總是有諸多不同之處,就比如生活習慣和傳統習俗,乃至性格方面都大不相同。

古代讓人頭疼的“匈奴”,究竟什麼來曆?又是現今我國哪個民族?

而且古代人還沒有如今的文明意識,大家或多或少會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想法,以至于大家并不能夠和諧共處,而是互相對立。

其實用今人的眼光來看融合似乎是最好的協調方式,不僅是對于民族我們每個個體也是如此,我們并非是完全相同的人,總會有不同之處。

而人與人的相處之道就是包容這種不同,多去發揚彼此的相同。事實證明,曆代王朝與匈奴交戰多年,最終的結果也是走向了包容。

匈奴在與漢族的融合中,逐漸走向了平和,走向了融入。以至于我們今天都不知道匈奴究竟是哪個民族。

古代讓人頭疼的“匈奴”,究竟什麼來曆?又是現今我國哪個民族?

匈奴究竟從何而起

在尋找如今的匈奴前我們有必要探索匈奴最初是從何而起,這個問題也并不容易。

曆朝曆代的史官們都竭盡所能,想要探索匈奴究竟是什麼樣的民族,究竟從哪裡興起。

最著名的司馬遷寫作的《史記》也有展現,隻不過司馬遷也是從傳說中得到的資訊寫起。

古代讓人頭疼的“匈奴”,究竟什麼來曆?又是現今我國哪個民族?

傳聞中匈奴是從夏朝誕生的,是夏桀之子淳維的後代。那個時候他們沒有生活在中原,而是在偏遠的北方。

所處的地理位置使得他們養成打獵為生的生活習慣而非從事傳統農業。

如果這個傳說是真實的,那就說明匈奴最初也是華夏民族的一部分。隻不過最初生活在邊遠地區,以至于跟随當地生态環境養成與中原聚居的人們不同。

原始的環境養成了匈奴族兇悍的個性,又因為他們所在地區資源匮乏以至于他們隻能通過搶掠周邊百姓來生活。久而久之,匈奴族就被我們認為是野蠻的民族。

一個封建統治的王朝斷然是不允許邊疆有一批異族不斷侵擾,王朝統治者肯定不免擔心遲早有一天這隻悍匪會來侵略他的王朝。是以曆朝曆代的君王都緻力于解決匈奴問題。

古代讓人頭疼的“匈奴”,究竟什麼來曆?又是現今我國哪個民族?

在匈奴部落的實力還不強大時,王朝統治者采取的應對方式就是鎮壓。是以,從戰國時期君王就開始與匈奴交戰。

最為典型的就是趙國與匈奴的對抗,可是匈奴作戰洶湧,趙國并不占上風。

直到趙國重新啟用李牧這名大将,對于匈奴的作戰才有了好轉。匈奴作戰是彪悍,但不善用計謀,而李牧是位有軍事戰略的人。

是以,在戰略部署制定緊密,進而讓匈奴中計,大大挫敗了匈奴。使得匈奴多年不敢再次來犯。

與匈奴的對抗一直延續到了秦朝,衆所周知秦始皇修建長城就是為了保護邊疆。秦朝時期還有大将蒙恬,使得雙方作戰匈奴更不占上風。

可是匈奴在曆史長河中也有一段輝煌的時期。

古代讓人頭疼的“匈奴”,究竟什麼來曆?又是現今我國哪個民族?

匈奴的輝煌階段

比起被匈奴侵擾的曆史時期,當今人們更為熟知的應該是匈奴的輝煌時期。因為匈奴的輝煌使得王朝不再敢輕易攻打匈奴,而是轉變方式以和親來換取雙方的平和。

由此就産生很多傳奇故事,就比如昭君出塞之類的。可是匈奴的繁榮也不是一朝而至的,他們也經曆了很多困難,一代代更替才迎來了短暫的輝煌。

這一切要從匈奴的第一代首領說起,他就是頭曼單于。匈奴并不是從他開始輝煌,是從他兒子開始的。

古代讓人頭疼的“匈奴”,究竟什麼來曆?又是現今我國哪個民族?

而他的兒子最初或許未必是未有作為的首領,隻是在困境之中不得不奮力拼搏。

最一開始頭曼單于是立冒頓為太子的,但頭曼單于又想立他的寵妃為儲君。有權利的父親總是這樣,對待兒子們也隻是君臣罷了。

頭曼單于轉變心意後便送冒頓去月氏那裡做了人質,而父親豈止是想将他送走,而是想将他徹底鏟除。原來在送冒頓到月氏那裡才剛一個月,頭曼就下令攻打月氏。

冒頓一直是個聰明機智的人,看父親的舉動就知道父親是什麼想法。冒頓便決定不再一味聽從父親安排,而是殊死一搏。

随後冒頓偷走了月氏的良馬,騎着它連夜偷跑回了匈奴。

古代讓人頭疼的“匈奴”,究竟什麼來曆?又是現今我國哪個民族?

匈奴這個民族一向是敬仰強者,頭曼單于看到兒子冒頓勇敢的一面,非但沒有再為難他,而是給了他一萬精兵良将。

可是這時候冒頓的心已經被父親深深傷害,他不再顧及父子情意,而是利用自己的兵權開始養兵蓄銳。

冒頓帶兵很有一套,他做了一支鳴镝,還對軍隊下令說鳴镝指向哪裡軍隊就攻打哪裡。

在冒頓的訓練下他得到了一支對他唯命是從的隊伍。再後來冒頓就順利成為匈奴的首領,還帶領着匈奴走向了富強。

古代讓人頭疼的“匈奴”,究竟什麼來曆?又是現今我國哪個民族?

匈奴現在是哪個民族

匈奴雖然有過輝煌時期,但中原畢竟是文明大國,體制與經濟都要比少數民族區域的匈奴要發達得多。

是以,在霍去病時期匈奴被這位大将制服得服服帖帖。匈奴自身走向沒落,他們也就不得不向中原靠攏,與中原人通婚。到東漢時期大部分匈奴都去投靠了東漢。

如今我們已經很難看到原始的匈奴民族,他們大多也都被漢化成了漢人。以至于如今很多常見的姓氏都有可能是匈奴與漢族通婚的後代,就比如:如李、王、徐、賀。

古代讓人頭疼的“匈奴”,究竟什麼來曆?又是現今我國哪個民族?

結語

縱觀匈奴的曆史,其實他們也是炎黃子孫,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隻是當時的環境因素所緻,他們生活在偏遠地區,大家就不在一片統治區域生活,進而産生了沖突。

而如今他們再一次與我們融合,大家又一次都能肯定地說自己是炎黃子孫的後代,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

民族關系也是如此,我們最初都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呢?

古代讓人頭疼的“匈奴”,究竟什麼來曆?又是現今我國哪個民族?

隻要大家能夠認同是一家人的身份,彼此關愛互相積極溝通,就不會因為差異感而産生沖突。況且團結互助才是我們都想看到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