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白在冬日裡寫下這首詩,一生的理想都蘊含其中,卻鮮為人知

“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說起詩,我們首先想起的就是李白和杜甫,他們倆是大陸詩歌史上兩顆璀璨的明珠。而其中李白更是那個深得無數人喜愛的詩人,他的風流倜傥、英俊潇灑,提筆一揮便是一首名篇,後世無數人争相模仿,卻從未有人超越。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勾起了多少人美好的回憶;“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寫出了多少遊子向往和羨慕的生活;“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更是鼓舞了多少身處絕境中的人們……

李白在冬日裡寫下這首詩,一生的理想都蘊含其中,卻鮮為人知

這些詩句都是出自李白的名篇,也是李白的代表作,然而小詩文今天要介紹的不是這些名作,而是李白的《冬日歸舊山》。李白在冬日裡寫下這首詩,一生的理想都蘊含其中,卻鮮為人知:

未洗染塵纓,歸來芳草平。

一條藤徑綠,萬點雪峰晴。

地冷葉先盡,谷寒雲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樹倒江橫。

白犬離村吠,蒼苔壁上生。

穿廚孤雉過,臨屋舊猿鳴。

木落禽巢在,籬疏獸路成。

拂床蒼鼠走,倒箧素魚驚。

洗硯修良策,敲松拟素貞。

此時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背景:公元720年的冬天,李白出遊渝州、成都、峨眉山,拜谒蘇颋、李邕未得重用,重新傳回故居大匡山,寫下了這首《冬日歸舊山》。舊山就是今天的四川江油的大匡山,是李白的隐居讀書之地。

翻譯:沾滿灰塵的纓帽還未洗淨,匆忙歸來之後立即叩訪山門。一條小路向遠處延伸,路上有一條綠色的藤徑,遠方的雪峰若隐若現,從遠處看去,空中漂浮着千萬點零星細雪。山路上鋪滿了枯枝落葉,寒冷的峽谷中充斥着密密的烏雲。冬日裡的嫩篁竹生命常新,深山裡的古樹卻早已枯倒在了江面。

蒼狗在遠處吠叫,青苔在房屋裡生長。廚房裡的野雞在穿來穿去,鄰近的屋子裡依然有猿猴在鳴啼。樹枝掉落鳥巢依舊存在,不完整的籬笆成了野獸進入家中的途徑。整理床鋪發現有老鼠逃竄,倒出箱子反而驚動了箱子中的蠹魚。要發奮圖強,像青松一樣常青高尚。不久之後我将要離去,準備去幹一番大事業。

李白在冬日裡寫下這首詩,一生的理想都蘊含其中,卻鮮為人知

賞析:開頭的前兩句顯示出的是詩人來到舊地迫切地想要回歸的迫切心理,從連日奔波,頭上的帽子都來不及洗滌就可以看出。古人是十分注重衣冠打扮的,曾經在朝廷中為官,讓唐玄宗寵臣高力士為其脫靴的李白性格可以說是十分高傲的。

其這樣的性格是不可能不注重穿衣打扮的,而之是以這麼描寫足以看出李白此刻的内心有多麼地期待、多麼地向往了。這裡的“平”字也是一個通假字,通“坪”,而“芳草平”三字便可以想象出這景有多麼的不同尋常了,仿佛不是冬日,更像是初春。

這首詩采用的是移步換景的描寫手法,描繪了自己一步步從山下來到故居的情景。而如果要用一個字來概括這番景象的話,最合适的莫過于一個“舊”字了,而這個“舊”字所表現出的不是破舊不堪的意思,反倒是有一種親近之感,正是因為對山中的熟悉,才會有這種對萬事萬物的親近之感。

李白在冬日裡寫下這首詩,一生的理想都蘊含其中,卻鮮為人知

像床鋪上的老鼠逃竄、書架子密密麻麻的蟲子,這一切景物在常人眼中是破敗不堪的,可是作者卻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嫌棄,反而急切的想要回到這裡,因為這種安靜舒心是喧嚣的塵世間無法帶給他的。可最終,他還是沒有選擇在此處停留,他明白自己總要為國家為人民做點什麼,才有了他最後的點睛之筆。

而這首詩的點睛之筆就是第二句“一條藤徑綠,萬點雪峰晴。”給予了冬日生機勃勃的氣息,要說雪天最美的時刻便是天晴的那一刻了,也正如《沁園春》中所寫“須晴日,看銀裝素裹,分外妖娆。”一副唯美至極的春日雪景就這樣映入了讀者的眼簾,這樣的景象又怎麼不令人陶醉呢?

李白在冬日裡寫下這首詩,一生的理想都蘊含其中,卻鮮為人知

第三句與前兩句不同,如果說前兩句是作者特意選取的鏡頭,那麼這一句就是冬天的普遍景象了。第四句則又回到了冬日不常見的景中,屋舍周圍的景是多麼地美麗,以至于讓人以為不在冬日,而是在生機勃勃的春日。

這句詩中最獨具匠心的一個字就是“篁”,“篁”的本意是指竹子,從這個字的構造就可以看出,一個竹字頭下面一個“皇”字。竹子本來就是堅貞不屈的,竹子中的皇帝自然更是如此,而作者不用“竹”字反而用“篁”字代替,足以看出他對政治仕途的渴望以及堅定不移的理想和目标。雖然天寒地凍,卻散發着盎然的生機,大概這就是舊山的魅力所在吧!

李白在冬日裡寫下這首詩,一生的理想都蘊含其中,卻鮮為人知

後兩句畫面突然一轉,由屋外轉到了屋内,與屋外充滿生機的冬景不同,屋内是如此的破敗不堪,可是在作者的筆下,仿佛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好像沒有什麼變化似的。或許作者從來沒有在意過自己的居住條件,而是擁有着像杜甫一樣“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的心态。

從屋外的美景到屋内破敗不堪的舊景,作者的心裡似乎沒有産生過一點波動,在他的心中一直是有着修身治國抱負的,“洗硯”和“敲竹”是實指還是虛指這個我們無進而知,但是我們可以從中看出作者不會在此地進行過多的停留,他要去一個神聖的地方實作自己的理想。

這個地方是哪呢?就是道教名山三清山,“三清”指三清聖地,也就是道教中三位神尊的所在地。而道教的始祖老子與唐朝的皇帝是一個姓,是以在唐代對于道教是極為推崇的,是以這裡的三清自然也不是實指,而是代指朝廷,從這兒我們也不難看出李白想要幹一番大事的決心和毅力。

李白在冬日裡寫下這首詩,一生的理想都蘊含其中,卻鮮為人知

我們對李白的印象是多情多愁的,他生性風流,喜歡遊山玩水,卻不想做一個隻知道吃喝玩樂的人,于是他選擇了仕途。而與一般人不同的是,他沒有(或者無法)選擇科舉,而是用了“終南捷徑”這條路。結果“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惜的是性格直言豪爽不拘一格的他自然是無法在朝中為官的,最終他也隻能落得個“處江湖之遠”的結局。

從李白的詩作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潇灑樂觀、更能看出他的熱情,正如那句話:“殘冬的破敗沒有消退他内心的熱情,是因為他的内心始終透着一道亮光,溫暖而散發着漫熱的氣息!”

李白被稱為“詩仙”,長于中原大地,本應該是異族的他卻對着這片土地有着飽滿的熱情,而他的詩中描寫最多的便是蜀中之景,哪怕蜀道再難他也要一次又一次地來,而每一次都有着不一樣的感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