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白在冬日里写下这首诗,一生的理想都蕴含其中,却鲜为人知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说起诗,我们首先想起的就是李白和杜甫,他们俩是大陆诗歌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而其中李白更是那个深得无数人喜爱的诗人,他的风流倜傥、英俊潇洒,提笔一挥便是一首名篇,后世无数人争相模仿,却从未有人超越。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勾起了多少人美好的回忆;“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写出了多少游子向往和羡慕的生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更是鼓舞了多少身处绝境中的人们……

李白在冬日里写下这首诗,一生的理想都蕴含其中,却鲜为人知

这些诗句都是出自李白的名篇,也是李白的代表作,然而小诗文今天要介绍的不是这些名作,而是李白的《冬日归旧山》。李白在冬日里写下这首诗,一生的理想都蕴含其中,却鲜为人知: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背景:公元720年的冬天,李白出游渝州、成都、峨眉山,拜谒苏颋、李邕未得重用,重新返回故居大匡山,写下了这首《冬日归旧山》。旧山就是今天的四川江油的大匡山,是李白的隐居读书之地。

翻译:沾满灰尘的缨帽还未洗净,匆忙归来之后立即叩访山门。一条小路向远处延伸,路上有一条绿色的藤径,远方的雪峰若隐若现,从远处看去,空中漂浮着千万点零星细雪。山路上铺满了枯枝落叶,寒冷的峡谷中充斥着密密的乌云。冬日里的嫩篁竹生命常新,深山里的古树却早已枯倒在了江面。

苍狗在远处吠叫,青苔在房屋里生长。厨房里的野鸡在穿来穿去,邻近的屋子里依然有猿猴在鸣啼。树枝掉落鸟巢依旧存在,不完整的篱笆成了野兽进入家中的途径。整理床铺发现有老鼠逃窜,倒出箱子反而惊动了箱子中的蠹鱼。要发奋图强,像青松一样常青高尚。不久之后我将要离去,准备去干一番大事业。

李白在冬日里写下这首诗,一生的理想都蕴含其中,却鲜为人知

赏析:开头的前两句显示出的是诗人来到旧地迫切地想要回归的迫切心理,从连日奔波,头上的帽子都来不及洗涤就可以看出。古人是十分注重衣冠打扮的,曾经在朝廷中为官,让唐玄宗宠臣高力士为其脱靴的李白性格可以说是十分高傲的。

其这样的性格是不可能不注重穿衣打扮的,而之所以这么描写足以看出李白此刻的内心有多么地期待、多么地向往了。这里的“平”字也是一个通假字,通“坪”,而“芳草平”三字便可以想象出这景有多么的不同寻常了,仿佛不是冬日,更像是初春。

这首诗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描写手法,描绘了自己一步步从山下来到故居的情景。而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这番景象的话,最合适的莫过于一个“旧”字了,而这个“旧”字所表现出的不是破旧不堪的意思,反倒是有一种亲近之感,正是因为对山中的熟悉,才会有这种对万事万物的亲近之感。

李白在冬日里写下这首诗,一生的理想都蕴含其中,却鲜为人知

像床铺上的老鼠逃窜、书架子密密麻麻的虫子,这一切景物在常人眼中是破败不堪的,可是作者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嫌弃,反而急切的想要回到这里,因为这种安静舒心是喧嚣的尘世间无法带给他的。可最终,他还是没有选择在此处停留,他明白自己总要为国家为人民做点什么,才有了他最后的点睛之笔。

而这首诗的点睛之笔就是第二句“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给予了冬日生机勃勃的气息,要说雪天最美的时刻便是天晴的那一刻了,也正如《沁园春》中所写“须晴日,看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一副唯美至极的春日雪景就这样映入了读者的眼帘,这样的景象又怎么不令人陶醉呢?

李白在冬日里写下这首诗,一生的理想都蕴含其中,却鲜为人知

第三句与前两句不同,如果说前两句是作者特意选取的镜头,那么这一句就是冬天的普遍景象了。第四句则又回到了冬日不常见的景中,屋舍周围的景是多么地美丽,以至于让人以为不在冬日,而是在生机勃勃的春日。

这句诗中最独具匠心的一个字就是“篁”,“篁”的本意是指竹子,从这个字的构造就可以看出,一个竹字头下面一个“皇”字。竹子本来就是坚贞不屈的,竹子中的皇帝自然更是如此,而作者不用“竹”字反而用“篁”字代替,足以看出他对政治仕途的渴望以及坚定不移的理想和目标。虽然天寒地冻,却散发着盎然的生机,大概这就是旧山的魅力所在吧!

李白在冬日里写下这首诗,一生的理想都蕴含其中,却鲜为人知

后两句画面突然一转,由屋外转到了屋内,与屋外充满生机的冬景不同,屋内是如此的破败不堪,可是在作者的笔下,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似的。或许作者从来没有在意过自己的居住条件,而是拥有着像杜甫一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态。

从屋外的美景到屋内破败不堪的旧景,作者的心里似乎没有产生过一点波动,在他的心中一直是有着修身治国抱负的,“洗砚”和“敲竹”是实指还是虚指这个我们无从而知,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作者不会在此地进行过多的停留,他要去一个神圣的地方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个地方是哪呢?就是道教名山三清山,“三清”指三清圣地,也就是道教中三位神尊的所在地。而道教的始祖老子与唐朝的皇帝是一个姓,所以在唐代对于道教是极为推崇的,因此这里的三清自然也不是实指,而是代指朝廷,从这儿我们也不难看出李白想要干一番大事的决心和毅力。

李白在冬日里写下这首诗,一生的理想都蕴含其中,却鲜为人知

我们对李白的印象是多情多愁的,他生性风流,喜欢游山玩水,却不想做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人,于是他选择了仕途。而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他没有(或者无法)选择科举,而是用了“终南捷径”这条路。结果“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惜的是性格直言豪爽不拘一格的他自然是无法在朝中为官的,最终他也只能落得个“处江湖之远”的结局。

从李白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潇洒乐观、更能看出他的热情,正如那句话:“残冬的破败没有消退他内心的热情,是因为他的内心始终透着一道亮光,温暖而散发着漫热的气息!”

李白被称为“诗仙”,长于中原大地,本应该是异族的他却对着这片土地有着饱满的热情,而他的诗中描写最多的便是蜀中之景,哪怕蜀道再难他也要一次又一次地来,而每一次都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