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媽媽你說得不對,她說得對

上周二,跟先生一起去國貿談事。我們選擇了最近的路線,坐公共汽車去目的地。沒想到,坐這趟公共汽車卻給了我創作靈感。

那天,我跟先生剛坐上公共汽車的坐位,就聽見旁邊的媽媽大聲訓斥她女兒:“坐好,不許動。”

我循聲望去,一個中年婦女微怒,坐在她對面的女孩五六歲,女孩旁邊的腳邊放了很多行李,有行李箱,也有大麻袋,很顯然,這是一對從老家來北京過暑假的母子。

“為什麼?”在坐位上上竄下跳的女孩一臉疑惑地問道。

“叫你别動,你就别動,哪來那麼多廢話!再動那個叔叔就把你抓走。”媽媽大聲訓斥道。

“哼!你才廢話呢!”小女孩嘟着嘴,一副不服氣的樣子。

“人小小的,嘴巴還挺厲害!”

聽着這對母女相愛相殺,我有些忍不住說道:“媽媽讓你坐好,是怕你摔倒!”

“我怎麼可能摔倒?”小女孩反駁道。

我笑着說:“你不信的話,你可以站起來試試!你看那個叔叔,他那麼高,那麼壯,他為什麼還要扶着上面的扶鈎!”

媽媽你說得不對,她說得對

小女孩順着我說的方向望去,是否明白了,開始乖乖坐了下來。見小女孩如此,我又跟旁邊的媽媽說道:“她能反駁你,說明她的反應力很快,而且很有想法,思維能力很強。”

這位媽媽見孩子乖乖坐到了座位上,便順應我說:“嗯!她想法多得很。阿姨說你了呢,聽見沒!”

她剛說出這句話,讓我沒想到的是,那個不到六歲的小女孩卻突然冒出一句:“媽媽,你說得不對,她說得對。”

“她說得對,你跟她走好了,别跟着媽媽了。”媽媽略帶醋味地說。

我聽到媽媽這句話,心理突然湧起一陣内疚感,要不是自己多嘴,媽媽也不至于說這樣傷人的話來。我悄悄看了女孩一眼,她依然不屑一顧的樣子,那樣子好像在說:“你就隻會這樣威脅我,是否有些習以為常。”

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我又立即打圓場說:“世上隻有媽媽好,每個孩子都應該跟媽媽在一起。”然後又輕聲跟這位媽媽說:“不能這樣跟孩子說話,孩子來這個大城市,本身就害怕自己走丢,媽媽再這樣說,她會更害怕。而且你應該告訴她不能跟陌生人走,而不是叫她跟陌生人走。她有很強的是非觀,這是好事,你更不應該這麼說她。”

媽媽你說得不對,她說得對

聽我這麼說,她隻好閉上了嘴巴。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國貿,準備下車時,那個小女孩拿着公交卡去刷卡,這次體驗了一下沒有座位,人搖晃不定的感覺,刷完卡後,就乖乖坐在了座位上。

我又說:“讓孩子去體驗一下,她就知道你說得對不對了。”說完後,我就下車了。我剛下車,那個小女孩也跟着下車了,而她媽媽卻久久沒能下車來。看着小女孩往前走,我大聲說:“等等你媽媽!”小女孩才停下來,愣愣地站在那裡。

望着小女孩那張小小的面孔,心理感覺堵得慌,一口氣悶在胸間。一個小女孩來到大城市,沒有絲毫的安全意識,萬一被壞人盯上了,後果将不堪設想。

我又回頭望了望那位媽媽,她正吃力地拎着沉重的箱子與麻袋,看着她,我是否看到了無數中國底層的媽媽,她們整天為生活而奔波,關注孩子的吃喝拉撒,卻絲毫沒有教育意識。在養育孩子時,不過就是采用吓唬孩子的方法,不拿出理由來說服孩子,還不給孩子反駁的機會。

然而,孩子的内心就像明鏡一樣,誰說得有道理,誰說得沒道理,她心理一清二楚。可是,當她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是非觀時,又遭到了媽媽毫不留情的威脅。長此以往,說得輕一點,孩子面對是非時,必定不敢伸張正義,為了所謂的情義,或者迫于權利或者地位,說一些颠倒黑白的話來,做一些和稀泥的事。因為她害怕媽媽會丢下自己。

說得重一點,孩子不明是非,不知好歹,就沒有恥辱、榮譽感,沒有感恩心,極容易誤入歧途。

媽媽你說得不對,她說得對

是以,孩子知好歹,辯是非應該得到父母的保護、支援與強化,這将讓孩子成為一個充滿正義感,知恥辱,知榮譽的基礎,這樣的孩子才能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成就輝煌的人生。

作為父母,我們還應該去培養孩子知好歹,辯是非的能力,讓孩子成為一個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

《陶母拒魚》的故事就給了我們為人父母很好的啟示:陶侃年輕時,曾做管理魚梁的小官。有一次,陶侃派人把一腌魚送回家,以孝敬母親。沒想到,陶寶不但原封不動地退還給他,還寫了一封信斥責兒子:“你做了官,把官家的東西送給我吃。這不但對我沒有益處,相反卻增加了我許多的憂愁啊。”

正因為有這樣明事理的母親,才有後來剛正不阿、廉潔奉公的陶侃。可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意義深遠。在孩子明事非時,你要支援他,要強化他這樣的行為;在孩子不明事非時,你還要用自身的行為去影響他,幫助他知好歹,明事理,做一個懂感恩的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