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紮心了!我采訪了50個孩子:那個瞬間,他們深深嫌棄了自己的父母

紮心了!我采訪了50個孩子:那個瞬間,他們深深嫌棄了自己的父母

網上曾流傳過一篇國小生作文,題目為《我的媽媽是一個沒用的中年婦女》。

孩子的實話實說,句句紮心:

我的媽媽不上班,平時就喜歡打牌和看腦殘的電視劇,一邊看還一邊罵,有時候也跟着哭。

她什麼事也做不好,做的飯超級難吃,家裡亂七八糟,到處都不幹淨。

她明明什麼都做不好,一天到晚光知道玩兒,還天天叫累,說都是為了我,快把她累死了。

和我一起玩的同學,小青的媽媽會開車,她不會;小林的媽媽會陪着小林一起打乒乓球,她不會;小宇的媽媽會畫畫;瑤瑤的媽媽做的衣服可好看了……

我都羨慕死了,可她什麼都不會。我覺得,我的媽媽就是個沒用的中年婦女。

紮心了!我采訪了50個孩子:那個瞬間,他們深深嫌棄了自己的父母

01

孩子已然受傷,

而我卻毫不知情

說實話,作為一個國小五年級娃媽,我自信滿滿地給我娃念了這封信,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意在讓他身在福中要惜福。

誰知,紮心了。

娃在聽完這篇同齡人的作文後,幽幽地來了一句:

“你每次批評我時,我隻要辯解一句,你就能把從前的事都拿出來說一遍,樂此不疲,我也是傷傷的。”

說完,他的表情挺受傷。

可見,這個模式一直是我們良好親子關系中的一個硬傷。

在他說之前,我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他說過之後,我内心有點小委屈。

直到一天晚上,我讓他洗臉刷牙上床睡覺,他說“馬上” ,結果五分鐘過去了,他依然不忍放下手裡的書,絲毫沒有要行動的意思。

我火大:“你的馬上是多久?”

“這不來了嘛。”他的語氣明顯有了抵觸。

我觸底反彈:

“我理的馬上是right here right now。

換位想一想,如果是我答應你的事情,說好的馬上兌現,卻遲遲不行動,你是什麼反應?

上次就因為給你買的玩具,晚到了一天,你絮叨成什麼樣?

做人不可以對别人一套标準,對自己一套标準……”

尤其是看到他臉上那不耐煩的表情,我更加火大,一直追到衛生間,依然在聲讨,音高漸強。

然後,我想起了那天給他讀這篇同齡人作文時,他說過的話,果斷住了嘴。

想想自己追攆着數落他的樣子,到底是在說教,還是在洩憤呢?

顯然,後者的成分更多一些。

内疚!

作為補償,我晚上允許他晚睡十分鐘,給他讀了兩篇文章,并且在說“晚安”時,輕輕跟他說了一句:

“為媽媽剛才的行為向你道個歉,下次我再喋喋不休,你可以叫停我,也可以批評我。”

娃眼圈紅了,摟着我的脖子:

“媽媽,晚安,我愛你。”

多麼害怕他會記仇,會将他内心的小世界向我關閉,會慘遭嫌棄。

紮心了!我采訪了50個孩子:那個瞬間,他們深深嫌棄了自己的父母

02

養育他們一輩子,

但失去他們隻是一瞬間

這件事之後,我交給了兒子一個任務,讓他對全班37名孩子做個采訪,主題就是:

“在哪一個瞬間,你深深地嫌棄了自己的父母?”

同時,我也在自己身邊10到15歲的孩子中,做了同樣的小提問。

收集上來的答案很缤紛,但句句都紮心。

小怡(11歲):我媽當着我的面,檢視爸爸的手機,二話不說地偷看,然後,趾高氣昂地跟我爸吵架。

(孩子心裡的話:那一刻,我看到了她的不自信、不陽光。但她卻整天教育我要陽光自信。)

小曉(11歲):去公園,我媽給已經1米45高的我買了兒童票,并對我說:一會兒檢票時,你彎着點腰。

(孩子心裡的話:我因為撒謊挨了很多揍,她自己為人處事卻如此不誠實。)

小佳:(13歲):爸爸跟客戶打電話時,嘴裡全是好詞好句,可是,他的司機隻是來晚了五分鐘,他罵了很難聽的話。坐在車裡的我,不敢看司機叔叔的臉,好想哭!

(孩子心裡的話:爸爸經常對我說,做人要禮貌寬容,可是,他自己是怎麼做的呢?)

小同(15歲):外婆每年給我500元壓歲錢,但媽媽從我懂事起,就讓我跟奶奶說:外婆給我兩千。然後,奶奶每年都給我2000元的壓歲錢。

(孩子心裡的話:今年,我拒絕了,我跟我媽說:你如果再讓我說兩千,我就把前幾年的事情都跟奶奶交代了。親媽讓我去當騙子,而且是騙自己的親奶奶,這事我永遠都忘不了。)

小迪(14歲):我媽在包裡找硬币,找到九角,然後乘公共汽車時,嘩啦啦地投進去。落座後,對我說:你媽是不是特别機智!

(我心裡回答:你的尊嚴就值一毛錢。)

小文(12歲):我爸喝醉了回到家,從包裡拿出200元錢,對我媽說:來,陪我唱首《相思風雨中》……

(孩子心裡的話:從此,他再批評我,我心裡從來就沒服過。他自己這副德行,有什麼資格教育我。)

小威(13歲 ):我媽平時就不修邊幅,她第一次來參加家長會時,滿頭的油光,一身穿搭跟改錯題一樣。

……

來自生活的細節無敵,50個孩子,50種紮心瞬間。

在與這些孩子的對話中,我真真切切地被他們的心裡話驚到。

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的心如明鏡一般。

當他們360度無死角地被父母探照時,父母也在他們的全景掃描中,更精準、更細緻,更敏感。

養育他們可能要一輩子,但失去他們,有時往往就是一件小事。

當父母因為孩子言行的失當而大光其火,甚至拳腳相加時,我們同時忽略了一件事情:

當我們言行不一時,他們沒有能力對我們施加語言和身體的暴力,但他們默默地實施着另外一種懲罰——無聲地鄙視。

真正的失去,不是從他們上大學、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開始,而是從孩子對父母感到失望的那一瞬間。

從此離心離德、心門上鎖、不告而别。

紮心了!我采訪了50個孩子:那個瞬間,他們深深嫌棄了自己的父母

03

“兒不嫌母醜”

醒醒吧,那都是大人騙自己的!

在對 50個孩子的采訪中,小文(化名)的故事最紮心。

他有一個“詐屍式”爸爸。

所謂詐屍,是平時從不管孩子,偶爾心血來潮管一次,大都是狂風驟雨式的批評。

文爸一家外企的副總,平時工作忙到無眠無休,小文的日常都是由媽媽全職照料的。

偶爾,文爸有時間跟小文相處,都會挑出孩子N多錯誤。

吃飯的樣子、成績的不盡人意、性格的懦弱......

總之,先是批評,說着說着,就開始火冒三丈。

然後,就把憤怒成功地轉嫁到了小文媽媽的身上。

“你不用工作,就帶一個孩子都帶不好嗎?”

“廢物!我一個月給你的那些錢,就算花錢雇人,也比你教育得成功!”

“死看不慣你的言談舉止,好好的孩子都讓你給帶廢了!”

剛開始,小文還同情被爸爸貶損的媽媽,可是時間長了,每次被爸爸“詐屍式”聲讨過後,小文也會拿媽媽出氣。

最崩潰的一次,媽媽接他放學晚了十分鐘,小文上車後,一直在數落媽媽:

“你也不用上班,接我也會來晚嗎?”

“你說你還能幹點什麼?”

“我爸說得一點沒錯,你就是一個廢物。”

“我爸每個月給你那麼多錢,你就不能把自己穿得像樣一點,天天開個奔馳等在校門口,同學都以為你是我們家保姆……”

小文的話,結結實實地讓媽媽傷心了。

她先是掉眼淚,接着是大哭,但小文似乎并沒準備放過她,依然還在用羞辱性的語言表達着自己的不滿。

最後,小文媽媽将方向盤打死,朝着反道沖了過去。

先是與一輛計程車對撞,然後,将一個行人撞倒,最後車子撞牆停住。

盡管小文和媽媽隻是受了輕傷,可是這件事情之後,小文開始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不得不休學入院治療,而文媽也在接受心理醫生的輔導。

有一件事情她無比堅持,那就是等自己康複後,她一定要出去工作!

哪怕是去當保潔,她也要有一份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做一個在老公孩子眼裡,他們随時随地可以拿來出氣的寄生的“廢物”。

“兒不嫌母醜”都是騙人的。

一個依附的女人,付出的再多,換來的也隻是老公和孩子的不屑。

親情裡也有世态炎涼,隻有成為了最好的自己,活出自己的價值,才能成為一個起碼不被孩子嫌棄的母親。

這是文媽最痛徹的領悟。

丈夫怎麼嫌棄妻子,孩子就怎麼嫌棄母親!

天下父母,是時候把“兒不嫌母醜”這句話從自己的腦海裡删除了。

事實上,更多時候,“母不嫌兒醜”才是人生的真相。

紮心了!我采訪了50個孩子:那個瞬間,他們深深嫌棄了自己的父母

04

從什麼時候開始起,

父母失去了孩子的尊重?

很多父母不明白,自己怎麼一夜之間就失去了孩子的尊重?

童年的親密期尚未結束,自己的心尖寶貝,就馬不停蹄地進入了叛逆的“青春期”。

而在與這50位孩子的交談中,我才發現,沒有什麼一夜之間,日久可以生情,可見人心,也可以生嫌棄。

父母一個小小的失德,對于孩子來說,就是一場地震般的幻滅。

在對待父母這件事情上,他們是毫無道理可言的完美主義者。

父母一口随地吐出去的痰,一份對待他人的粗暴,一身雜亂無章的行頭等等,都會令他們輕易給出“無教養”的标簽。

從此,對于父母給予的高标準、嚴要求,産生逆反——你自己都沒有做到,憑什麼要求我!

那些失去的尊重,就像潑出去的水。

一旦父母在孩子眼裡失信失德,不僅意味着威信掃地,叛逆的開始,更意味孩子失去榜樣後的二次生長。

一種孩子,會在生活中重新取樣,比如在書籍、師長、同學、追星中間尋找現實榜樣,精神寄托。

還一種孩子則在偶像的坍塌之後,破罐破摔起來,成為父母惡劣言行的模仿者,而且是舉一反十地模仿。

比如上文提到小文,在一次爸爸對媽媽家暴之後,因為女班長沒收了他帶到學校的玩具,怒發沖冠,一拳将小女孩打倒在地!

然後用雙手死死掐住對方的脖子,就連趕到的班主任深深後怕:

“從沒見過如此下得去死手的孩子!”

有表裡不一的家長,就會有言行分裂的孩子,大人怎麼生活,孩子就怎麼長大。

紮心了!我采訪了50個孩子:那個瞬間,他們深深嫌棄了自己的父母

05

一俊遮百醜!

為人父母的一條捷徑

生而為人,我們哪個人身上沒有缺點,豈不是都要被孩子赤裸裸地嫌棄?

事實并非如此。

在這50位被采訪的孩子當中,也有“父母鐵粉。”

而總結起來,若想“兒不嫌母醜“,需要爸爸媽媽們可以“一俊遮百醜。”

11歲的柯南:我爸帶我騎行川藏線,非常牛X!

11歲的郝茜茜:我媽媽是天下最好的老師,她的學生都管她叫老大。

14歲的林曉樂:奶奶病了,很嚴重,媽媽把家裡所有的積蓄都給了爸爸,說不夠再想辦法。爸爸當時就掉眼淚了,我也哭了。當時就覺得,媽媽好大氣,好有愛,然後,我把自己的存錢罐也給了爸爸。然後,我們仨都哭了,覺得好幸福。

15歲的蔣壯:每次家長會,我媽一出現,我班小朋友都眼前一亮。就像我爸說的,你媽不是這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卻是活得最精緻的女人。我長大了,也要娶一個像媽媽這樣活得精緻的女孩。

14歲的曲藝:媽媽寫得一手漂亮的文章,結果我繼承了她的天賦,寫的作文總是被老師當範文念,我為有這樣的媽媽感到驕傲。

12歲的林樂雪:我的成績一直不好,但每次媽媽都說:你盡力就好。但我的同桌就沒這麼幸運了,每次沒考好,第二天來上學,胳膊上就青一塊,紫一塊的。

13歲的李勝男:每個周六,爸爸都帶我去打乒乓球,他扣殺的動作太帥了!

紮心了!我采訪了50個孩子:那個瞬間,他們深深嫌棄了自己的父母

你看!

失去他們,隻是一瞬間——一個言行失當,就是一段親子關系悄悄終結。

而要赢得他們,好像也并不是那麼難——一個顯而易見的優點,就可以成功圈粉,讓他們做你的終生鐵粉。

被拉黑,還是被偶像,不過是一念之間。

難在,我們以為身為父母,天生擁有對他們指手劃腳的權利。

但他們認為,生而為人,隻有事情的對錯、為人高下的差別,沒有大小之分;

難在,我們想做高高在上的爸媽,但他們卻拿我們當即時平視的榜樣。

擁有他們,是人格魅力的自然揮發;

失去他們,不是親子關系的結束,而是他們内心之門對我們的“閑人免進”。

文章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