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女孩寒冬走丢,遇見警察幫助很抗拒:你還在用恐吓式教育嗎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孩子剛剛懂事後,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而對外界事物的了解都來自父母,這時父母就要及時做好教育和引導,幫助孩子去了解生活中的各種經驗與規則。

父母引導有偏差,對孩子影響不是一星半點

浙江嘉興一個3歲的萌娃走失,接近零度的寒冷冬天,正在小家夥一個人不知所措,遇見了巡邏的警察,正常來講,有了警察叔叔護送,萌娃一定不會害怕并順利到家。

小女孩寒冬走丢,遇見警察幫助很抗拒:你還在用恐吓式教育嗎

可面對準備幫自己回家的警察叔叔,小萌娃卻沒有一點安全感,反而對警察叔叔的幫助表示很抗拒,從看到警察開始,嘴裡就一直喊着“不要抓我”。

警察叔叔好心給萌娃解釋,自己不是抓他,而是要送他回家,可面對警察叔叔把自己抱上車,孩字還是十分害怕,“不要抓我”也一直沒停下來過,好在最後警察叔叔還是聯系到了孩子家人。

小女孩寒冬走丢,遇見警察幫助很抗拒:你還在用恐吓式教育嗎

無獨有偶,六安市一位民警接到好心大媽的報警,一個女孩和家人走散被大媽發現了。當警察詢問孩子的情況時,原本就不安的小孩“哇”一聲就哭了出來。

盡管一旁的大媽和警察反複解釋,告訴孩子自己是好人,可孩子就是哭鬧不止,怎麼哄都不好,直到孩子爸媽接孩子回家,孩子的哭鬧才停下來。

小女孩寒冬走丢,遇見警察幫助很抗拒:你還在用恐吓式教育嗎

當時不少網友替警察委屈,明明自己是想幫忙,誰知卻讓孩子怕成這樣,仿佛街上的陌生叔叔不可怕,而救人的警察才是壞叔叔了。

兩個孩子和家人走散或許是偶然事件,但兩個孩子都對警察叔叔表現出恐懼、害怕,就值得我們作為父母的深思。

談到孩子的問題,肯定要看背後的家長和家庭,我們都知道警察幫助解決問題的,可為什麼孩子卻把他們當成壞人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父母給了錯誤的引導和暗示。

小女孩寒冬走丢,遇見警察幫助很抗拒:你還在用恐吓式教育嗎

生活中的多數父母一定說過這樣的話:你不睡覺就讓警察把你抓走、不好好穿衣服就讓醫生給你打針、作業寫不完明天老師打手心……

這些帶有恐吓的話,能讓父母的教育在短時間内見效,達到讓孩子聽話的目的,對很多父母來說真是“屢試不爽”。

但這種方法給孩子造成的最直接傷害,就是導緻他們認知不清,把救死扶傷的醫生、教書育人的老師和維護平安的警察都當成是懲罰自己的壞人。

小女孩寒冬走丢,遇見警察幫助很抗拒:你還在用恐吓式教育嗎

陰影會影響孩子的判斷,導緻長大後很難去相信别人,使孩子性格扭曲甚至會用威脅的方式對待身邊人,根本就達不到教育的效果。

拒絕恐吓式教育,正面教育才最積極有效

孩子犯錯的意義在于,家長幫孩子改正錯誤,而不是懲罰本身,面對孩子犯錯,正面引導才是最有效的。

替孩子維護好人設

大人要面子小孩也一樣,他們也希望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現給他人,父母要學着替孩子打造人設。

小女孩寒冬走丢,遇見警察幫助很抗拒:你還在用恐吓式教育嗎

從這一點出發,父母的表揚就要公開、及時,而批評最好放在私下。

道歉的意義在于實際行動

很多孩子做錯事後,沒思考就會脫口而出“對不起”,這種道歉是沒意義的,他們甚至都沒有思考自己做錯了什麼,隻是覺得說了這句話就可以了。

是以,父母不要執着于孩子是否認錯,關鍵是教給他正确的處理方法,把每次犯錯都當作一次教育典型,哪怕孩子性格倔強不想說對不起,但行為上改正了,也是有意義的。

小女孩寒冬走丢,遇見警察幫助很抗拒:你還在用恐吓式教育嗎

用愛貫穿教育的全過程

不論懲罰還是批評,父母始終都不應該吝啬對孩子的愛,和孩子友好溝通是犯錯後必不可少的環節。

一方面安撫孩子的情緒,一方面給予孩子安全感,不要因為孩子犯錯而影響親子關系,讓孩子承認并改正自己的錯,同時了解父母的初衷才是真正的教育,也就是說愛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