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展望2022年|乘聯會崔東樹:高端自主品牌增長壓力越來越大

展望2022年|乘聯會崔東樹:高端自主品牌增長壓力越來越大

在複雜多變的2021年,原材料漲價、晶片斷供等問題為車市帶來不小的挑戰。盡管如此,大陸汽車市場仍舊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實作了産銷比雙增長,結束了2018年以來連續三年的下降局面。

進入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30%,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以及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未來一年汽車市場表現會如何,2022年又将迎來哪些新的變化和挑戰?

對此,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接受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采訪時表示,2021年國内汽車市場表現亮眼,尤其新能源汽車增長明顯,而女性用車大幅增長也是一大驅動原因。對于2022年政策調整,大陸自主品牌因為新能源汽車優勢,有足夠能力應對合資股比限制取消。

新能源汽車增長背後,女性購買力大幅釋放

新京報貝殼财經:在你看來,2021年國内汽車市場有哪些亮眼表現?

崔東樹:首先是新能源汽車在疫情下呈現爆發式增長,其次,自主品牌也是亮點,比如吉利等車企都達到一個更加領先的位置上,主力自主品牌站位大幅提升。

新京報貝殼财經: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式增長?

崔東樹:新能源汽車市場高速增長有三個原因,第一個是産品極大豐富,第二是消費者對産品的認可度大幅提升,第三個應該是疫情的影響下個性化出行提升。

另外,我們覺得女性用車大幅增長也是一大原因。新能源汽車跟女性司機結合得比較好,好開、外觀比較時尚,價格也較合适,是以帶來了女性購買力的大幅釋放。

目前女性司機占比已經達到1/3,這是很高的一個數字了,可以推動家庭第二輛車爆發式增長。大陸自主品牌推的車主要是女性用車,不管是五菱宏光mini,歐拉黑貓、白貓,都是這塊市場抓得好。

新京報貝殼财經: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30%,并于年底終止。這一政策變化如何影響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

崔東樹:不會有明顯影響,因為新能源車現在來看市場需求比較大,補貼時間拉長到年底,補貼退坡影響應該不大。

至于未來大概發展趨勢,我覺得應該還是持續增長,也會保持較高增速。

新京報貝殼财經:2022年新能源車市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崔東樹:我們對2022年新能源汽車保持樂觀态度,2022年的新能源汽車将達到近600萬輛的規模。尤其是中等、入門級的車型還是有較大發展空間,高端的特斯拉也會表現比較強。

挑戰方面,主要是高端自主品牌能否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現在來看,高端自主品牌面對的增長壓力越來越大,因為現在高端消費人群消費能力下降,高端車能否保持穩定增長是需要關注的問題。

新京報貝殼财經:《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提到,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的占比達到20%。按照目前增長趨勢,這一目标是否會提前完成?

崔東樹:目前主要考慮2030年的目标,2025年目标可能會加速實作,随後仍有互相協調過程,新能源車的稅收和其他優惠政策會逐漸減少。

合資股比“松綁”,獨資現象會較少

新京報貝殼财經:晶片供應緊張、原材料漲價問題2022年會不會有所緩解?

崔東樹:晶片危機在今年第二季度末應該會明顯改善,原材料問題随着疫情好轉應該也會得到一定緩解。總體上來說,2022年車市銷量會進一步提升,合資品牌表現進一步恢複,增速可能會高于2021年。

行業方面,去年缺芯比較嚴重,豪華車市場會進一步恢複增長。

新京報貝殼财經:2022年1月1日正式取消乘用車合資股比限制,這一政策對國内汽車發展影響幾何?自主品牌是否有足夠能力應對合資股比限制取消?

崔東樹:不會有太大影響。行業激烈變革期,合資企業也面臨較大不确定因素,部分企業會更加謹慎。市場競争仍是企業為主體,股權變化到實際市場競争變化影響緩慢。

此外,自主品牌因為新能源汽車優勢,而有足夠能力應對合資股比限制取消。

新京報貝殼财經:外資車企在華的發展格局形态是否會發生變化,會出現大量增持、獨資現象嗎?

崔東樹:外資車企在華的發展格局形态會發生變化,其中原因是産品競争力的變化。未來會有個别企業出現大量增持,但獨資的現象會較少,而商用車獨資後的企業競争力也沒有太多變化。

至于中國市場和中國品牌,不會有明顯影響,中國自主競争力反而會大幅提升。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宋美璐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賈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