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幾封國小生的“絕交書”火了!
“我結婚你别來,你的葬禮我也不參加!”
“咱絕交吧!什麼愛與希望,都拉倒吧!”我覺得應該首先孩子的性格,家長然後再決定要不要幫忙。

我家兒子還在幼稚園,也時不時與同學發生沖突,經常就是這個同學壞那個同學壞。今天這個同學碰了他一下,明天那個同學打了他一下,過幾天自然就和好了。我了解我兒子性格是比較敏感的,一點小事在他心裡比天都還大。但有一點比較好,回家都會和我交流。
如果我覺得沒啥大事,就自己開導開導,如果覺得比較嚴重,就會和老師交流,讓老師幫忙協調。也有絕交後真的一輩子不來往的呢,比如我和國小一直到高中畢業的閨蜜,隻因聯考我的成績超她太多,于是她從此不再理我,我也不想遷就嫉妒心這麼強的她,取消了約定好的畢業旅行。現在各自都有了家庭,也在不同的城市生活,再無任何聯系。人是社會性動物需要群居,群居就會出現沖突,如何處理沖突才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這些學習都是必須的。如果總是父母幫忙處理,那麼他長大後又怎麼知道如何與人相處了?出現沖突又怎麼解決?父母可以适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處理。國小生寫的絕交書儀式感滿滿的。其實這種事情家長不要過多的參與。家長的介入反而會把事情搞得更糟,小孩子生氣鬧沖突都是一會兒的事,很快就會和好了。
很多時候大人不如孩子,情商、智商、逆商都比不上孩子。
看看孩子們多可愛,要是一直可愛多好,這就需要家長把更多的愛了給孩子了。言教不如身教。家長能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就是引領正直的思想、廣闊的胸懷和助人為樂的品行。
作為家長在孩子面前處理一件小事都狂躁不安的,孩子能學好嘛?為什麼總覺得自己那麼有能耐?我覺得應該首先孩子的性格,家長然後再決定要不要幫忙。我家兒子還在幼稚園,也時不時與同學發生沖突,經常就是這個同學壞那個同學壞。今天這個同學碰了他一下,明天那個同學打了他一下,過幾天自然就和好了。
我了解我兒子性格是比較敏感的,一點小事在他心裡比天都還大。但有一點比較好,回家都會和我交流。如果我覺得沒啥大事,就自己開導開導,如果覺得比較嚴重,就會和老師交流,讓老師幫忙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