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備一生錯過5位上将,2位頂級謀士,注定難以實作大一統

三國時期是一個混亂的時代,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武力和智力是左右時局的兩把利刃。

三國之間的争鬥也可以看做是武将和謀士的争奪戰。誰旗下的賢才多,誰手中的勝算就多一分。劉備雖然廣納賢才,卻終究因為錯過了5位将才和2位謀士讓勝利的天平傾向了它方。

劉備一生錯過5位上将,2位頂級謀士,注定難以實作大一統

張任

劉備錯失的第一員大将就是張任。他是劉璋手下最勇猛的将士。他最大的成就就是設計殺了龐統。

龐統與諸葛亮合稱卧龍鳳雛,智謀才略不在諸葛亮之下,而這樣一位有通天徹地本領的人才卻在入川途中被張任刺殺而死,讓劉備痛心不已,蜀漢集團剛豐滿起來的羽翼頓時折損。

後來劉備借口龐統被殺之事舉軍讨伐劉璋,在壓倒性的實力面前,張任終究不堪敵對,被劉備俘虜。

劉備一生錯過5位上将,2位頂級謀士,注定難以實作大一統

創業初期的劉備求賢若渴,對張任十分欣賞,然而張任卻甯死不屈,絕對不肯歸降,劉備就這樣錯失了張任。

張任所效忠的劉璋是漢室宗親。雖然劉璋生性多疑,但是十分體恤百姓,當劉備舉大軍進攻他所在的成都之時,為了百姓的生計,劉璋隻能含恨打開城門。史書記載在這一刻群臣莫不流淚。

有這樣一位君主在,難怪張任甯死不降。

田豫

田豫和張任不同,他本就是蜀軍麾下的猛将,随劉備鞍前馬後,縱橫沙場。但是此人卻早早提出要退出蜀軍,并向劉備辭别,理由是為了能回鄉盡孝。

劉備一生錯過5位上将,2位頂級謀士,注定難以實作大一統

在三國鼎立時期,人才不能為己所用,終究會變成心腹大患,應當狠下心來,以除後患。但是劉備是一個心軟的人,又樹立起了禮賢下士的名聲,是以最後還是放走了田豫。

果不其然,在田豫離開蜀漢政權之後,下一個投奔的就是曹魏集團。成為了曹魏鎮守一方的猛将,這無異于劉備親手送給了曹操送了一把利劍。

牽招

牽招和劉備的錯過更讓人惋惜。在劉備未發家之前,曾經有過一段遊俠生涯,他仿照祖先劉邦,在亂世之時遊走四方、廣交天下豪傑,為自己打響名聲,好為将來建功立業作做準備。

劉備一生錯過5位上将,2位頂級謀士,注定難以實作大一統

在這個過程中,劉備結識了牽招,兩人一見如故,把酒言歡,互吐衷腸,共商天下大勢,彼此視對方為亂世知己。甚至有記載稱兩人是刎頸之交。

牽招師從車騎将軍樂隐,然而樂隐卻在一場朝廷動亂中被害身亡。牽招不顧生命安全,執意将樂隐的屍身送還故鄉,一路保駕護航,從此聲名鵲起。

然而此時劉備一窮二白,名聲遠遠沒有牽招響亮。

兩人在袁紹軍中度過了短暫的相處時光,然而天命難違,建安五年,曹操率領大軍讨伐袁紹,在河南中牟地區發動了著名戰役——官渡之戰。

劉備一生錯過5位上将,2位頂級謀士,注定難以實作大一統

這場戰役被列為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曆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袁紹集團在這場戰役中遭受緻命性打擊。

曹操是一個全才,在軍事上也頗具才能。而他的對手,牽招的君主袁紹,卻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常言說“猶豫就會敗北”,袁紹用親身經驗踐行了這句話。

袁紹雖然爛泥扶不上牆,但是忠心護主的牽招并沒有離開,反倒是積極獻策,希望能據并州之險合力抗曹。然而袁紹一家子腦子都不正常,袁紹的外甥高幹不僅不聽牽招的,甚至還要謀殺他。

懷才不遇、忠肝義膽的牽招再沒等來劉備起勢,就無奈歸降曹操了。且為曹魏集團創下不少功績。

劉備一生錯過5位上将,2位頂級謀士,注定難以實作大一統

昔日好友轉頭變成敵軍大将,劉備内心一定非常遺憾。戰場上必然有一場痛苦的厮殺。

文聘

劉備剛發家不久時,勢力弱小,隻能依附于劉表集團。為了将企業做大做強,秉承着老劉家招賢納能的主旨,劉備到處尋找有傾國傾城之能的人才。

後來,在謀士徐庶的推薦下,劉備來到南陽鄉間尋找卧龍先生諸葛亮,并留下“三顧茅廬”的典故。雖然這次出訪得到了一位曠世奇才,卻也錯失了一位良将。

文聘本來是劉表最得力的大将之一,和劉備算是同僚,在劉備加入劉表集團時,文聘正受命在外帶兵攻打南郡。因而和劉備擦肩而過。

劉備一生錯過5位上将,2位頂級謀士,注定難以實作大一統

劉表死後,其子劉琮直接投降曹操,文聘也無可奈何被收于曹操麾下。但是頗有氣節的文聘一開始并不願意與曹魏為伍,遲遲不見曹操。曹操質問他原因,他才吐露是因為自己未能保全領土,羞愧難解。

曹操用了一番宮心計,排解了文聘的苦悶,從此文聘為曹操鞍前馬後,成為曹操最為倚仗的大将之一。

此後,文聘鎮江夏、典北兵、守荊江,多次阻遏關羽軍隊,創下了火燒關羽戰船、奪取關羽辎重等諸多戰功,乃至封侯進爵,成為蜀漢發展的巨大阻力。

史書稱他“在江夏數年,有威恩,名震帝國”。可惜劉備跟文聘緣分淺薄,如果能将他納入麾下,必将勢不可擋。

張遼

張遼智勇雙全,智謀卓越,武藝可與武聖關羽比肩。然而卻因為四易其主而受人诟病。

劉備一生錯過5位上将,2位頂級謀士,注定難以實作大一統

張遼一生随主衆多,但都是無奈之舉,先後跟随了何進、董卓、呂布,但是對每一任首領都忠心耿耿,恪盡職守。然而時局難料,在亂世的背景下,各方勢力不斷争鬥,董卓呂布相繼被殺,張遼也曆經坎坷。

在呂布死時,張遼有一段空窗期,然而這個機會率先被曹操抓住,将他收歸曹營。

此後,張遼為曹操立下赫赫戰功,進攻袁氏、大破烏桓、驅逐遼東,可謂縱橫南北。

在合肥之戰中,張遼僅用800将士就攻破東吳十萬大軍,一路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逼迫東吳大舉撤退,張遼乘勝追擊,打破東吳,差點活捉孫權。給孫權造成了極大的心理陰影。

即使抱病在床,孫權依然對他十分忌憚。黃初元年,因功受爵,封晉陽侯。

劉備一生錯過5位上将,2位頂級謀士,注定難以實作大一統

在呂布剛死,張遼無主之時,劉備沒有抓住這個機會,反倒被曹操得到了這樣一員猛将,讓曹魏軍團如虎添翼,也難怪蜀漢一直處于羸弱狀态。

除了猛将,謀士也是三國戰場的決勝關鍵。

徐庶

徐庶是劉備手下最為器重的謀士之一,在諸葛亮沒有被劉備發現之前,徐庶一直擔當着蜀漢集團的戰略指揮。

在徐庶的指揮下,劉備帶軍連連告捷,甚至連曹操都開始忌憚其徐庶的才華。

劉備一生錯過5位上将,2位頂級謀士,注定難以實作大一統

為了削弱劉備的力量,曹操派人用計将徐庶的母親軟禁起來,逼迫徐庶棄漢歸魏。

徐庶是一個受儒家思想熏陶的讀書人,雖然心中對曹氏集團脅主篡權的行為極其厭惡,但是他又十分孝順父母,如今至親被俘,他無可奈何隻能與劉備辭别。

換做狠心一點的君主,要麼選擇軟禁徐庶,要麼直接殺了他。劉備是一個賢德的人,他不忍心痛下殺手,也不忍心徐庶母子分别,最後同情之下,還是選擇放走徐庶。

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徐庶向劉備許諾,即使在曹操麾下,也絕不獻一計一策。這就是典故“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由來。

劉備一生錯過5位上将,2位頂級謀士,注定難以實作大一統

除此之外,徐庶還向劉備舉薦了一個關鍵人物,那就是千古名相諸葛亮。有了卧龍先生的加入,蜀漢政權終于走出了陰霾。

但是如果徐庶不走,與諸葛亮合力,蜀漢的曆史可能會被改寫。

陳登

陳登少有聰智,為人爽朗,博覽全書,學識過人,文武兼備,且有濟國濟民的宏圖遠志,即使在人才濟濟的三國時期,也是數一數二的人才。

早在擔任東陽縣令之時,陳登就因為體恤民情而受百姓愛戴,深得民心。

劉備一生錯過5位上将,2位頂級謀士,注定難以實作大一統

後來被提拔為典農校尉,主管徐州的農業生産。在古代,農業是立國之本,陳登才智過人,積極開發水利,發展農業,使得在戰亂中遭到嚴重破壞的徐州經濟得以恢複,百姓安居樂業。

本來身為父母官的陳登,在三國混亂的政治時局下,也不得已卷入了政權鬥争中。

建安初年,呂布襲擊徐州,趕走了劉備,陳登不得已變成了呂布的手下,但是陳登本人深明大義,對于呂布這類反複無常,心無大義的人深惡痛絕。

為了打敗呂布,他先是和父親商議,破壞呂布與與袁術之間的聯合,後來向曹操獻計,于建安三年冬,東出圍剿呂布,陳登從廣陵出發,親自率兵長驅直入,在下邳圍困呂布的軍隊,呂布用陳登的兄弟為人質,逼迫陳登撤軍。

陳登不為所動,堅持圍守,等候曹操的援軍到達。呂布的刺史張弘有意歸順陳登,趁着夜色将人質悉數放出。至此,呂布手中再無棋子,命喪下邳。

劉備一生錯過5位上将,2位頂級謀士,注定難以實作大一統

劉備在徐州一役中敗給呂布,無奈錯過了陳登這樣一位人才。實在令人惋惜。

雖然在三國争霸時,劉備錯過了諸多良将人才,但是卻也有别的收獲。如果徐庶不走,可能就沒有諸葛亮的出場,沒有諸葛丞相的苦心經營,弱小的蜀漢可能就無法與曹魏、東吳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