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8個習慣會讓孩子越來越笨,甚至抑郁!父母趕緊收手……

這8個習慣會讓孩子越來越笨,甚至抑郁!父母趕緊收手……

來源:環球親子學院(ID:huanqiuqinziyou)

每個父母都有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希望孩子能夠聰明、出人頭地。然而,事與願違,父母的一些習慣不知不覺地把孩子變得越來越笨!

各位爸爸媽媽

你知道有一種現象叫做“習慣性愚蠢”嗎?

或許,你就正在把這種惡果強加給孩子……

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

把一條大魚放進有許多小魚的水池裡,大魚餓了就遊上去捕小魚,沒有一隻能逃得過它的捕捉。

過了一段時間,科學家用一個玻璃瓶罩住了大魚,再放進水池裡。開始,當小魚在瓶子外面遊來遊去,大魚就迎上去咬,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地,大魚的沖撞越來越少。

最後,它完全絕望了,放棄了捕食小魚的所有努力。

這8個習慣會讓孩子越來越笨,甚至抑郁!父母趕緊收手……

結果,當科學家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備受打擊的大魚沉到了池底,一動也不動了。無論有多少小魚在它的身邊,甚至嘴邊遊來遊去,它都不會再張張嘴。

最後,這條大魚就這麼活活餓死了。

聽了這個故事,也許你會說,這條大魚真是笨死了!可仔細想想,大魚原來并不笨,可是,在無數次的碰壁之後,大魚開始懷疑自己捕魚的能力,後來,它徹底絕望了,堅信自己是一條“笨魚”。

這種無力感,最終害死了它。

美國幼兒教育家凱茨在孩子的身上也發現了類似的現象,他稱之為“習慣性愚蠢 ”。

他說,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因為某些原因,逐漸産生對學習的懷疑,并是以而喪失了自信心。在他人的眼裡,就會覺得他們“越來越笨”了。

在生活中,家長這些不經意的做法和壞習慣,就像是為孩子“套”了一個罩子,将孩子一步步推向“越來越笨”的境地。

1. 過早進行知識傳授,忽視孩子自身感受

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過早的對孩子進行高難度的知識教學;還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自滿”,而設定了過高的學習目标。但是,孩子盡了力卻總也達不到,每次嘗試都失敗,孩子就會感覺很受挫,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越來越糟糕。

若是在孩子的生活裡,他很少得到“赢”的感覺,最終,他可能就會變成一個看起來笨頭笨腦又畏手畏腳的孩子。

2. 父母沒有學習、閱讀的習慣

也許有的家長會說,我愛看電視,跟孩子有什麼關系?可是你的言行舉止和境界,直接決定孩子的高度,孩子受父母的影響至關大。你不學習、不讀書,就不能為孩子營造一個好的閱讀、學習環境,孩子也必定不會對書本感興趣。看書能充分開啟人類思考的大腦,鍛煉思維能力。

經常思考是使人聰明、鍛煉大腦發達的最佳方式。長期不動腦的人,會加速大腦衰退,聰明人也會變遲鈍。

3. 每一餐都讓孩子吃太飽

不少家長在孩子吃過飯後,不斷往孩子嘴裡塞飯,要多吃點、再吃點,恐怕孩子少吃會餓着。殊不知,吃的太飽,人懶惰、不運動,腦細胞不活躍、懶于思考,有昏昏欲睡之感。民間有說法“吃太飽、撐笨心”的說法,是有道理的。

研究證明:長期吃太飽,會出現腦細胞早衰和智力下降、緻腦動脈硬化、越來越笨,是以吃太飽,未必是好事。早餐品質與智力發展,關系密切,早餐不但要吃,而且要吃好。

4. 父母熬夜、孩子陪同

父母愛追午夜場電視、徹夜打牌娛樂,為了避免孩子打擾自己,常常丢給孩子一個手機、或讓孩子陪同自己看電視、娛樂。孩子因熬夜而導緻的睡眠不足,會出現一系列健康問題,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調、身體代謝出現問題、易發胖,不僅導緻各種疾病産生,并且這樣長期熬夜的行為,也是作父母的嚴重失職和不負責任。

已有研究表明:經常熬夜、睡眠不夠的人,腦細胞衰退加速,再聰明的人,也會逐漸變糊塗、變笨。

5. 對孩子用武力或語言暴力

有的父母,一遇到事就大聲責問、甚至動手打孩子,孩子怯于家長憤怒、扭曲的面孔和暴力言語的權威,隻能選擇沉默。時間長了,會形成内向、封閉、少言寡語性格。

家長打罵孩子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問題的,打罵隻會使孩子的身心受到更大的傷害。孩子被打,情緒上容易出現抑郁、焦慮等,導緻神經系統出問題。

6. 隻準學習、不準玩耍

有的父母,一輩子沒大出息,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娃身上。隻要看到娃手捧書學習,就喜笑顔開;一看到娃玩耍、遊戲,就大發雷霆。也有的父母認為“孩子一玩,心就變野了”,天天就死盯着孩子的學習、學習、學習,從不給孩子玩耍的時間和自由。

父母要做的不是阻止孩子玩,而是幫助孩子一起制定有規律的作息時間,不僅僅是學習計劃,包括娛樂、玩耍和遊戲時間等,勞逸結合、玩學有度,給孩子釋放壓力和排遣情緒出口的機會,隻有讓壓力和情緒得到充分釋放,才能裝進去知識和教誨。

專家指出:玩對孩子成長非常有益處,讓孩子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做到玩耍、學習兩不誤,對智力的開發,很有幫助。

7. 壓制孩子的眼淚

哭聲是一種很讓人神煩的東東,尤其是家長,聽到孩子哭,湧上頭的是各種負面情緒:惱火、不安、憤怒、焦慮,自責,尤其是在公衆場合,簡直就像人人都在盯着你,說:你這爸媽是咋當的?

是以,當孩子哭泣的時候,我們會本能地恐吓孩子停止哭泣。心想,隻要孩子不哭了,麻煩就過去了,事情就解決了。

事實上,你不知道:哭泣是人類自我療愈的康複過程。

尤其是對男孩,很多家長會說,男孩子,不許哭,沒出息等等的話來阻止他哭泣。殊不知,讓孩子成為男子漢,并不是靠壓抑他的情緒就能實作,學會讓他認識到必須堅強,有擔當才是最緊要的。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負面情緒長期得不到發洩和纾解,日積月累,他怎麼可能保持聰明伶俐,乖巧懂事呢?

8. 大量的負面暗示

很多父母有口頭禅或者是謙詞,經常有意無意在外人或孩子面前,說自己孩子笨,太笨、笨蛋等。殊不知道,父母對孩子的用語和措辭,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其實,說孩子“真笨”是一些父母的口頭禅。有些家長可能并沒有意識到壞處,說起時甚至帶着愛意。

可是,孩子的年齡尚小,無法分辨家長更深一層的含義,他們接受到的就是“笨”的資訊;有時,父母在親戚、朋友面前表現謙虛,“我兒子腦袋瓜子不行,很笨的。”“這孩子學習可費勁了。”

整天被高頻率的負面暗示所淹沒,孩子怎麼能不相信自己“真的很笨”?

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美好未來,父母應該多克制自己不好的情緒和行為習慣,陪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營造一個正面、健康、積極向上的成長環境,為孩子變的“聰明、有智慧”做好充分條件。

各位爸爸媽媽,相信你能做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