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0後紮根深山17年,照亮山區孩子的求學路

作者:日常惡魔
80後紮根深山17年,照亮山區孩子的求學路

距2022虎年春節還有不到兩周時間。面對即将到來的新春佳節,大部分人最期待的可能是回家過年,而對紮根大涼山支教十七年的80後老師肖善文來說,他最期待的是涼山州美姑縣的孩子們都能走出大山、造福大山,實作自己的夢想。據紅星新聞日前報道,這位肖老師已經幫助上萬名山區孩子成功圓上學夢。(1月17日 環球網)

十七載漫漫支教路,于熱愛和堅守中迎來苦荞花開;三十四年歲月長河,于“走出大山、造福大山”的殷切期待裡成就“高光時刻”。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大涼山因肖善文和他的支教團而書聲朗朗,生機盎然。

為了一句承諾,34歲的肖善文埋頭紮根深山支教17載,用教育為山區孩子的幸福人生鋪路。2006年,18歲的肖善文剛大學畢業,毅然決然放棄大城市工作機會,背着家人報名參加國家西部支教計劃,邁向大涼山,成為一名鄉村國文老師,并且一待就是17年。在四面環山,教育和經濟條件相對比較落後的美姑縣,肖善文和他的支教同僚們彙聚點滴微光,照亮萬餘名山區孩子的上學夢,幫助他們走出大山,更好地認識世界,創造美好生活。“我要把他們教到畢業”,一句走心的承諾,支撐着肖善文咬牙堅持十七年。風裡雨裡美姑縣等你,他送走了一批又一批鄉村國小畢業班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用最真摯的情感,托舉起大山中孩子們開掘新知、探索未知的希望。

“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做出貢獻。”“七一勳章”獲得者張桂梅自願要求從大理遠調至麗江華坪縣,用生命托舉起免費的女子高中;80後“校長爺爺”張鵬程本有着高薪工作,卻辭職回河南老家自費做老師,不惑之年卻一頭白發,觸動了人們内心最柔軟的地方……誰終将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他們用行動诠釋着“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将青春年華奉獻給祖國的鄉村教育扶貧事業,譜寫新時代奮鬥的偉大贊歌。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對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是鄉村地區實作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大涼山一直被人們稱為“被遺忘”的角落,是中國最落後的地方之一,也是中國教育最落後的地方之一。面對大涼山地區人口衆多,但教育程度和整體層次都遠低于其他地區的發展現狀,唯有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推動實施教育扶貧發展戰略,才能有效推動大涼山地區的經濟發展,讓山裡娃們能夠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幫助他們走出大山,更好地創造美好生活。從這一方面來看,肖善文紮根大涼山十七年的偉大事迹可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大陸像大涼山美姑縣這樣存在教育基礎設施不完善、教育思想傳統固化以及教師隊伍建設有待提高等問題的少數民族地區還有很多,而發展民族地區教育不能僅靠某一人的堅守與紮根。是以,在贊揚類似于肖善文這樣潛心耕耘民族地區教育的好老師的同時,還需強化國家政策的指引、技術的發展、教育資源的均衡化以及社會群眾教育理念的提升。全面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加快教育結構調整,建立一個體系完整、結構合理、機會公平、發展均衡的現代化國民教育體系,真正做到讓國民教育一個地區都不落下,一個孩子都不能無學可上。

隻有在全國教育資源公平有序流動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山區孩子才能通過教育改變命運,進而走出大山,放飛夢想,在更廣闊的天地中成就精彩人生。

文/陳海明 (西南政法大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