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們撬開故宮的地磚,發現了奇怪的地方,朱棣的心眼夠多的

聲明:本文素材來自《《工程做法》》一書,作者原創,獨家首發,轉載必究,拒絕僞史,保證不涉時政。

故宮的地磚,有什麼特别的地方?據胡适先生所說,這故宮的地磚學名叫金磚,乃是朱棣專門命人在蘇州燒制的。要說它的特别之處,咱得先從這故宮的建造說起。據史料記載,公元1403年,靖難之役結束,朱棣取代朱允炆,當上了大明第三代皇帝。禮部尚書李至剛就提了個建議,說當年明太祖将鳳陽立為陪都,皇帝你也可以有樣學樣,将燕京北平府立為陪都。

他們撬開故宮的地磚,發現了奇怪的地方,朱棣的心眼夠多的

朱棣心說這主意不錯(畢竟,在北京二環内有所大房子,是所有男人的夢想),能彰顯我的惶惶天威啊,于是就激動了,将北平改為北京,并特意将江南富戶、山西商人,以及一些販夫走卒和無地的農民遷到了北京。這麼一來,北京城就開始熱鬧起來了。在此基礎上,公元1406年,朱棣以南京城為藍本,命人修建北京皇宮和城垣。各位請注意,這故宮的修建,光準備工作就斷斷續續地做了11年!而正式的修建又進行了14年,直到1420年,故宮才算徹底完工!

他們撬開故宮的地磚,發現了奇怪的地方,朱棣的心眼夠多的

由此可見,為了修建故宮,朱棣真是花費了不少的心思啊!咱再舉個例子,故宮裡有個叫保和殿的建築,它後面有塊很大的丹陛石,很多朋友都見過吧?據史料記載,這塊石頭是從北京西南的房山上開采下來的。但由于體積實在過于巨大,又必須保證它絕對的完整和統一,于是,朱棣讓人在道路邊上,每隔一段鑿一口井。然後,等寒冬臘月的時候,讓人将井裡的水潑到路面上。

他們撬開故宮的地磚,發現了奇怪的地方,朱棣的心眼夠多的

最終,士兵們用了28天,才将丹陛石運到了宮裡。各位,一塊小小的丹陛石尚且如此,故宮地上那将近8000萬塊的金磚就更了不得了!據史料記載,它的原料其實來自山東臨清,在那兒,土坯先被燒制成形制統一的貢磚,然後再被送到蘇州,進行最後的燒制。而它的特别之處有三:第一,在燒制這些金磚時,匠人們加入了桐油,這會讓這些磚頭更加的堅硬、耐用。

他們撬開故宮的地磚,發現了奇怪的地方,朱棣的心眼夠多的

第二

據清代《工程做法》記載,每一塊金磚,都是絕對的二尺見方,容不得一點兒偏差,這麼做當然不隻是美觀,還為了友善鋪設,盡量不用碎磚。第三,為了保住金磚之間嚴絲合縫,每一塊金磚必須經過上萬次的反複打磨,鋪設時也得反複比較、衡量。是以,一名瓦工加上兩個壯工,一天最多隻能鋪設5塊金磚!據史料記載,光太和殿内的金磚,鋪設時就耗時近半年,用了砍磨工1573個,瓦工944個和壯工1888個。

他們撬開故宮的地磚,發現了奇怪的地方,朱棣的心眼夠多的

但請注意,這麼難鋪的金磚,朱棣讓人在故宮内鋪設了十五層!胡适先生認為,故宮的金磚之是以如此特别,是因為朱棣的心眼夠多。首先,他要求美觀(畢竟是北京二環内的大别墅),是以每塊金磚都一樣大小。其次,他更是為了防盜。比如說,有人可能會想從宮外挖條暗道,直通到宮内。但如今有了如此堅硬的15層的金磚,你就沒辦法挖穿地面了!最後,他也是為了防止有人在這金磚上做手腳,是以每塊金磚都嚴格删選,鋪設的匠人事後也被滅了口!為了住得安穩,朱棣也是花了不少心思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