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煙樹》:你願意與我一起回去嗎?

《北京煙樹》:你願意與我一起回去嗎?

自序

1980,胡同裡的小姐姐

現在,一間工廠食堂那樣的早點鋪,一棵夕陽下的大槐樹,一座胡同裡的平房國小校,一位家住部隊大院,又在胡同裡上學的小姐姐,他們組成的三維空間被壓癟,拉長成了一條數軸。

那是一個初秋的清晨,天高氣爽,穿着短袖已經有些微涼,剛上國小的我,跟着母親去早點鋪子裡吃早點。鋪子裡人來人往,所坐的是老式圓凳,桌子由幾條拐彎的鐵管焊成桌子腿,一張薄薄的刨花闆做成桌子面,再漆上淺藍與白之間的一種顔色,像極了70年代的工廠食堂。隔了兩張桌子,我看到一位大約五年級的,留短發、穿白襯衫的小姐姐。

《北京煙樹》:你願意與我一起回去嗎?

小姐姐的眉毛像她的頭發一樣濃,皮膚像她的襯衫一樣白,她鼻梁很挺,嘴唇很薄,一臉嚴肅,正在一勺一勺地喝紫米粥。每一下用勺子舀粥都一模一樣,間隔相等,分毫不差。

母親問我:“小姑娘好看嗎?”我擦着鼻涕說:“呃呃,好看,好看!”

自那以後,我經常在早點鋪見到小姐姐。偶有幾次,我們打了照面,彼此看見了對方;偶有一次,我吃完早點出門,趕上她在前面走。她不和我住在同一條胡同,而是向着不遠處的部隊大院走去。大院周圍被胡同裡的樹木圍裹着,仿若藏在密林之間。那裡面都是老式的樓房,留給我一團迷霧般的影子。

另有一次,她沒穿那件标志性的白襯衫,居然穿了我們國小的校服,藍褲子,藍上衣,上身有黃白道道的,醜巴巴的校服!

學校是坐北朝南的平房,整體是長方形,進門就是個方塊形的操場,後面是一排一排的房子,每排兩大間,每個年級兩個班,正好裝滿一個年級,低年級在前,高年級在後。排子房的西面有一條過道把它們串起來。學校唯一的廁所又在靠近高年級的地方,我們一年級的“小豆包”裡,有人穿着漏了個小洞的三角褲衩就來上學。而那些六年級的國小生像巨人一樣,學着遊戲機和漫畫裡人物在地上翻滾打鬧,連樹上的吊死鬼(尺蠖)都遠遠地跑開,不理他們。我們盡快上完廁所,就跑回自己教室,以免被誤傷。

校園中有棵巨大的老槐樹,它的樹枝覆寫了大半個操場。在樹幹四周,圍着一圈漆成綠色的鐵栅欄,我會翻身坐在栅欄上,佯裝看樹下的女學生踢毽子。有個男老師是少先隊輔導員,他和班裡幾個漂亮的女孩子一起踢毽子,我坐在栅欄上附和着笑笑,這時是不會被老師轟下來的。有時他們的毽子踢上了樹,我會翻身幫他們夠下來。每逢下午課外活動的時間,夕陽穿過大樹的傘蓋,我坐在鐵栅欄上看的方向,是學校後面五、六年級教室的方向,盯着他們什麼時候放學。學校隻有一條道和一個校門,這裡比在早點鋪子裡,更容易劫到小姐姐。

為了劫到她,我還會趁着課間多上兩次廁所,也會被學校的教導主任叫罵着要我下來,我就等她下班了,再爬到樹上去。

《北京煙樹》:你願意與我一起回去嗎?

我特别想再見到她。因為有一天,我和其他人家的小姐姐在胡同裡玩沙子,那是最後能在胡同裡修房時堆積沙土和篩子的年代。男孩子玩沙子都是用冰激淩盒在沙土上扣小饽饽,在沙子山上掏穿一個洞,把手伸過去,仿佛是給火車鑽出一道山洞。而需要在沙土上開墾出“河”的時候,就跑到院子裡的水龍頭處“撅尾巴管兒”,用嘴接了水出來。可是,如果玩沙子時遇到女孩子,那麼沙子一定會玩到你的頭上,她們趁你不注意時塞你一脖子,害得你回家被父母唠叨。還會被她們推倒并騎在身下,被敲鼓一樣地亂打。當我被某個女孩子騎在身下一通亂敲時,看到了遠處和她母親一起走來的那個白襯衫小姐姐。我把臉埋進沙子裡,不想被她看到。

我想跟小姐姐解釋,我打得過那個女孩子,是我讓着她。

憑什麼我們胡同裡玩沙子的小姐姐都兇巴巴的像虎妞,而人家部隊大院裡的小姐姐安靜得像一幅畫?哼,憑什麼!

她總是在班級門口一閃,就消失在教室裡的人叢中。

我終于看到了她,在她班級的門口十米以外的地方,遠遠地看到她在班裡茕茕孑立。她班裡已經打成一團,鉛筆盒與書齊飛,校服共墨水一色,黑闆上的教學挂圖被畫成了大妖精,粉筆早已被當成了暗器……她還是留着短發,就那麼安靜地坐着,眼前的一切與她無關,像個假人,也像個啞巴。我擦着鼻涕找到她的同學,我指了指她,告訴他們我要找的人。

她出來了,看到我時,她睜大了一下眼睛,可很快,她的眼睛恢複成原樣,仿佛昙花開放又謝了。她盯着我看,她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她,我們隻認識早點鋪和校服。

我們隻用眼神看見了對方,我沒跟她打招呼,也沒沖她咧開正在換牙的嘴傻樂。很快,上課鈴響了,我得回教室了。

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在校園裡,在早點鋪子裡見到她。如果有下次,我一定給她說段相聲,逗她笑。

原本想寫20世紀80年代的四合院,但我寫了20世紀80年代的小姐姐。我想回去與小姐姐打個招呼,也和那時的自己打個招呼。

童年——20世紀80年代,故鄉——北京。也許并不是人人都在回味童年和依戀故鄉,但人始終在尋找一個自己由來的地方。從那裡來的路上,我們磕磕絆絆,一路荊棘,有的刺痛了我們,有的在阻攔我們。那些被刺痛的地方,你要用一生去撫平它。撫平什麼呢?那種在和風細雨中的曲折,與溫暖、關愛、诙諧……并存的地方。

悄悄告訴你一個穿越的方式,你雙眼一起盯着自己臉上最近的地方,鼻子尖。你就是在看你自己,你會很快靜下來。

你願意與我一起回去嗎?

2021年4月

相關圖書

《北京煙樹》:你願意與我一起回去嗎?

《北京煙樹》

侯磊 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22年1月出版

“燕京八景”中有“薊門煙樹”一景,意指北京前身薊城的古城牆上樹木蓊郁,如霧如煙。作者侯磊借此化成本書書名《北京煙樹》,寄望于依依柳煙中,述世态變遷,品人情冷暖,發懷古幽思。本書是一部地域色彩濃厚的散文集,也是一部有關北京日常的生活之書。侯磊是老北京的後代,他在一系列的回憶中,記叙了胡同人生、街面兒江湖、皇城掌故,就自家照相館的興衰、東安市場的變遷、中軸線的今昔娓娓道來;将胡同叫賣的餘音、德容底片的舊影、北平澡堂的氤氲、簋街食府的百味,這些百年來的色聲香味一一描摹,展現了一位80後青年作家眼中北京市井的人間煙火。與文字如影相随的,是兩位北京畫家為本書度身繪制的三十一幀精美插畫,留駐了許多胡同拆遷之前的風貌,融優雅的懷舊于彩墨記憶的典麗之中。

作者簡介

《北京煙樹》:你願意與我一起回去嗎?

侯磊,北京人,青年作家,詩人,昆曲曲友,文化學者;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文學碩士,熱衷于北京史地、民俗、戲曲、掌故等的研究。著有長篇小說《還陽》,中短篇小說集《冰下的人》《覺岸》,北京非虛構三部曲《聲色野記》《北京煙樹》《燕都怪談》,文史随筆集《唐詩中的大唐》《宋詞中的大宋》等。有部分作品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公映,譯為外文發表。

編輯:王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