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封控下的抉擇:警戒線外生命高于一切一一記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疫情封控區内的一場生死救援

作者:南方plus用戶端

1月16日,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恢複門診服務。

沉寂了4天的華富路上,一大早車水馬龍,一輛輛計程車在醫院門口的輔道上等候着。

門急診封控管理4天,這裡上演了一場“拉開警戒線”的生死救援。

封控下的抉擇:警戒線外生命高于一切一一記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疫情封控區内的一場生死救援

■“打開警戒線,救治眼前的生命最緊急”

1月12日早晨,深圳市二院的急診科仍然像往常一樣忙碌着。

臨近中午,深圳二院突然接到深圳市疾控中心通知:1月11日有一例複查新冠病毒核酸結果陽性的患者來院就診。

記者了解到,這名病例既非中高風險地區患者,又持有48小時内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因上呼吸道感染症狀(鼻塞、咽部不适)來到了急診科就診。

疫情突如其來,深圳二院立即采取了最高規格的防控措施——封科,封院!

原本熙熙攘攘的急診科,緊急封控,徹底消殺,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

封控沒多久,空蕩蕩的走廊盡頭突然有人喊起:“有人吐血了,快救人!”。

急診科的醫生護士聞訊趕緊跑了出去。

主治醫師李啟明跑在最前面,看到警戒線外輪椅上一個虛弱的姑娘,面色蒼白,而地上是一大攤她剛剛嘔出的鮮血。

此時,警戒線内是疫情,警戒線外是生命。

“是冒着風險把患者第一時間拉進搶救室,還是趕緊向上級彙報情況等待訓示?”李醫生隻用了不到一秒鐘就做出了決定:打開警戒線,救治眼前的生命最緊急。

當即,這個女孩被迅速推進搶救室,急救團隊打出最熟練的一套組合拳:重症監護、抑酸、止血、液體複蘇、監測血紅蛋白……

■“疫情和病情二者兼顧”

經過緊急治療,女孩的病情穩定下來。

事後,女孩将她的發病過程娓娓道來:就診前一天晚上,她飲酒後嘔吐了幾次,雖然覺得頭昏、乏力,卻以為是酒精作用,可就在今天早上出現了黑便,甚至嘔血,這才來到醫院就診,沒想到剛進門,就遇到疫情封控,挂了号想着等醫院進一步安置,卻再次發生嘔血。

緊急搶救過後,李啟明仍然疑惑,一個沒有基礎病的年輕女性,突然發生嘔血,一定是胃腸道粘膜發生了急性病變,危險沒有排除,還需要進一步胃鏡檢查。

于是,李啟明撥通了消化科的電話,告知病情。

但由于疫情封控,醫院全面排查還沒結束,所有區域禁止出入,會診醫生過不來,如果把這個姑娘送去胃鏡室,那會讓整棟樓的人都暴露于風險之中。

李啟明再次陷入兩難境地。

“好在随着藥物治療逐漸起效,患者的精神狀态不斷好轉,血液檢查的結果提示血紅蛋白96g/L,說明總出血量還不算太多,估計在600ml左右。”李啟明說,如果不再出血,保守治療是最優解。

在疫情和病情之間,急診科的醫生護士盡力二者兼顧。

但李啟明絲毫不敢放松警惕,囑咐姑娘,一旦有任何惡心、心慌、乏力等不适,都要第一時間告知,同時将事件向上級作了詳細彙報。

■ 穿戴三級防護裝置搶救

到了傍晚時分,李啟明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女孩感到心悸、煩躁、大汗淋漓,心電監護上的數字也提示着風險:心率 156次/分,血壓74/46毫米汞柱,呼吸26次/分。

醫生一看就知道,患者因再次大出血而出現了急性失血性休克。

沒過一會,女孩又再次嘔血300ml,胃管後又引出150ml血性胃液。這都強烈提示着上消化道記憶體在着活動性出血,必須急診胃鏡下止血,刻不容緩。

李啟明再次報告給急診科主任鄧哲。

“搶救危重患者、讓救命通道持續開放和通暢是重中之重,絕不能因疫情防控而影響危重患者的救治。”鄧哲強調,他當即向醫務部部長方智野、醫院總值班主任顔濱請示,并彙報院感防控指揮辦公室,聯系消化科開展緊急胃鏡止血。

經過多方協調,消化科的主任醫師趙素芳和護士長胡銀清帶着團隊,穿戴三級防護裝置,攜帶急診胃鏡裝置,來到了搶救室。

胃鏡進入,看到的是一片血色模糊,胃裡是巨大的血凝塊,出血點就藏在某個隐秘的角落。經過一番沖洗、尋找,終于發現了胃的入口,也就是贲門,有一處活動性出血竈,一股一股的鮮血正不斷湧出。

趙素芳熟練而又精準地用兩枚钛夾夾閉了汩汩噴湧的血管,沖了又沖,看了又看,确認止血成功。

内鏡治療結束,心電監護上反映生命體征的各項數值也随之穩定。

所有醫護人員懸着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1月14日,女孩已經可以進流食,達到出院标準,經過聯防聯控工作組安排,對她進行了點對點接送,轉移至家中繼續口服藥物治療。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疫情發生以來,對于有就醫需求的群衆,尤其是急危重症患者,我們都會進行及時有效救治,設立緩沖區域,對未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要在做好防護的基礎上做好救治,排除新冠肺炎後便轉至普通病房。

【記者】劉珊

【作者】 劉珊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