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人去世之後,嘴裡為何要含着這種東西?

細心的朋友或許會發現,無論是在盜墓類影視劇,還是盜墓類小說和文學作品中,當盜墓賊開棺取寶時,都會在死者的口中取出一件寶物。譬如軍閥孫殿英盜挖慈禧陵墓時,就在其口中取出一顆夜明珠。

慈禧生前曾經是清朝的實際統治者,位高權重,口含的夜明珠下葬,也實屬正常。不過在古代,為什麼大多數逝者的嘴裡,都含着一種東西呢?其實這是古代的一種喪葬習俗,叫做“口含”或者“壓舌”,也稱作“玉琀”。

古人去世之後,嘴裡為何要含着這種東西?

《春秋說題辭》中記載:“口實曰含,象生是食也。”口中含物,這一種古老的喪葬習俗,源自于新石器時代,死者口中多以石塊、貝殼、蚌殼等為含物。《谷梁傳》記載:“貝玉曰含”,隻有死者的口中含物為玉制品時,才會被稱作玉琀。

口中含物不同,它的象征意義也大不相同,除了不讓“死者空其口,取其珍貴相伴”之外,将貴重的玉器放入逝者口中,還有以巫通神的願望。根據現在可考證的資料,玉琀的喪葬習俗,最早出現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

古人去世之後,嘴裡為何要含着這種東西?

其中又以口含玉蟬最為普遍,因為從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玉蟬多為墓主人的生前的佩戴或者把玩之物,死後也必然作為随葬品。

在古代,如果說普通人的普通口含,隻是一種喪葬習俗,那麼貴族階層的玉琀,則有兩種寓意,其一是财富和權力的象征;其二則是口含質堅的玉器,希望達到保護遺體不腐的作用和寓意。

古人去世之後,嘴裡為何要含着這種東西?

當然,無論以何物口含,皆來自于“緣生以事死,不忍死者空其口”的傳統喪葬觀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