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藝術丨天南地北的“開年第一展”:向美而生

藝術丨天南地北的“開年第一展”:向美而生

新年伊始,雖然并非展覽旺季,全國各地衆多博物館等藝術機構仍紛紛推出多姿多彩、各美其美的文博“開年第一展”。

這些展覽大多不是超級大展,卻無不誠意滿滿,或展開中華悠遠文明的一個截面,或采撷世界藝術長河的一朵浪花,或在辭舊迎新的特别時刻重溫厚重的年文化。它們不約而同以文物藝術品為載體,呈現人類對于“美的事物”的崇尚與追求,對于文化遺産的守護與傳承。這股向美而生的力量,溫暖也鼓舞着步入新年的人們。

藝術丨天南地北的“開年第一展”:向美而生

【探源中國】

縱看上下五千年,橫看東西南北中,文物實證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格局

從縱向看,中國考古學百餘年來的陸續發現,實證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不是傳說,并且從未中斷。而探源中華文明,近年來亦成為文博展覽的一大熱門,激發着人們的民族自豪感。此次“開年第一展”中就有不少,有意思的是,它們不約而同選擇了以玉器作為重要的引線。

集結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48家文博機關的450件組展品,陝西曆史博物館将推出“玉韫·九州——中國早期文明間的碰撞與聚合”,以縱橫數千裡、跨越近萬年的玉器為載體,诠釋中華文明不拘一格、兼收并包的深刻内涵。展覽以遼西聖地紅山、水鄉、澤國、良渚、中土之國、陶寺以及溝壑之城、石卯等區域文明的主體為叙事核心,以禦禮器承載的深邃理念和濃厚情感為線索,勾勒出中國史前玉文化的壯麗圖景。

藝術丨天南地北的“開年第一展”:向美而生

亮相安徽博物院新館的“璀璨星光——淩家灘文化展”,精選故宮博物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七家文博機構收藏的194件玉器、石器、陶器等展品,實作淩家灘遺址出土文物的首次集中“亮相”。淩家灘遺址年代距今5800年至5300年,是迄今發現長江下遊巢湖流域面積最大、儲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中心聚落遺址。其中,這裡出土的高規格玉石器代表了新石器時代長江流域同時期玉文化最高水準,也因而,淩家灘文化與紅山文化、良渚文化被并稱為“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此次展覽特别促成淩家灘玉器與紅山玉器、良渚玉器等對比展示,還涉及同處于長三角地區的北陰陽營文化、崧澤文化等,由此讓人們看到中華文明的多樣性、複雜性和一體性,各文化彼此間的認同感和依賴性。

“郁郁乎文哉——西周晉國玉器精品展”登陸杭州良渚博物院,呈現的則是中國玉文化從史前發展到西周時期,攀上的又一座高峰。來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山西博物院、晉國博物館的170餘件(組)文物彙聚在這個展覽,它們大多來自西周時期的晉侯墓地。晉侯墓地的發現和發掘入選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而組合完整、器類豐富、制作精良、琳琅滿目的玉器,正乃晉侯墓地考古成果中最重要的構成部分。

藝術丨天南地北的“開年第一展”:向美而生

北趙玉人像,杭州良渚博物院“郁郁乎文哉——西周晉國玉器精品展”展品

從橫向看,中華大地幅員遼闊,不同的地理環境孕育出種種别具一格的地域曆史文化,漾開文博“開年第一展”的豐富色階,也成為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的鮮活注腳。

長江下遊文明造就了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可謂涵養中華文明的重要源泉。集長江下遊十家文博機構精選的約250組(件)展品,南京博物院推出“大江萬古流——長江下遊文明特展”,展示長江下遊地區的文明起源與發展曆程、文化高峰時期物質和公德心的物證,以及當下城市文明的斑斓光影。從南京北陰陽營遺址出土的新時期時代七孔石刀到蘇州虎丘孫吳墓出土的六朝龍首柄銅熏,從揚州邗江出土的唐代打馬球銅鏡到常州武進區南宋墓出土的南宋朱漆戗金蓮瓣式人物花卉紋奁,無不見證這片土地數千年璀璨文明的綿延不息。

藝術丨天南地北的“開年第一展”:向美而生

和田,古稱于阗,漢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絲綢之路南道的重鎮。北京中華世紀壇的“五星出東方——和田曆史文物展”,将人們的視線牽引至古代和田獨具特色又多姿多彩的曆史文化,講述因絲綢之路所呈現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展覽集結來自和田地區博物館、中國民族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新疆博物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絲綢博物館、甘肅簡牍博物館、旅順博物館、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等多家收藏機構的220餘件文物,重溫漫長曆史發展程序中,包括和田人民在内的新疆各族人民的命運始終與偉大祖國和中華民族命運緊密相連的曆史事實。

藝術丨天南地北的“開年第一展”:向美而生

狩獵紋缂毛帶殘片,北京中華世紀壇“五星出東方——和田曆史文物展”展品

地處大陸東南部的福建與台灣,在地緣與血緣以及文化淵源等方面都有着極為緊密的聯系,兩岸經濟文化交流最早可追溯至石器時代。超過四百件閩台藝術展品彙聚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源·緣——閩台藝術展”,從戲曲、民藝及工藝美術、文學、書法、美術等不同方面,訴說閩台同根的綿長柔情。展出的泉州市博物館藏清代金門風獅爺大門陶燈座、福建博物院藏江加走雕木偶頭等都頗有地方特色。

藝術丨天南地北的“開年第一展”:向美而生

中國國家博物館“源·緣——閩台藝術展”現場

作為一北一南古代地方政權的渤海國與南漢國,則在廣州南越王博物院的“南北彙流——渤海國與南漢國文物展”中有了交集。渤海國是唐朝東北地區的地方政權,南漢國則是五代十國之一,位于現今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它們相隔千裡,寥有交集,但都在大一統的唐王朝影響下,為鞏固遼闊的地理疆域、促進地區發展、實作多民族、跨區域文化交流、締造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曆史程序作出貢獻。展覽精選來自南越王博物院、黑龍江省渤海上京遺址博物館、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178件文物,全面展示渤海國與南漢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對外交流等風貌。

藝術丨天南地北的“開年第一展”:向美而生

還有一些“開年第一展”選取中華文化某個不為人熟知的角度進行開掘,講述“小而美”的中國故事。例如,故宮博物院上新了“國子文脈——曆代進士文化藝術聯展”,借唐代以來進士群體的179件重要作品,讓觀衆明曉中華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互相關系,以及國人自古以來“家國情懷”的緣由和使命擔當。“祭如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藏明清祖容像展”登陸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以作為祭祖文化象征物、維系家族情感物質載體的明清祖容像,觀照傳統基因、民族精神、家族血脈。亮相廣東省美術館的“焦點:18—19世紀中西方視覺藝術的調适”,是粵港澳大灣區首次全景式解讀中國外銷畫的專題展覽。

藝術丨天南地北的“開年第一展”:向美而生

【尋藝海外】

從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到拉斐爾、梵高,美的能量穿過歲月、跨越國界

攜手大英博物館、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等世界一流博物館,不出國門,我們在國内各地越來越多的博物館、美術館得以飽覽世界文明的魅力。并且,注重氛圍營造的沉浸式布展,讓步入展覽的觀衆獲得的身臨其境之感愈加強烈。

西方文明的重要源頭——古希臘文明、古羅馬文明近日組團“到訪”中國,前者登陸蘇州博物館西館的“古希臘人:運動員、戰士和英雄——大英博物館藏古希臘文物特展”,後者空降上海浦東美術館的“絕美之境: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珍藏展”,并且都在别出心裁的策展思路之下,演繹出有别于人們熟悉的故事。

大英博物館館藏的177件(套)古希臘文物,構成“古希臘人”展的華麗陣容。關鍵詞“競争”和三個不同角色——運動員、戰士與英雄,串起展覽的叙事線索。無論在體育競技、戲劇、戰争、政治領域還是日常生活中,古希臘人都以争強好勝的天性著稱。雖然這些活動往往基于沖突,但競争也具有一種積極的凝聚力,由此産生繁榮的文化和寶貴的思想交流。此次展出的衆多文物,從孩童時代玩羊拐骨的赤陶組雕到裝飾精美的墓飾碎片,從惟妙惟肖的喜劇演員雕像到形态各異的賽跑者青銅小雕像,從制作精良的全套青銅盔甲到璀璨奪目的勝利女神玉髓寶石,無不展示古希臘人刻在骨子裡的競争精神。

藝術丨天南地北的“開年第一展”:向美而生

準備伏擊特洛伊羅斯的阿喀琉斯,約公元前500年制作于雅典,蘇州博物館西館“古希臘人:運動員、戰士和英雄——大英博物館藏古希臘文物特展”展品

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與中國現當代藝術機構的首次大規模合作,促成上海浦東美術館的“絕美之境: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珍藏展”,集結的近70件稀世珍寶,是對兩千多年前古羅馬文明的一次盛大展示。“美”是貫穿這個展覽的題眼,分“愛與美”“權與美”“家與美”三個單元,展現“美”跨越國境、文化、語言等局限所傳遞的無限能量,以及它與人類之間永恒而深刻的關聯。其中很多意大利國寶級展品都是首次離開本國參與海外展覽。人們能從展覽中感受到,“美”的概念不僅存在于古羅馬雕塑,也在生活用品中有迹可循,甚至充斥在古羅馬的每一個角落。

藝術丨天南地北的“開年第一展”:向美而生

上海浦東美術館“絕美之境: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珍藏展”現場

亮相上海博物館的“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與遼甯省博物館跨年大展“對望與凝視——東京富士美術館藏西方繪畫精選展”,不約而同打開濃縮的西方藝術史。

現身“從波提切利到梵高”展的52件油畫作品,涵蓋英國國家美術館館藏的波提切利、拉斐爾、提香、戈塞特、卡拉瓦喬、倫勃朗、克勞德、康斯特布爾、塞尚、馬奈、莫奈以及梵高等歐洲藝術巨匠之作,完整呈現400年歐洲美術史。英國國家美術館位列全球最受歡迎的十大藝術博物館之一,其藏品極少到其他地方進行外展。此次展覽是英國國家美術館藏品的中國首展,不少展品是教科書級别的名作,例如卡拉瓦喬充滿戲劇感的《被蜥蜴咬傷的男孩》,倫勃朗生命最後一年的自畫像《63歲的自畫像》,梵高創作于自殺前不久的《長草地與蝴蝶》。

藝術丨天南地北的“開年第一展”:向美而生

雷諾阿《雨傘》,上海博物館“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展品

“對望與凝視”展則精心選取東京富士美術館所藏西方美術史上52位知名藝術家共60幅經典人物肖像題材繪畫作品,勾勒出從文藝複興、手法主義或矯飾主義、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批判寫實主義、印象派,一直到現代主義各個階段的西方藝術史500年發展輪廓。

藝術丨天南地北的“開年第一展”:向美而生

薩金特《哈羅德·威爾遜夫人肖像》,遼甯省博物館“對望與凝視——東京富士美術館藏西方繪畫精選展”展品

氛圍感滿滿的歐洲社會生活風情亦穿越至中國。

刷上以勃艮第紅為主色調的歐式複古牆面,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的“珍·藏——英國V&A博物館館藏吉爾伯特精品展”帶領觀衆秒回16-19世紀歐洲社會的精緻生活。這四百年間的歐洲,是宮廷貴族追求奢華生活的時代,是新興資産階級化身名流穿梭于社交場合的時代,是文藝複興之後“壯遊”之風盛行的時代,也是歐洲人遠涉重洋、發現新世界的時代。展覽以金銀器、鼻煙盒、琺琅彩肖像畫、微型馬賽克鑲嵌畫為代表的90件(套)英國V&A博物館館藏精品,結合場景複原、藝術裝置和多媒體等形式呈現這個時代的潮流、審美和設計風格。這些藏品均出自以裝飾藝術私人收藏聞名的20世紀歐洲收藏大家亞瑟·吉爾伯特。

藝術丨天南地北的“開年第一展”:向美而生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珍·藏——英國V&A博物館館藏吉爾伯特精品展”現場

穿過天鵝絨織成的層層帷幕,上海震旦博物館的“浮生巴黎:亨利·德·圖盧茲-羅特列克藝術展”為人們徐徐展開百年前的巴黎風情,一段法式摩登的藝術感官之旅。為紅磨坊設計的一幅宣傳海報,為展覽的主角亨利·德·圖盧茲-羅特列克打開聲名。這位藝術家既是後印象派畫家,也是近代海報設計與石版畫藝術先驅,被譽為“蒙馬特之魂”。近120套230多件與羅特列克有關的珍貴藏品,包括《簡·艾薇兒在巴黎花園》《日本沙發咖啡館》和《埃爾多拉多:阿裡斯蒂德·布魯恩特》等代表性海報作品、書籍、雜志和樂譜封面及插圖、藝術家創作思路的珍貴手稿、親筆信和舊照片,完整呈現這位藝術家用畫筆記錄下的繁華巴黎,一窺羅特列克何以成為一面時代的鏡子,一個生活的觀察與記錄者、藝術和設計的創新者。

藝術丨天南地北的“開年第一展”:向美而生

上海震旦博物館“浮生巴黎:亨利·德·圖盧茲-羅特列克藝術展”現場

【感覺年味】

或聚焦生肖文化,或放眼年俗文化,讀懂老百姓對于新年新氣象的質樸祈盼

2023年新年與兔年中國春節時間臨近,最近,不少博物館紛紛推出“年味”佳宴,或聚焦生肖文化,或放眼年俗文化,帶領大衆以藝術為載體迎春賀歲,讀懂老百姓對于新年新氣象的質樸祈盼。

源遠流長的生肖文化,與天幹地支緊密相連,也與古人的動物圖騰崇拜心理息息相關。即将到來的農曆新年是癸卯兔年,兔子成為不少文博展的主角。這一靈動可愛的動物形象,不僅與人類的現實生命、未來願景緊密關聯,還被傳說為月神之屬,且兼具吐春開物、豐衣足食等吉祥意蘊。“玉兔精靈——上海博物館兔年迎春展”登陸上海博物館,以西周的兔尊、雙兔車衡飾,唐代的白釉兔,南宋的青玉兔鎮紙,元代的水晶兔和清代的玉兔支神,以及清代畫家禹之鼎的《仕女三兔圖》軸等曆經千百年的兔文物,展現古代人民對于兔子長久的觀察與喜愛。天津博物館、吉林省博物院等全國50餘家文博機構聯袂迎來“大展宏‘兔’——2023癸卯兔年新春生肖文物圖檔聯展”,甄選涵蓋玉器、瓷器、青銅器、繪畫、剪紙、刺繡、年畫等多種藝術門類的319件兔主題文物,分别講述自然生态中的兔、曆史文化中的兔和民俗文化中的兔。選取收藏的生肖動物精品文物和藝術品,河南博物院以“十二生肖拜大年——癸卯年新春生肖文化展”賀歲。展出的這些精美的生肖文物,讓人們感覺中華先民對生肖動物的審視、欣賞、了解、構思和幻想,對于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的美好向往。

藝術丨天南地北的“開年第一展”:向美而生

南宋青玉兔鎮紙,上海博物館“玉兔精靈——上海博物館兔年迎春展”展品

博大精深的年俗文化,紅紅火火,喜氣洋洋,盡情描繪着老百姓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300餘件來自河北武強、天津楊柳青、濰坊楊家埠、河南朱仙鎮、蘇州桃花塢、四川綿竹、廣東佛山等地博物館、美術館的特色年畫藏品,正集結在廣東省博物館的“年畫裡的中國”特展,給人們帶來迎新的慰藉。其中既有祈福納祥的福、祿、壽、喜、财、神像,守護考生的魁星、孔子、狀元郎,嬌俏的美人,胖嘟嘟的娃娃,還有承載着記憶和鄉愁的四時風物,以及愛講故事的戲出年畫和連環年畫。上海市曆史博物館将推出“滬上新年 美好生活——上海市曆史博物館館藏年俗文物展”,邀請觀衆探年俗、尋年趣、鬧新春。

藝術丨天南地北的“開年第一展”:向美而生

清朱鼎新《新年景圖屏軸》,廣東省博物館“年畫裡的中國”特展展品

作者:範昕

策劃:邵嶺

責任編輯:王雪瑛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