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860年,英、法聯軍因火燒圓明園發生争執,法稱英:傲慢如同孔雀

外貌似宮殿,每座亭台樓宇都銜接在一起,

用大理石、玉石、青銅和瓷器來建成一種夢幻。用雪松木為之作棟梁, 以寶石遍加裝飾, 以絲綢覆挂于此作廟堂, 彼處作後宮, 宛如城堡;其中供奉諸神,裝置怪獸;為之塗油彩、嵌琺琅、鍍黃金。

一眼眼噴泉,一汪汪水池——它就是我國最著名的圓明園建築。

1860年,英、法聯軍因火燒圓明園發生争執,法稱英:傲慢如同孔雀

在沒有被侵略者燒毀之前,它是震撼世界最偉大的建築之一。罹難近百餘年的圓明園,如今世人再看到它的樣子卻是殘垣斷壁,破石堆砌,很難想象到它曾經是多麼的美輪美奂,圓明園被燒毀,是中華民族之痛。

1860年,英、法聯軍因火燒圓明園發生争執,法稱英:傲慢如同孔雀

圓明園為何會被英法聯軍盯住?

1856年,英軍再度炮轟廣州,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争。清朝政府腐敗無能,在無法阻止英軍進攻後,次年英法兩國聯手直接将廣州攻陷,一路北上。眼看着,英法聯軍瀕臨進攻北京,清政府不得不派人前去議和。

1860年,英、法聯軍因火燒圓明園發生争執,法稱英:傲慢如同孔雀

在通州談判過程中,因為商議出現了沖突糾紛,英國最終因無理要求被清政府拒絕。在這種情況之下,作為英法聯軍的總指揮額爾金對清政府的做法感到極其不滿,他決定想盡一切辦法,給予鹹豐皇帝一個沉重的打擊,讓鹹豐皇帝嘗試一下聯軍的厲害。

額爾金曾在日記中這樣寫到:“這次清政府派人談判,我們争論了很久,拒絕我們的要求後,我們絕對要給他一次徹底毀滅性的打擊教訓。如果把整個皇帝居住的皇宮和紫禁城燒毀的話,這無疑會把留在北京的最後一批清政府官員吓跑,對于我們來說,如果他們逃跑了的話,我們該找誰進行談判交涉,簽訂條約呢?是以在得知皇帝最喜愛圓明園後,我們決定把它徹底燒毀。”

1860年,英、法聯軍因火燒圓明園發生争執,法稱英:傲慢如同孔雀

為了讓整個大清王朝的黎民百姓都認識到聯軍的厲害,就這樣額爾金悍然發出了燒毀圓明園的指令,在燒毀這項偉大建築之前,額爾金還特意派人在北京城各處粘貼告示,交代了燒毀圓明園的原因和燒毀的時間,以此作為對清朝政府的懲戒,所有責任都是由清朝政府承擔。額爾金這麼做,無疑是給整座北京城的老百姓們立了下馬威,讓他們嘗試到英法帝國到底有多厲害。

在進入北京城稍作休息之後,英法聯軍手握額爾金繪制的北京地圖尋找圓明園,可惜由于北京城北附近樹林衆多,道路狹隘,無法辨明前進方向後,不得不找來了一位當地的老百姓,通過嚴刑逼供在他的指引下,最終英法聯軍向圓明園進軍。

1860年,英、法聯軍因火燒圓明園發生争執,法稱英:傲慢如同孔雀

英法兩夥強盜開始進行分贓劫掠和破毀

英法聯軍在進入圓明園後,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圓明園中收藏的巨額财富該如何處置呢?”在總指揮額爾金的提議下,為了讓分贓更公平,英法兩國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混合接受委員會,這個機構由英法雙方各出一名校官和兩名軍人組成。在清理珍藏寶物過程中,法國的士兵找到了鹹豐皇帝的貯寶處,這裡面收藏了近八十多萬法郎的金銀财寶,不僅有朝珠,還有各種珊瑚和翡翠。

在混合接受委員會的提議下,法國和英國都各自獲得了價值四十萬的法郎國寶。雖然有混合接受委員會做擔保,但是英法兩國的掠奪方式的截然相反的。法國人完全是處于混亂之中,無組織無紀律進行搶奪,而英國人卻是有組織,有條理進行合理化掠奪。在這次掠奪圓明園寶物過程中,法國士兵們隻搶奪了英國士兵們可以支配的财富近十分之一。

1860年,英、法聯軍因火燒圓明園發生争執,法稱英:傲慢如同孔雀

法軍司令孟托邦在掠奪當天就立刻給駐法外務大臣發了指令,讓法國各委員中的委員都要注意了,所有具有藝術和考古價值的物品,都要以法國極其罕見之物的名義由閣下奉獻給拿破侖三世,将其珍藏于法國博物院。

而另一邊的英國司令格蘭特也下了指令,将所有派軍收繳的寶物全部收集歸屬英國政府。在這次掠奪金銀财寶和文化藝術珍品中,英法聯軍就産生了一些隔閡,甚至兩國士兵還成群結隊進行内戰,不夠所幸的是最終混合接受委員會出面,給予了及時制止。

1860年,英、法聯軍因火燒圓明園發生争執,法稱英:傲慢如同孔雀

在大量的寶物全部都被掠奪帶走後,接下來英法聯軍開始進行破壞。而那些帶不走的大型寶物,英法聯軍對其持續了48小時的破壞。這些士兵們把各種大型瓷器花瓶和鏡子進行打砸後,還把牆上的畫卷進行撕毀,據參與掠奪現場的軍官介紹:“在破壞過程中,我們縱情肆意,所有的宣洩都在那一刻徹底爆發了,搬不走的瓷器物全部都給砸毀,工兵們會還用大斧子把古香古色的家具全部統統進行砸毀,而鑲嵌在裡面的寶石全部被取下摘走,還有一些兇狠的士兵會對燭台進行射擊,以取為樂。”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英法聯軍破壞的不僅僅是一個圓明園,還破壞了北京城北一片的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在《晚清宮廷實紀》中,曾有這樣的記載:“所有舉國仰為神聖莊嚴之物和其中曆代收藏的精美華麗的物品都付之一炬,化為劫灰了。殷紅的火焰映在放火官兵的臉上,使他們看起來仿佛惡魔一樣。

1860年,英、法聯軍因火燒圓明園發生争執,法稱英:傲慢如同孔雀

火燒圓明園起争議,最終隻有英國自己參與

在很多人的意識中,火燒圓明園是由英法兩國共同參與的傑作。然而事實上,卻隻有英國獨自進行了燒毀,與法國無關,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英國人提出火燒圓明園的想法遭到了法國人的反對,雖然法國人參與了搶劫和破壞圓明園的寶貝,但是對于進行徹底燒毀圓明園一事,法國人是持反對意見的。

一來,法國人一直都是以浪漫為著稱,在法國人眼中雖然自己掠奪破壞了圓明園的寶物,但是圓明園作為震撼全世界的宏偉建築,中國式“凡爾賽宮”充滿了很多藝術氣息,這種建築如果遭到了燒毀破壞實屬可惜。

1860年,英、法聯軍因火燒圓明園發生争執,法稱英:傲慢如同孔雀

法國特使

孟鬥班在給陸軍部長蘭頓的緻信中表示:“圓明園所有的精美做工,我都欣賞過,隻可惜現在都被付之一炬。這是與一個文明民族不相宜的報複行為, 因為它破壞了在數世紀期間受到尊重的那些 令人贊賞的建築。”

二來,對于法國人來說,火燒圓明園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很快就可以和清朝政府簽訂條約了,如果再做這種沒有意義燒毀圓明園的事情,在國際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甚至本國的聲譽也會受到影響。

1860年,英、法聯軍因火燒圓明園發生争執,法稱英:傲慢如同孔雀

對于法國人的擔憂,英國人卻不以為然,他們始終要堅持燒掉圓明園的想法,一來是為了發洩自己的情緒,對清朝政府那些派出的談判使節沒有答應自己的要求進行報仇,對于清朝政府的皇帝給予精神上徹底打擊,二來,在英國人眼中火燒圓明園也是在銷毀他們掠奪的證據。面對傲慢如同孔雀的英軍,法國人也是束手無策,畢竟聯軍的首領是英國人。迫于情面,法國人不得不答應了英國人的要求,不過法國并沒有親自參與放過燒毀圓明園一事。

英國士兵分成了幾十個小組,每個小組中的士兵都會手持火把,先從園庭中用雪松木建成的宮殿入手。當濃煙冉冉升起後,整個圓明園全部陷入了火海之中,數百名工匠和宮女以及太監全部喪生在圓明園的火海之中。

1860年,英、法聯軍因火燒圓明園發生争執,法稱英:傲慢如同孔雀

如果不是惡名昭著的古希臘石雕收集者七世額爾金伯爵之子下達燒毀圓明園的指令,也許當時我國的各種珍藏罕見的古書和其他精美的藝術著作也不會在大火中灰飛湮滅。

總指揮官額爾金肆意妄為地說道:“這樣的建築不應該存在中國,這就是清政府與我們背道而馳的惡果。”面對熊熊大火燃燒的場面,很多英國的遠征軍都感到震撼,沒想到自己會成為了野蠻人,将這座猶如詩畫般的宏偉建築徹底摧毀。

1860年,英、法聯軍因火燒圓明園發生争執,法稱英:傲慢如同孔雀

圓明園喪生于火海之中時,恭親王奕訢接到皇帝的指令留守北京,面對英法聯軍提出的所有條件,他全部承諾并答應了下來。沒多久,就與他們分别簽訂了《天津條約》以及《北京條約》,帝國主義列強還割占了我國當時的香港,而且還勒索清政府賠償1600萬兩白銀。

圓明園被摧毀得滿目瘡痍,所剩無幾。火燒圓明園在曆史長河中無疑是最惡劣的行為,這兩個暴行國家對中國給予的傷害,令人痛恨不已。

1860年,英、法聯軍因火燒圓明園發生争執,法稱英:傲慢如同孔雀

我們無法想象這座令人心曠神怡猶如城堡一般的建築在當時經曆了怎樣的摧殘。如今這座令人歎為觀止的傑作徹底在世界中消失匿迹。放火的主使者,讓全世界人們都認識到他到底有多野蠻,曆史的載冊也将這不堪的一幕記錄其中,讓後人銘記這段屈辱史!

#2021生機大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