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争時代,中國的士兵不懼艱險,
排除萬難與日軍殊死搏鬥
,取得了抗日戰争的勝利,才有了我們現在
衣食無憂,富足美滿的生活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在那個年代的他們過的是怎樣的生活?他們是否因為戰争而留下病根?有沒有人問津他們現在的生活?下面讓我們走進一位抗戰老兵的生活,讓他帶我們
回顧曆史
,回顧現在的生活,讓我們了解他們真實的生活,才更知道如何幫助他們。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
齊修體
,在1922年3月2日,他出生在河南省一個貧窮偏遠的農村,在他16歲的時候,因為
生活的貧困,衣食的缺失
,齊修體決定到部隊參軍,這一決定改變了他以後的人生軌迹。他加入的部隊是
中國國民革命軍195師
,因為參軍的人很多,需要的士兵也不斷增加,成立了很多新的部隊,齊修體加入的也正是新成立的部隊,很巧的是,部隊的連長跟他是老鄉,自然就更親近了一些。
作為新兵的他們,在河南鞏縣進行了
訓練
,學習了如何使用槍支武器,比如漢陽造步槍。但是因為戰事吃緊,還沒訓練幾天的他們就被派去河南民權縣
參加戰鬥
。就像趕鴨子上架一樣,匆匆忙忙,他們也隻能硬着頭皮往上沖,在戰場上,他們馬不停蹄地挖戰壕準備戰鬥,才挖到一半,
日軍就到達
了。
毫無疑問,日軍士兵
訓練有素,裝備齊全
,跟中國剛參軍入伍的新兵形成鮮明的對比。雖然有些緊張,但是在連長邢志化的
鼓舞
下,他們表現得毫不畏懼,跟日軍打了一場硬仗,除了槍支,195師的士兵們唯一有用的武器就是手榴彈,他們将生死置之度外,把手榴彈綁在身上,用自己的
血肉之軀對抗日軍
的坦克大炮。
為了摧毀敵人的坦克,無數的士兵倒在了一片血海之中,齊修體也
受了重傷
,在死人堆裡躺着,幸運的是連長邢志化救了他,死中逃生,突破了日軍的包圍。在撤退的時候,他們不小心跟大部隊走散,過了不久沒找到大部隊的蹤影,又得知日軍潰敗撤退西部,便準備
回鄉養傷
。在回鄉途中還見義勇為救了一個要被日軍侵犯的婦女。在家鄉養好傷之後,齊修體又在江蘇和河南開封
參加了抗日戰争
。
由于多次在戰争中受傷,齊修體的身體大不如前,不能再幹一些重活。回到家鄉後,由于身體的原因,多次
相親未果
,一直單身一人。後來他又輾轉在鶴壁交通局工作,回農村種地,由于身體不好種地養活不了自己,他又到山西開始了一段
拾荒生活
。最後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
葉落歸根
回到家鄉,将耕地租給别人,依靠撿垃圾維持生活。
在這個階段也遇到了一個願意跟自己腳踏實地過下去的
老伴
,她不介意齊修體的傷,也不在意他的貧窮。兩個人沒有工作,撿些垃圾,日子也能過下去。他們每天就在垃圾桶旁邊,尋找别人扔掉的瓶子和紙箱紙盒拿來換錢,一點一點地攢,不怕髒累,這也是他們
存活的唯一方式
。餓了就拿賣破爛的錢買些饅頭填飽肚子,冷了就在垃圾裡找些衣服洗一洗自己穿。
時間就這樣緩慢的過下去,直到2014年夏天,九十多歲的齊修體步履蹒跚的
到派出所報案
,他和老伴撿垃圾攢的
1.8萬“巨款”
消失了,他找遍了家裡每一個角落都沒有,确信錢是被人偷了,不知道是怎樣的喪心病狂之人連撿垃圾的老人的錢都不放過。
更令人可氣的是,齊修體的老伴因為錢被偷
生了重病
,躺在床上不能動彈,拖了好久身體也沒有好轉。齊修體老人便帶老伴去醫院檢查,得到了一個噩耗-
癌症晚期
!沒錢在醫院待着,他帶老伴回了家裡,每天喂食喂水,顫抖的雙手一勺一勺地遞到老伴嘴裡,最終,老伴還是離開了人世,齊修體也
悲痛不已
報齊修體案的時候,民警偶然得知這位拾荒老人是
抗戰老兵
,并經過多方證明确定了,民警覺得事情需要得到妥善解決,便反映給上級。上級上司知道後,就去家中
探望了老人
,并決定給他每月支付養老金維持生活,讓他可以吃飽飯穿暖衣。同時提供了保證,有病時會給他提供醫療保險,至此,齊修體終于可以
安享晚年
通過這件事情,我們應該知道我們現在的
美好生活來之不易
,要對美好生活做出巨大貢獻的抗戰老兵們多一些幫助。他們是時代的英雄,是
中國的榜樣力量
。英雄會離我們遠去,但精神和信仰不會,隻有
銘記曆史
,銘記英雄,傳承信仰,我們才能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