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时代,中国的士兵不惧艰险,
排除万难与日军殊死搏斗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才有了我们现在
衣食无忧,富足美满的生活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在那个年代的他们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他们是否因为战争而留下病根?有没有人问津他们现在的生活?下面让我们走进一位抗战老兵的生活,让他带我们
回顾历史
,回顾现在的生活,让我们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才更知道如何帮助他们。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
齐修体
,在1922年3月2日,他出生在河南省一个贫穷偏远的农村,在他16岁的时候,因为
生活的贫困,衣食的缺失
,齐修体决定到部队参军,这一决定改变了他以后的人生轨迹。他加入的部队是
中国国民革命军195师
,因为参军的人很多,需要的士兵也不断增加,成立了很多新的部队,齐修体加入的也正是新成立的部队,很巧的是,部队的连长跟他是老乡,自然就更亲近了一些。
作为新兵的他们,在河南巩县进行了
训练
,学习了如何使用枪支武器,比如汉阳造步枪。但是因为战事吃紧,还没训练几天的他们就被派去河南民权县
参加战斗
。就像赶鸭子上架一样,匆匆忙忙,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上冲,在战场上,他们马不停蹄地挖战壕准备战斗,才挖到一半,
日军就到达
了。
毫无疑问,日军士兵
训练有素,装备齐全
,跟中国刚参军入伍的新兵形成鲜明的对比。虽然有些紧张,但是在连长邢志化的
鼓舞
下,他们表现得毫不畏惧,跟日军打了一场硬仗,除了枪支,195师的士兵们唯一有用的武器就是手榴弹,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把手榴弹绑在身上,用自己的
血肉之躯对抗日军
的坦克大炮。
为了摧毁敌人的坦克,无数的士兵倒在了一片血海之中,齐修体也
受了重伤
,在死人堆里躺着,幸运的是连长邢志化救了他,死中逃生,突破了日军的包围。在撤退的时候,他们不小心跟大部队走散,过了不久没找到大部队的踪影,又得知日军溃败撤退西部,便准备
回乡养伤
。在回乡途中还见义勇为救了一个要被日军侵犯的妇女。在家乡养好伤之后,齐修体又在江苏和河南开封
参加了抗日战争
。
由于多次在战争中受伤,齐修体的身体大不如前,不能再干一些重活。回到家乡后,由于身体的原因,多次
相亲未果
,一直单身一人。后来他又辗转在鹤壁交通局工作,回农村种地,由于身体不好种地养活不了自己,他又到山西开始了一段
拾荒生活
。最后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
叶落归根
回到家乡,将耕地租给别人,依靠捡垃圾维持生活。
在这个阶段也遇到了一个愿意跟自己脚踏实地过下去的
老伴
,她不介意齐修体的伤,也不在意他的贫穷。两个人没有工作,捡些垃圾,日子也能过下去。他们每天就在垃圾桶旁边,寻找别人扔掉的瓶子和纸箱纸盒拿来换钱,一点一点地攒,不怕脏累,这也是他们
存活的唯一方式
。饿了就拿卖破烂的钱买些馒头填饱肚子,冷了就在垃圾里找些衣服洗一洗自己穿。
时间就这样缓慢的过下去,直到2014年夏天,九十多岁的齐修体步履蹒跚的
到派出所报案
,他和老伴捡垃圾攒的
1.8万“巨款”
消失了,他找遍了家里每一个角落都没有,确信钱是被人偷了,不知道是怎样的丧心病狂之人连捡垃圾的老人的钱都不放过。
更令人可气的是,齐修体的老伴因为钱被偷
生了重病
,躺在床上不能动弹,拖了好久身体也没有好转。齐修体老人便带老伴去医院检查,得到了一个噩耗-
癌症晚期
!没钱在医院待着,他带老伴回了家里,每天喂食喂水,颤抖的双手一勺一勺地递到老伴嘴里,最终,老伴还是离开了人世,齐修体也
悲痛不已
报齐修体案的时候,民警偶然得知这位拾荒老人是
抗战老兵
,并经过多方证实确定了,民警觉得事情需要得到妥善解决,便反映给上级。上级领导知道后,就去家中
探望了老人
,并决定给他每月支付养老金维持生活,让他可以吃饱饭穿暖衣。同时提供了保证,有病时会给他提供医疗保险,至此,齐修体终于可以
安享晚年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现在的
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要对美好生活做出巨大贡献的抗战老兵们多一些帮助。他们是时代的英雄,是
中国的榜样力量
。英雄会离我们远去,但精神和信仰不会,只有
铭记历史
,铭记英雄,传承信仰,我们才能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