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安事變中“活捉蔣介石”的王玉瓒,主動留在大陸,結局如何?

1936年爆發的西安事變是一件震驚中外的大事,這場事變中,張、楊對當時的委員長蔣介石實行兵谏,蔣介石被活捉,最終促成了全民族抗日統一戰線的建立以及兩黨的第二次合作。西安事變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那麼,大家知道促成西安事變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嗎?

西安事變中“活捉蔣介石”的王玉瓒,主動留在大陸,結局如何?

作為後來人,我們很清楚,西安事變之是以成功,最關鍵的是張、楊成功活捉了蔣介石,逼迫蔣介石停止内戰、一緻對外。那麼,大家知道活捉到蔣介石的人是誰嗎?他就是時任“西北剿匪總部”衛隊一營營長王玉瓒。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位王玉瓒營長的故事。

王玉瓒出生于1896年,遼甯人,1914年,18歲的王玉瓒加入東北軍,成為一名排長。王玉瓒為人重義氣,而且愛抱打不平,這讓他在東北軍中如魚得水,得到很多人敬重,職位也逐漸提高,慢慢當上了連長。

西安事變中“活捉蔣介石”的王玉瓒,主動留在大陸,結局如何?

1929年,王玉瓒進入東北講武堂第九期學習,畢業後因為表現優秀被少帥調到自己身邊,自此之後成為少帥身邊的得力幫手。1930年,少帥就任國民革命軍陸海空副總司令時,王玉瓒跟随少帥赴任。不久後他被少帥調到天津,擔任了平津衛戍司令部衛隊營上校營長的職務。

1936年,王玉瓒奉少帥指令進入西安,擔任了“西北剿匪總部”衛隊一營營長。當時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拒絕抗日,反而堅持“攘外必先安内”,而且還督促駐守在西安的原東北軍認真“剿匪”。為此,僅1936年10月-12月之間,蔣介石就兩次視察西安,并要求少帥抓緊“剿匪”。

西安事變中“活捉蔣介石”的王玉瓒,主動留在大陸,結局如何?

而少帥是一位有強烈愛國心的将領,為了停止内戰,一緻抗日,迫不得已之下,張、楊決定對蔣介石實行兵谏,而要實行兵谏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控制住蔣介石,這項艱巨的任務需要一個完全信得過的将領去執行,而王玉瓒則是不二人選。

1936年12月11日下午,少帥特意到蔣介石下榻的華清池找到正在執行任務的王玉瓒,指令他跟随自己到城内的帥府。到達帥府後,少帥屏退左右,秘密交代王玉瓒對蔣介石實行兵谏。王玉瓒得知後震驚不已,但還是執行少帥指令,并在第二天淩晨帶着300名士兵直撲華清池。

西安事變中“活捉蔣介石”的王玉瓒,主動留在大陸,結局如何?

當然,最終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王玉瓒帶領自己的部下打響了西安事變的第一槍,并成功活捉了蔣介石,西安事變正式爆發。西安事變震驚中外,當時很多外國勢力都想看中國的笑話,但幸運的是,在我黨的斡旋下,西安事變最終和平解決,全民族統一的抗日戰線也由此建立。

西安事變之後,因為成功活捉蔣介石,王玉瓒立下大功,少帥親自獎勵了他5000銀元,并且還把王玉瓒提拔為了15旅43團團長。晉升為團長後,王玉瓒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他也在之後率部參加了保衛上海等一系列抗日戰役,并因戰功卓越被晉升為副旅長。1940年,王玉瓒離開前線,擔任了衛生人員訓練所軍事學教官,抗日戰争勝利後,他陸續擔任了教養院院長等職務。

西安事變中“活捉蔣介石”的王玉瓒,主動留在大陸,結局如何?

解放戰争末期,王玉瓒沒有跟随蔣介石逃到台灣,他主動留在大陸,并參加了雲南的和平起義,成為一名有功于新中國的将領。1950年,王玉瓒傳回老家遼甯,陸續擔任了遼甯政協委員以及政協常委等職務,晚年的王玉瓒一直生活在遼甯,于1984年因病去世,終年88歲。

參考資料:

《王玉瓒 打響"捉蔣"第一槍》呼東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