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花落未有聲
,愛情是件糊塗事。每個人生來帶着不同的警惕,拿着不同的武器,直到遇見對的人。等待二十八年,最終換來六個字,情深緣起,
一堅持就是一輩子
。故事的男主人公,就是
兩彈元勳鄧稼先
,而等待他28年的人,正是他的夫妻,
許鹿希
。

許鹿希生于上海,
書香門第
,
父親許德珩
名震一時,曾帶領衆多知識分子發起五四運動救亡圖存,後創立九三學社,起草《五四宣言》。因為父親青年時遊曆法國,
母親勞君展
曾是居裡夫人唯一的中國國籍女學生,許鹿希從小就知道我們必須學習先進技術,一成不變是行不通的。
許鹿希的父親和鄧稼先的父親是摯友,是以他們兩個自幼相識,相同的教育背景讓他們兩個都懷揣着為祖國奉獻的炙熱的心。北平淪陷後,鄧稼先參加
抗日救亡運動
,從
西南聯大
畢業後,前往
北京大學實體系做教學助手
,命運戲劇般讓二人重逢,許鹿希正巧在北大讀書,鄧稼先就是她的老師。
丘比特的箭射中了兩個人,兩顆心逐漸靠近,戰火中兩人陷入熱戀。縱使愛情讓人沉醉,兩人還是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雖然已經任職中國最高學府,但他依舊義無反顧地通過
美國留學考試
,打算學習先進的知識,為中國的發展而努力。
鄧稼先的上級上司勸他說,
天很快就亮了
,你先别走。鄧稼先明白上司的良苦用心,他隻堅定地說了一句,“國家建設需要人才,
到時我定學成歸來。
”
鄧稼先赴美留學,這是許鹿希開啟的,
第一場漫長等待
。為了祖國,也為了夫妻,鄧稼先超乎常人的努力,用僅僅
一年的時間
就獲得
博士學位
,國外老師真誠邀請,又開出天價數額留他在美國,都被他毅然決然的拒絕。
博士學位頒發後的
第九天
,鄧稼先已經處理好全部事宜,踏上
回國
的征程。
許鹿希在國内也沒有懈怠,她跟随自己的導師繼續
研究醫學
,為新中國
基礎醫學系
的開拓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兩個人在各自的領域裡努力向前,直到
頂峰相見
很多人都認為會有曲折發生,但兩個人依舊如一。鄧稼先回國後不久,二人在親友的祝福下,邁入了
婚姻的殿堂
。婚後不久,許鹿希便生下一個冰雪聰明的女兒,又過了兩年,許鹿希生下一個男孩,
兒女雙全
,兩人成為衆人都羨慕的神仙眷侶。
時間的流逝似乎并未消磨二人的甜蜜,鄧稼先知道妻子的喜好,得知頤和園有菊花展覽,開完會趕緊帶着妻子去看,誰知道趕到時,菊花展覽恰好結束了。妻子喜歡菊花,一向不善言辭的鄧稼先竟然像孩子,軟磨硬泡,終于讓妻子如願看到了菊花。
多出的一個小時
,是鄧稼先對她
滿滿的愛意
許鹿希愛
菊花
,鄧稼先愛
丁香,
兩人在月下聞着花香,生活似乎一眼望到了頭。“
祈禱天地放過一雙戀人,怕發生的永遠别發生.
.....”他們的故事沒能像歌裡唱的一樣,鄧稼先得知國家
要放一個大炮仗
,毅然決然
參加核彈研制
沒有
位址
,不知
時間
,甚至連鄧稼先去
做什麼
她都不知道,隻有一夜的淚水和離别的
全家福
,自此,
鄧稼先的名字消失在了中國實體學界
,隻留下許鹿希一個人面對
一雙兒女,兩方老人
一批剛出學校的學生,一些為了國家遠離家庭的老師,他們
在亂墳堆裡造出柏油馬路,在松樹林邊上蓋成教學廳
沒有資料
,沒有幫助,在什麼也不知道的情況下,他們開始研究屬于中國的飛彈。
孩子們逐漸大了,見爸爸不回來,總是問,“爸爸去哪了?”鄰居們也議論紛紛,“是不是當了官,不要你們仨了?”
許鹿希總是會沉默,面上浮起一陣苦澀後,輕聲說:“
他出差了
,很久才能回來。”
終于,鄧稼先可以偶爾回家看看他們,但都是還沒說上幾句話,就又被一個電話叫走了,兩個人都是忙得頭腳倒懸,
聚少離多
成了常事。直到1964年,中國自己的
原子彈爆發成功
了!
許鹿希不敢多問,恰好父親許德珩看到報紙,上面刊載着原子彈爆破成功的新聞,他問
中科院副院長嚴濟慈
,“誰這麼有本事把中國的原子彈搞出來了?”嚴濟慈開玩笑地說道:“這就要問一問你的女婿了!”許鹿希早有猜想,此時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動,
丈夫真的是在為中國研究原子彈!
六年了,女兒已經長成了大姑娘,兒子也八歲了,他們終于可以經常見到自己的父親了。但是直到1967年,
中國第一顆氫彈成功爆炸
,兩人才得以重聚。
結語:這期間,許鹿希也在自己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在
神經免疫細胞化學方法和神經解剖學
方面有着重要影響。1985,鄧稼先指揮了最後一次核試驗,回到北京。30歲時,丈夫為國離家,她一等就是28年,如今終于重聚,
丈夫在她懷中與世長辭
,說出那句一生的愧疚,
“希希,苦了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