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了解孩子知難而退的原因,教孩子直面困難,養成獨立的處事風格

導語:在遇到孩子可以直接處理問題的情況下,父母盡量不要幹預,而有些困難可能超出他們的能力範圍的事情要在适當情況下給予孩子一定的指導。孩子能夠應對困難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擁有這種精神的孩子在很多方面都會更容易成功。作為父母想培養孩子這種難得可貴的精神,就必須讓他自己應對,但這種精神一般不容易獲得,需要父母的不斷引導,往往父母在其中将起着關鍵性的作用。遇到困難是很正常的,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兒童,在生活動過程中總會遇到他們認為難以解決的事情,而為什麼有些孩子會害怕困難呢?

了解孩子知難而退的原因,教孩子直面困難,養成獨立的處事風格

孩子知難而退的原因

許多孩子在面對困難時總是很害怕。當困難出現時,他們要麼選擇逃離,要麼逃避,因為他們沒有勇氣面對困難。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原因一,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

父母總是希望他們的孩子做得更好。但是許多家長有一個壞習慣,就是在孩子犯錯或未能實作目标時批評他們。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希望他們在所有領域都比别人強。孩子們是非常不同的,沒有人是完美的。即使孩子努力了,結果也可能不是父母認為的那樣。許多父母批評他們的孩子,并使用辱罵性語言,這嚴重傷害了孩的自尊心。當達到一定程度時,孩子的心靈就會受到傷害,而後遇到困難對孩子來說就是是一場大災難。

了解孩子知難而退的原因,教孩子直面困難,養成獨立的處事風格

原因二,缺乏自信心

當一個人有了自信和勇氣,他就不會輕易放棄,即使面對最困難的事情也不會放棄。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專業知識相對較少,對自己的能力缺乏清晰的認識,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往往缺乏自信的原因。當困難出現時,孩子不相信自己能夠克服,是以他才會選擇一次又一次地逃避。

原因三,能力有待提升

雖然我們提倡孩子們應該有克服困難的勇氣,但并非所有的孩子都能做到,有些孩子在學習、認知和情感技能方面存在缺陷,就很難具備克服困難的勇氣。而且有些問題的難度遠遠超過孩子的承受能力,是以孩子不得不放棄。這就需要父母及時地引導。

原因是,家長應該如何引導

作為父母必須對孩子未來的心理有足夠的了解,并知道有哪些好的選擇可以供自己指導孩子。

了解孩子知難而退的原因,教孩子直面困難,養成獨立的處事風格

幫助孩子克服困難的方法

今天的孩子們在家裡過着嬌生慣養的生活,根本不知道什麼叫苦。一切都以自己為中心,最為父母都會竭盡全力滿足孩子的願望。

生活裡不能吃苦的孩子沒有從小難以培養他們的工作熱情,當他們遇到困難時往往會選擇退卻,因為克服困難的過程需要付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孩子就會選擇逃避。

了解孩子知難而退的原因,教孩子直面困難,養成獨立的處事風格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适應吃苦,讓他們做一些需要付出更多腦力或體力的事情,無論是生活中的雜事,還是學校裡的學習,在這期間父母都應該主動出擊,讓他們主動解決這些事情。

方法一,增強自信心

自信是克服困難的力量和動力的源泉。所有的孩子都有各自的長處,但有時家長能發現這些長處。作為家長要發現孩子的長處,同時為他們提供樹立自信的機會,讓他們發展和培養自己的能力,進而充分增強他們的信心。當孩子有了自信,即使遇到困難也不會認輸,而是接受挑戰,主動克服困難,相信用自己的能力可以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了解孩子知難而退的原因,教孩子直面困難,養成獨立的處事風格

方法二,保持積極的心态

樂觀的心情有助于解決各種問題,随着年齡的增長,孩子們在生活和學習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讓孩子始終保持樂觀的心情,即使遇到重大困難,也會以積極的态度對待。父母能做的就是給孩子創造一個相對和諧、安甯的環境,幫助他們形成積極樂觀的心态。

方法三,擁有足夠的耐心

除了提升處理困難的能力外,還需要具備足夠的耐心來解決這些問題。許多困難或問題不能在短時間内解決,而需要大量時間去做。父母要鼓勵孩子堅持下去。當遇到困難時,避免孩子驚慌失措,混淆立場,幫助他找到困難的原因,然後在此基礎上想辦法解決,這也是磨練他們耐心的過程。如果孩子們學會了等待,即使面對複雜困難的問題也有足夠的耐心,他們就會有信心處理好這些問題。

了解孩子知難而退的原因,教孩子直面困難,養成獨立的處事風格

結語:困難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以各種形式出現。如果孩子在面對困難時總是消極抵觸,就會使他的生活止步不前,但如果孩子勇于面對困難,克服困難,他的生活就會熠熠生輝。對待困難的積極态度往往是孩子和家長共同努力的結果,家長要教會孩子吃苦,要有耐心、信心,要有足夠的樂觀精神。相信在父母的正确上司下,孩子們可以培養出不畏困難的勇敢精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