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是個典型的“小磨蹭”?父母這樣調整,很快讓娃變得自律

孩子是個典型的“小磨蹭”?父母這樣調整,很快讓娃變得自律

前段時間,一對夫妻讨論誰輔導女兒做作業,開始瘋狂包攬家務“踢皮球”:

“你輔導孩子作業,我把廚房收拾了,把地還拖一遍。”

“你去輔導,我把衛生間也收拾了!”

“還是你去吧,我把衣服也洗了。”

能感覺到視訊中夫妻倆對輔導孩子寫作業萬分抵觸,畢竟相較于做家務來說,輔導孩子作業可能真不是件“好差事”。

孩子是個典型的“小磨蹭”?父母這樣調整,很快讓娃變得自律

有經驗的家長都知道輔導孩子寫作業究竟有多麻煩,首先孩子“磨蹭”這一關就很難過,想把孩子請到書桌旁,很多時候也要磨蹭個半天。

回到家裡放下書包,先上廁所,再去吃點東西,倒一杯水,回來把書掏出來,發一會呆,還沒寫作業,半個多小時就已經過去了。

好不容易終于開始做作業了,可萬一有個風吹草動,孩子就像受驚的螞蚱一樣左看看又看看,一磨蹭又是半天。

面對如此磨蹭的孩子,就算家長脾氣再好,也免不了大動肝火,可往往越着急催促,孩子越是無動于衷,孩子寫作業磨蹭的問題,難壞了衆多家長。

孩子是個典型的“小磨蹭”?父母這樣調整,很快讓娃變得自律

為什麼孩子這麼喜歡磨蹭?

1.可能是完美主義

其實有的孩子寫作業并不是故意拖拉,而像強迫症一樣有些“完美主義”。

比如有的孩子隻要字稍有不整齊就要擦掉重寫,萬一一不小心把紙擦破一個洞,還要整張撕掉重新再來,這樣一來二去之下,寫作業的“戰線”自然被拉長了。

2.作業對孩子來說太難

有時候孩子之是以磨蹭,主要是因為有畏難情緒,感覺寫作業太難,畢竟就連成年人在面對棘手的事情時,也免不了一拖再拖,更别提心思本就不夠沉穩的孩子了。

孩子是個典型的“小磨蹭”?父母這樣調整,很快讓娃變得自律

3.孩子天生性格如此

每個孩子的性格多有不同,有些孩子天生雷厲風行,做什麼事都是力求速度,還有的孩子則是不緊不慢,做什麼都不慌不忙,即便父母再着急、再催促也起不到什麼效果。

4.沒有時間感

有些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并不知道所謂的1小時、半小時、5分鐘到底代表多久。

同僚家孩子早晨8點鐘上學,媽媽要求他每天7點鐘開始起床,7點40出門,然而每次孩子的時間總是安排不好,不是起床時太磨蹭,就是吃飯花時間太多,一個星期幾乎每天都在遲到。

而之是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原因就在于孩子沒有時間感,并不知道40分鐘具體代表多長時間,最後一拖再拖自然就會遲到。

孩子是個典型的“小磨蹭”?父母這樣調整,很快讓娃變得自律

如何改掉孩子的“拖延症”?

1.将催促改為給孩子提供選擇

當孩子不停地磨蹭,一直拖延時,我們可以試着将催促改為給孩子提供選擇。

比如在帶孩子出門看電影,要讓孩子明白,如果提前10分鐘出門,就能恰好趕上電影開場,如果磨蹭的話,可能就會錯過電影的開頭,或者必須要取消行程安排。

孩子是個典型的“小磨蹭”?父母這樣調整,很快讓娃變得自律

2.把作業當做考試

當輔導孩子寫作業時,我們還可以嘗試引入“考試模式”。

在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規定在某一時間段内,不允許做去廁所、喝水、吃東西這些無關的事情,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逐漸養成自律習慣。

3.家長要以身作則

家長的行為方式對孩子有很大影響,要避免孩子拖延,家長要做到以身作則,将事情守時完成,孩子才能有樣學樣,對其起到表率作用。

孩子是個典型的“小磨蹭”?父母這樣調整,很快讓娃變得自律

4.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

有家長一直抱怨孩子做事慢,作業看起來那麼簡單,可是孩子做起來卻抓耳撓腮,一磨蹭就是幾個小時。

其實這是因為孩子的能力有限,我們不能用成年人的标準去要求孩子,如果家長一直抱怨孩子做事慢,在一旁不停地催促,隻會讓孩子越來越焦急,起到事與願違的效果。

當面對孩子的“磨蹭”時,我們應适當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拿同齡人的速度來和孩子比較,給孩子一定緩沖的時間。

比如在孩子完成一部分作業後,留出一部分時間休息,适當給予孩子自主掌控時間的權利,這樣反而能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更容易改掉拖延的習慣。

孩子是個典型的“小磨蹭”?父母這樣調整,很快讓娃變得自律

歪媽結語:

因為孩子實在太磨蹭,有家長喜歡将其稱作“拖拉機”,形容做事情拖拉沒有時間觀念。

其實有時候家長越催,孩子越磨蹭,要想改變孩子磨蹭的習慣,還是要講究教育方法,才能徹底根治孩子的“拖延症”。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喜歡磨蹭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