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子講無為而治,為何古人偏偏建立各類“規矩”?無為智慧很高明

文|顔小二述哲文

對道家思想有些體會的朋友應該會明白,在世人高舉“有為”的旗幟的時候,道家則高喊“無”是“真谛”,于此,無論是為人,還是處事,甚至是“治國”,道家都把“無”的精髓貫穿始終,旨在揭示,對“有”趨之若鹜的時代裡,人們抛棄的那些“無”,才是真正通往“寶藏”的“鑰匙”。奈何現實卻是,“物欲”過強的一葉障目之下,反而本末倒置”。

言歸正傳。那麼從上文回到題目中的議論核心:“老子提倡“無為而治”,指出“其政察察,其民缺缺”,那麼為何古人卻偏偏建立各類“規矩”,而不采納老子的“無為治天下”呢?。

其實,在顔小二看來,人類社會在不同發展階段出現的各類所謂“規矩”,與道家老子的“無為之治”并不相違背,因為道家老子的“無為”從來不是“什麼都不做的”的“消極自縛”,而是順勢而為的“潤物無聲”,而道家之“無為”的精妙與精髓就在這個“潤物無聲”的“無”,各位可以體會一下。

老子講無為而治,為何古人偏偏建立各類“規矩”?無為智慧很高明

1、老子“無為”實則是“順勢而為”

就市面上想當然的一些觀點,世人趨于将道家與“仙風道骨”相聯系,于此認為道家的思想是“避世”的。誠然,因為對自然之道的領悟,深谙道家真谛的人,他們身上的“煙火氣”往往沒有“普通人”那麼重,于此,他們看起來,相較而言總是“淡薄而随和”、“親切而自然”,但這并不意味着他們“突兀”。

“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在顔小二看來,深谙道家真谛的人,往往是“隐于市”的智者,他們對美好人生有不同于“物欲享受”的定義,他們的處世姿态往往是“順人而不失己”的。

于此,通過上述邏輯,道家之“無為”,絕對不是“什麼都不做”的意思,而是“順勢而為”,自然而然去做”。或者這樣說,因沒有夾雜着“私欲”,是以道家的“順勢而為”往往就不會有強作妄為的“高調”與“突兀”。

2、老子講“無為而治”,古人立規矩,二者是否沖突?

關于治世與“規矩”,《老子》一書中指出: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老子講無為而治,為何古人偏偏建立各類“規矩”?無為智慧很高明

這句話是在說,當規矩看上去比較“混沌”的時候,這個時候百姓内在是淳樸而自然的;規矩如果比較細緻、緊密,這個時候,百姓就會顯得狡黠,人間也容易處處是抱怨。

這種時候,道家老子在治世上對“無為”的貫徹,就一眼可辯了。有人認為,這是老子在反對上司者“立規矩”?真的是這樣嗎?

在顔小二看來,老子隻是在描述一個現象,即在人類社會“規矩”比較模糊、沒有那麼細緻的時候,人民确實是比較“淳樸”的,随着人的欲望越來越多,“強作妄為”的人越來越多,“規矩”也有越來越細緻。各位可以體會中間的邏輯嗎?

老子講無為而治,為何古人偏偏建立各類“規矩”?無為智慧很高明

或者反向來說,在老子看來,規矩變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這兩個原因需要反思、也比較突出:第一,有人開始強作妄為去傷害别人,這種時候,需要規矩加以“束縛”;第二,少數私欲強的人成了掌權者,開始利用“規矩”維護自己的“特權”。

按照老子的這種邏輯,“規矩變多”确實暗示人開始狡黠,人與人間的抱怨變多。于此,反向推之,這種“規矩變多”導緻人“狡黠、抱怨”的深層次原因,不在于“規矩”本身,而在于“規矩”背後泛濫的“私心”。

老子講無為而治,為何古人偏偏建立各類“規矩”?無為智慧很高明

于此,一個清明的“上司者”,在“立規矩”一事上展現出來的,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不帶個人私欲去“作為”。于此,清明的“上司者”立不立規矩呢?當然“立”,隻不過是“順其自然”、“順勢而為”去立,這種行為,往往會推進“有無相生”,造就“子子代代無窮盡也”的良性循環。

老子講無為而治,為何古人偏偏建立各類“規矩”?無為智慧很高明

雖然幾千年華夏文明中,有很多被淘汰、被诟病的“規矩”,但是華夏文明幾千年的燦爛已經向我們證明,古人在“立規矩”一事上,并未達到與道家之“無為之治”完全對立的态勢,更多是沿着“潤物無聲”的大方向前進的,不然,我們華夏兒女也無緣像現在這樣談天說地。各位可以思考一下其中的合理性。

3、道家智慧給今人的啟發

最後,顔小二聯系我們的生活實際,以道家之“無為之治”與古人“立規矩”之間的契合性,來講講議論之下,我們可以獲得的啟發。

首先,要明白事物具有“兩面性”,鍛煉我們的辯證思維。道家以“無”說“有”,更多是基于世人“貪多”的思維慣性,對人“過度求高求遠”而導緻“一葉障目”之狹隘的當頭棒喝。我們為人處事,要懂得突破常人功利思維,轉換角度、立場、摒棄自身偏見,力求以“俯視”的姿态觀看整個“局面”,這個時候,我們或許可以看到讓人眼前一亮的“别有洞天”。

其次,如果螢幕對面的您是某個“集體”的主要經營者或上司者,這種時候,就要懂得從道家“無為”思想中汲取管理智慧了。要成“方圓”,規矩意識肯定得有,關鍵是,如何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這個時候,考驗的就是各位摒棄私欲之下的“格局”與“眼界”了。成人之心越盛,“無聲作為”之下,“成己”的驚喜往往就越多。各位可以體會一下。

【本文為顔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釋出,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

老子講無為而治,為何古人偏偏建立各類“規矩”?無為智慧很高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