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範進中舉後為何會發瘋?把他的官職放到今天,你可能比他還瘋狂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這一番話便道破了人們對進士的看重和認可。盡管在北宋時期,宋神宗已經廢除了明經,但也依然沒有改變進士的地位,步入仕途一直都是大部分古代讀書人最終的目标。

寒窗苦讀十三載。在古代多少人為了考取功名而選擇頭懸梁錐刺股,種種自發學習的精神影響至今,前有“程門立雪”,後有“範進中舉”,雖然這兩者有着很大的差別,但是細細探究,不難發一下一個特點。

範進中舉後為何會發瘋?把他的官職放到今天,你可能比他還瘋狂

“程門立雪”和“範進中舉”都是對官僚考核制度的積極性。說道“程門立雪”,那是十分熟悉的。“程門立雪”的故事主要說明了學生對老師的尊重,這也間接地說明當時人們對知識的向往,對功名的向往。

範進中舉

誠然,“程門立雪”典故中主要想表達的是學生對老師的尊重,展現了尊師重道,但是也不能全盤否點故事中的學生沒有任何私心。倘若學生沒有任何禮貌,任哪一位老師都是不會真心傳授知識的。

以此便可以單方面的猜測,其實學生也是有私心的,他們想要的是老師的知識,達成最終的目标或者壯志——步入仕途、考取功名。

範進中舉後為何會發瘋?把他的官職放到今天,你可能比他還瘋狂

如果說“程門立雪”這個典故很難看出其中的“功利心”,那“範進中舉”就與其恰恰相反。“範進中舉”中的故事内容和發展都十分容易展現讀書人對功名的向往,可謂是功利心十足。

提及《儒林外史》中的“範進中舉”那便需要道出其中的精華:範進中舉後周邊人們的态度,光是這一點就能夠大緻說明範進為何發瘋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全書都在講述種種匪夷所思的故事,這看起來庸俗至極的書籍,實際上卻在嘲諷當時趨炎附勢,谄媚貴權的現象,并且書中對封建思想進行了暗中的批判。

範進中舉後為何會發瘋?把他的官職放到今天,你可能比他還瘋狂

在《儒林外史》五十六回中,當屬“範進中舉”這一事對“八股文”最為諷刺,将讀書人一步一步的扭曲和改變描繪得淋漓盡緻。

“範進中舉”大緻概述:出自清朝最偉大的文學家——吳敬梓。“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的一個小故事,雖然故事以明朝作為時間背景,但是卻是以清朝的主要社會情況作為最終論述點。

當時的清朝沿襲了明朝的八股文,以此來對人民進行思想的改革化。八股文的出現一舉打破了原本的科舉制度,将原本靈巧的考核改革成了帝王思想的傳播機器,一時間八股文的出現使得思想逐漸硬化。

範進中舉後為何會發瘋?把他的官職放到今天,你可能比他還瘋狂

盡管八股文有諸多的弊端,但是卻也不能阻礙人們對仕途的向往,其中範進便是沉迷八股文的讀書人之一。範進自小便苦心求學,一心想考取功名,但是出于家庭和能力問題,範進一直都跨不過秀才這門檻。

年紀漸漸增大,讓範進選擇了先成家,成家後的範進也未曾停下腳步。在範進苦讀文章的年間,他的老丈人胡屠夫從未将他放在眼裡,一來是範進一個書生,根本沒有經濟來源,一直都要靠着妻子。

二來是範進多年沒能取得什麼了不得的功名,甚至傳聞他的秀才也隻是考官看他年老而可憐他的。綜合多種原因,胡屠夫對範進處處刁難,甚至有時會大打出手,人格辱罵。

範進中舉後為何會發瘋?把他的官職放到今天,你可能比他還瘋狂

除了家裡人的不待見外,同鄉人也瞧不起範進。同鄉人認為:一個快要過花甲的秀才,能有什麼出息,至今都不妄想及第必然是癡心妄想。在人人都不待見的情況下,範進也逐漸看清了事實。

直到在他考完他人生中第二十次考試後,這一切都發生了改變。範進第二十次考試出榜後,範進身邊的人都出現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得知範進中舉後,全鄉人都開始向範進道喜,就連胡屠夫也開始改口,稱他是好女婿,自己的眼光真不錯,而這隻是開始。範進對于在衆人口中得知中舉的消息感到十分的疑惑,認為這并不是真的。

範進中舉後為何會發瘋?把他的官職放到今天,你可能比他還瘋狂

可随後越來越多的人,地位越來越高的人向他道喜,他便越發的肯定心中人們口中的消息。一時間面對翻天覆地的改變,範進出神了,各路人都變了,這便是世态炎涼。

各種各樣醜陋的面容出現在範進眼裡,他有點分不清所謂的人情世故,這種種都是因為八股文而醞釀的醜惡。下一秒,範進瘋了。

清朝的官僚制

從這個角度去思考,可以得出範進因為社會的醜陋而瘋,但也存在着另一種可能——太興奮了。為什麼範進會興奮至瘋癫,這除了和他多年落魄最後成功的原因有關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平步青雲。

範進中舉後為何會發瘋?把他的官職放到今天,你可能比他還瘋狂

在範進中舉後,等待他的便是進士這個位置,也就是說範進需要為會試做準備。可這還沒有到進士,為什麼就如此興奮呢?這問題的解答,需要了解舉人這一身份的特點。

範進考舉的是廣東鄉試的第七名,也就是亞元,這看起來平平無奇的排名卻有着不小的好處。當時,考取舉人後次年可以享受朝廷的旅途報帳,前往京城的路上,舉人不需要為費用擔心。

除此之外,成為舉人後,不論是否可以在會試中考取優等名次都可以願就選者,考授推官、通判等。在這其中,舉人會被分為兩類人,這兩類人根據樣貌、體能、年紀做評價。

範進中舉後為何會發瘋?把他的官職放到今天,你可能比他還瘋狂

不同類型的舉人會有不同的官職,以此實作另類的階級。盡管範進已經有着五十四歲的高齡,但是他身為舉人的事實已經不可改變的,是以他步入仕途也是必然的結果。

在萬人的競争場中殺出重圍,并且身體和年紀都不占任何的優勢,在這樣的情況下,放在現代而言不誇張地講:難度隻比考清華高,不會低于考清華。

還有一點需要提及,舉人帶來的社會地位的改變。在清朝成為舉人後,人們都會從稱呼蓋世改變,将原本的稱呼改為“老爺”,并且面見較低的官員時,不用下跪磕頭。

範進中舉後為何會發瘋?把他的官職放到今天,你可能比他還瘋狂

如此一來,舉人在社會地位上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和變化。在這樣的情況和環境下,一個貧寒又快要接近絕望的範進能不瘋?就算是現代人也會因為當時舉人的身份而瘋狂。

小結

範進中舉看似是一個明朝年間平平無奇的小故事,但是卻暗中描繪了清朝時期八股文和科舉制度的扭曲和腐敗。本該是出于對知識向往而産生的求學心理,卻在封建的制度下發生了改變。

範進中舉後為何會發瘋?把他的官職放到今天,你可能比他還瘋狂

種種封建制度下營造出了惡劣的社會環境,而這一點也是清朝最終滅亡的根本原因之一。硬化人們的思想、加大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凡此種種都揭露了清朝皇權所謂的制衡之道,禍國之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