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年作家|知更:用青春筆法傳遞冬奧文化

青年作家|知更:用青春筆法傳遞冬奧文化

知更,本名劉家希,90後網絡文學作家,編劇。北京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協網絡文學青年創作骨幹教育訓練班學員。大學就讀于北京大學藥學院,碩士畢業于英國帝國理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主要作品有《雙生》《幸福在家理》《你睡了,我醒了》《英漂第五年》等。

作 者:張鵬禹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臨近,一批表現冰雪運動、傳遞冬奧文化的影視作品成為熒屏熱門,在網絡文學領域,更是湧現出30餘部以冬奧為題材的新作——唐家三少的《冰雪戀熊貓》、酒小七的《冰糖炖雪梨》、梧桐私語的《冰鋒》……其中頗引人關注的是,青年作家知更的《幸福在家理》。生在張家口、長在北京的知更,得知自己的家鄉将成為第24屆冬奧會舉辦地時,正在英國留學。畢業返鄉後,冬奧給故鄉帶來的巨變以及人們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讓她意識到,這座小城已今非昔比。擅長現實題材的她,用22萬字的篇幅,講述了冬奧來臨之際,主人公宋家理如何從一個“北漂青年”蛻變為家鄉小鎮緻富帶頭人的勵志故事。

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背景,從生活的平凡中尋找到閃光點

5年前,知更釋出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英漂第五年》。這是一部記錄知更在英國留學生活的散文集,刊發後受到不少網友好評。“可以說,我的寫作是從寫生活開始的,這奠定了我日後以現實題材為主的創作方向。經過幾年積累,我的兩部現實題材長篇小說《雙生》和《幸福在家理》得到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重點作品扶持并簽約出版,影視改編也在進行中。其他的作品如《你睡了,我醒了》《啤酒與牛奶》等,也都是現實題材的故事。”知更說。

知更認為,自己喜歡現實題材,是因為“能從生活的平凡中尋找到閃光點”。

“筆下的故事仿佛發生在我身邊,卻又比我的生活更精彩。我希望寫出的每個人物都是在現實生活中立得住腳的人,站在陽光下有影子的人。他們既要有普遍的代表性,又要适當擁有戲劇化的個性。他們不一定十全十美,但都有自己的思維和視角,而不是被寫作者操控的傀儡,因為這樣才能碰撞出更有趣的故事。我很享受在寫作時與人物交流的過程,甚至可以從筆下人物身上得到不曾有過的感悟。”知更說。

《幸福在家理》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背景,講述了剛剛步入而立之年的“北漂”宋家理的故事。宋家理在事業瓶頸、愛情流産的雙重打擊下陷入人生低谷,她辭掉工作,結束8年戀愛長跑,離開讓她夢想破碎的一線城市,重回家鄉冬奧小鎮。随着冬奧會一天天臨近,宋家理曾經的夢想也被一點點重築。她把老家的農家院經營成網紅客棧,帶領小鎮鄉鄰一起創業緻富。借着冬奧的東風,她和鄉親們一起将家鄉喜鎮打造成特色小鎮,自己也在追夢途中重拾幸福。

“我很喜歡主人公宋家理。在小說前半段,她是個丢在人群裡都不起眼的小北漂,也許我們每天在地鐵裡、馬路上都會與千千萬萬個這樣的女孩擦肩而過。但她卻比人群中的大多數都堅強、大膽。作為都市白領,一位堅守底線的設計師,她敢于掄起大錘把不合心意的一面牆砸出洞來;作為小鎮青年,她陷入泥濘的低谷,卻敢于坦然脫掉高跟鞋換上趿拉闆。人生不是一馬平川,也沒有注定的成敗。渺小的我們究竟是鹹魚還是錦鯉,需要自己決定。一個在人生路上敢于馳騁、敢于刹車、也敢于轉彎的人才是真正把控自己人生的人,是所有人羨慕的對象。”知更說,故事中的宋家理就是這樣的人。

冬奧會象征着夢想,主人公宋家理則代表着生活中平凡的你我他

作為出生在張家口、長在北京的青年,知更說對這次冬奧會“有種特别的家鄉情”:“時隔多年重遊張家口,看到城市的巨變和因冬奧帶來的巨大發展,我覺得這是小城的高光時刻,值得被記錄,尤其是人們對冬奧會的熱情和期待,更值得被書寫。”

知更認為,《幸福在家理》中,冬奧會象征着夢想,而“宋家理的家鄉喜鎮可以看作是代表着我們所有人的故鄉,主人公宋家理則代表着生活中平凡的你我他”。

“我在小說中設定了一些從看似不可能到最終成為現實的情節——誰能想到就是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小城,竟然有一天會在全世界的矚目中迎來冬奧;處在人生低谷的宋家理,在落魄回鄉時,又怎能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擁有一個客棧,成為家鄉發展的帶頭人……我希望通過這些故事,讓那些和主人公宋家理一樣處于人生迷茫期的朋友們看到希望。”知更說,宋家理的人生抉擇,可能也是很多青年正在經曆或者曾經經曆過的,希望這部正能量的作品可以給讀者帶來力量。

“每個人都有選擇人生的權利,不管是咬牙堅持還是轉身離去,遵循自己内心意願作出的決定才不會後悔。是該留在異鄉打拼,還是回到家鄉尋夢?究竟哪條路才是對的選擇,這個問題可能沒有一個準确的答案。”知更說。

作為一名成長在網絡時代的90後作家,知更認為,閱讀方式的多樣化讓傳統文學和網絡文學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創作題材也不再受限于文學載體。“二者最根本的差別隻是作品初始發行的管道不同——一個依托實體書,一個依托網絡。而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也可以在創作後期轉化為傳統紙質出版物。相比傳統讀物,網絡作品也有些特有的優勢,比如網絡作品可以在更新連載的第一時間得到讀者的評價和回報。而讀者的回報也會影響到作者的創作走向甚至劇情發展。相比傳統文學,網絡文學更友善在創作過程中與讀者互動,聽取來自四面八方的聲音。作者是以有機會更加貼近讀者——貼近讀者就是貼近生活。而作為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也更容易産生參與感——參與其中更容易産生共鳴。”

相比傳統文學的出版發行,網絡文學作品的發行周期更短,傳播範圍更廣。正因如此,在聚焦冬奧會這樣的社會熱點話題時,具有很強的時效性。網絡作家可以在第一時間捕捉話題,把握熱點,準确地契合讀者的閱讀需求。同時,作品的傳播也可以反過來擴大冬奧的宣傳力度,讓“全民奧運”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網絡時代為現實題材創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間,而網絡文學也讓冬奧這樣的現實話題得到讀者的更多關注,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但知更也深知,從現實題材的特質出發,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宗旨上并沒有很大不同。“作為一位青年網絡作家,我力求讓筆下的人物更好地貼近生活,直面現實中的心靈困境,在切中社會熱點和人群痛點的前提下,和讀者一起探尋出一條披荊斬棘、打怪通關之路。”知更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