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腦科學家證明:經常催孩子,孩子會越來越笨,到底有多可怕

腦科學家證明:經常催孩子,孩子會越來越笨,到底有多可怕

不催、不吼、不罵,允許孩子慢慢來,這才是為人父母最深的愛。

作者 | 楓子

寒假才過兩三天,閨蜜就被兒子氣進醫院了。

她兒子是個慢性子,做什麼都磨磨叽叽的,這不,一天下來才寫了5道計算題,抄了3行生字,奧特曼倒是畫了好幾頁!

吃飯時,他倒是早早在桌前等着了,可他吃飯時總是東張西望,一吃就是兩小時,好不容易吃完了,不是跑去吃水果,就是跑廁所。

氣得閨蜜一把把兒子拎到了課桌前,盯着他趕緊寫作業。

可這依舊不妨礙兒子玩鉛筆,摳橡皮,撓癢癢……

不管她怎麼歇斯底裡地催,兒子就是一副懶洋洋的樣子。

腦科學家證明:經常催孩子,孩子會越來越笨,到底有多可怕

最後,兒子的作業沒寫多少,她的血壓倒是蹭蹭上漲了不少,把自己氣得頭疼胸痛。

留言區,不少媽媽表示自己家也天天上演着這樣的“兵荒馬亂”,孩子穿衣慢、走路慢、起床慢,什麼都慢半拍。

但其實有時孩子磨蹭,真的不是孩子的錯。

心理學上,大人與孩子的生活節奏、生理節奏以及生命節奏都是大不相同的。

日本精神科醫師水島廣子指出,父母經常催促孩子,會對孩子造成很多負面影響。

孩子磨蹭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停地催,催,催。

腦科學家證明:經常催孩子,孩子會越來越笨,到底有多可怕
腦科學家證明:經常催孩子,孩子會越來越笨,到底有多可怕

催孩子,會“偷走”孩子的智力

曾在網上看過一個心理醫生分享的故事。

一位媽媽帶着10歲的兒子來看病,言語中特别焦慮:

媽媽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老師多次反映孩子上課走神,在家也是,客廳一點動靜他就分心。

而且,孩子寫作業特别馬虎,10道錯題有9道是粗心大意導緻的;

平常不愛思考,做啥都應付了事。

一番談話和測試下來,醫生發現孩子身上的問題都是被媽媽“催”出來的。

原來,兒子寫字很慢,别人都寫完出去玩了,他才寫了一半。

兒子還有輕微的強迫症,做題目時喜歡反複驗算檢查,直到确認無誤後才繼續下一題。

為了改掉兒子的毛病,每次兒子寫作業,媽媽就在旁邊不停地催:

“快寫!趕緊!下一題了!”

在媽媽的催促下,兒子的速度提上去了,可成績卻不升反降,以前的兒子雖然做題慢,但正确率卻有90%。

而現在,他隻要一做題,媽媽的聲音就在耳邊回蕩,讓他無法專心解題,無法深入思考。

媽媽的催促,不僅沒有幫助孩子提高效率,反而正在慢慢毀掉孩子大腦的專注力,導緻成績越來越差。

腦科學家林成之就曾證明:

“快點”是培育聰明大腦與培養專注力的禁語。

這是因為,0-6歲,是孩子大腦“高速發展”期。

而7-12歲,則是大腦發育關鍵期,每天都有數不清的神經元在建立連結,數不清的突觸在生成,更有數不清的資訊經由五官輸入大腦。

父母的催促,讓大腦活動大受幹擾,慌亂之中,大腦隻收到這樣的訓示:

現在正在做的事,不要花時間去做,趕緊把它搞完。

于是大腦切斷(腦)資源,轉而忙别的事去了,孩子也失去思考與探索的機會。

久而久之,孩子便養成了做事不動腦的壞習慣,大腦向上成長的空間窄了,智力的分化就出現了。

試想一下,要是你工作或學習時,旁邊一直有個聲音在催促你快點,也會覺得腦袋發緊,大腦一片空白吧。

大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大腦尚未完全發育的孩子呢?

其實磨蹭不是問題的根源,催促才是。

用大人的速度和要求去苛責孩子,不僅打亂了孩子的節奏,還幹擾了孩子的專注。

孩子“越催越笨”,從來不是一句玩笑話。

腦科學家證明:經常催孩子,孩子會越來越笨,到底有多可怕
腦科學家證明:經常催孩子,孩子會越來越笨,到底有多可怕

催孩子,會“催走”孩子的積極性

《超級育兒師》中,有一個叫柏辰的男孩,特别愛磨蹭。

經常要媽媽催好幾遍,他才會慢悠悠掏出作業本,但沒寫幾個字,他就開始東張西望。

媽媽不催,他就不動,媽媽催一下,他就動一下。

而這一幕,像極了平時催孩子的我們,孩子一拖延,我們就下意識地催他。

當孩子對父母的催促習以為常後,催的效果就會降低,于是我們加大力度,越催越頻繁。

結果卻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越來越吃力,孩子也變得越來越磨蹭。

家長的催促看似是為了孩子好,實際上卻破壞了孩子的主動性。

樊登老師也表示,催孩子,根本無助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隻會讓他養成把媽媽當成鬧鐘的習慣,凡事都依賴父母。

除了行為上的消極抵抗,父母密集的催促,還會引發孩子心理上的消極報複。

也就是心理學上的“超限效應”,如果刺激過多、過強,或者作用時間過久,就會引起不耐煩,或者逆反的現象。

兒童心理咨詢師張傑講過一個案例,媽媽催孩子寫作業,但兒子全當沒聽見,自顧自在床上打滾兒。

媽媽的話多了,兒子索性把被子蒙在頭上,媽媽盯着他不讓玩,他就扔東西。

媽媽吼着催他,甚至動手抽了他一頓,男孩撇嘴哭了兩下,就是不寫作業。

媽媽急得咬牙切齒,卻又無可奈何,已經晚上8點了,男孩卻始終隻字未寫,原本就半小時的作業,硬是耗了一天。

其實,被催促的孩子,不管是事事不主動地“依賴型”,還是專門和父母對着幹的“反叛型”,背後都指向了同一種态度:非暴力不合作。

心理學教授Tim Pychyl曾指出:

拖延是孩子的一種情緒調節問題。

我們有理由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奔着好去的,可父母一味的催促,會讓孩子感受到不被信任的同時,失去了自主掌控權。

磨蹭,便是許多孩子表達自己不滿的方式。

其實,沒有天生磨蹭的孩子,隻有不懂閉嘴的父母。

父母的焦慮,會像一個詛咒一樣,一點點扼殺掉孩子的積極性。

而一個做事沒有積極性的孩子,他的未來隻會越走越窄。

腦科學家證明:經常催孩子,孩子會越來越笨,到底有多可怕
腦科學家證明:經常催孩子,孩子會越來越笨,到底有多可怕

與其催孩子,不如這樣做

《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一書中指出:

磨蹭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

家有磨蹭的小孩,父母不妨先忍住急性子,換個方法引導孩子。

1. 歸還主動權

歌手張芯在談及孩子磨蹭這一話題時,曾給出一個很好的建議:讓孩子做主。

她說:

“我們會問她,你是打算七點三十寫呢,還是七點四十寫,寫什麼你自己選。

她就會覺得她受尊重,主動性就出來了。”

這是因為,當孩子面對催促時,大腦接收到的資訊是“指令”和“控制”,是以大腦首先輸出的資訊其實是“拒絕”,而不是“行動”。

但當父母把決定權歸還給孩子時,孩子覺得受到了重視,自然無需用磨蹭來消極反抗,而且還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

是以,家長不妨換種方式和孩子交流,比如:

孩子拖延着不肯出門,你可以問他:

“今天你是想穿這雙藍色的還是紅色的鞋?”

這樣,孩子穿完鞋就可以直接出門了。

孩子吃飯慢,你可以問他:“等會吃完飯你想幹什麼?”

對接下來的事有所期待,孩子便不會一直磨蹭下去。

腦科學家證明:經常催孩子,孩子會越來越笨,到底有多可怕

2. 給孩子正面回報

樊登老師曾說,塑造一個人的行為最有效的時機是在他做對事的時候,而不是在他做錯事的時候。

有一次,他的兒子要參加同學會,他在家穿戴好後,就催爸爸快點,要不然會遲到。

樊登老師借由這個契機和嘟嘟說:

“嘟嘟,你知道嗎?

你身上有一個素質爸爸很欣賞,就是不喜歡遲到。”

“不遲到代表着對别人的尊重,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生活,都希望跟尊重自己的人打交道,是以不遲到會很受大家的歡迎,這是一個好習慣。”

後來,嘟嘟出門一直沒有拖拉過,每次都很守時。

而這也就是心理學上的“行為強化”。

孩子拖拉磨蹭時,父母一直催催催,其實是一種負面強化,反而固化了孩子磨蹭這一行為。

反之,當孩子做得快、或進步時,進行及時的表揚,就是正面強化。

3. 巧用番茄鐘法

心理學研究認為,5—6歲兒童注意力集中時間為10—15 分鐘,7—10歲約為15—20分鐘,10—12歲約為25-30分鐘,12歲以上能持續30分鐘左右。

也就是說,長時間做一件事,孩子出現磨蹭,走神,注意力差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家長可以通過“番茄鐘法”,把任務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标,讓孩子集中學習25分鐘,然後休息5分鐘,如此視作一個“番茄”鐘。

番茄鐘的設定,可以幫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讓每段學習都能高效率完成。

然後通過給大腦喘氣的時間,幫助孩子調整狀态重新投入學習,由此形成正向循環。

4. 自然後果法

山東有一個女孩上學非常磨蹭,每天要爸爸各種催促才能踩點到校。

最後爸爸受不了了,陪着女兒一起磨蹭,讓她自己去承擔遲到的懲罰。

果然,女兒看着磨蹭的爸爸反而着急起來了。

女兒一路狂奔到學校,但還是遲到了,在校門口急得掉眼淚。

第二天,天還沒亮女兒就自覺起床了……

講100個道理,都不如一次教訓來得深刻。

自然後果法,就是要讓孩子切身體會拖延帶來的後果,進而學會調整自己的行為和節奏。

隻有學會承擔責任和後果,孩子才能學着自覺自律起來。

腦科學家證明:經常催孩子,孩子會越來越笨,到底有多可怕
腦科學家證明:經常催孩子,孩子會越來越笨,到底有多可怕

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

“一個有拖延習慣的兒童背後,總有一個事無巨細為其整理收拾的人。”

為人父母,我們首先要學會閉嘴和放手。

我們放下焦慮,孩子才有時間成長。

我們退後一步,孩子才有空間發展。

畢竟,教育本身就是一個“三分教,七分等”的過程。

沒有立竿見影的教育,隻有跌跌撞撞地成長。

讓我們蹲下來,從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他,幫助他,孩子才能從外驅變成内驅,一點一點快起來。

讓我們慢下來,給孩子機會去掌控自己的人生,孩子才能從他律變成自律,自主起來。

假以時日,相信我們的孩子會成為翺翔于天際的雄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