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将要進入幼稚園,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的分離焦慮?

媽媽重返職場,孩子将要進入幼稚園,都意味着家長将要面臨一個重大挑戰——分離焦慮。

面對分别時孩子的哭鬧,很多家長的做法通常是這樣——

1.悄悄溜走。這大概是最常用的,趁着空當将哭鬧的孩子塞給帶孩子的老人,媽媽找機會立刻閃人。

2.用禮物“賄賂”。告訴孩子一會兒下班就給他買個小蛋糕,讓他别哭了。

3.講大道理,暗中給孩子“施壓”。“不上班怎麼給你買玩具呢?”“不賺錢怎麼養你?”

但這些暫時轉移注意力或者強迫接受的方式,并不能讓孩子真正了解分離是暫時的,自己是安全的。由此産生的長時間焦慮,不但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也會引起他生理上的應激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免疫力。

孩子将要進入幼稚園,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的分離焦慮?

網上有篇文章說,幼兒一生中最大的“分離焦慮”是在幼稚園産生的。

對幼兒來說,和父母分離是一次重大挑戰,也是他必然要經曆的第一次“心理斷乳期”。

當媽媽重返職場,孩子将要進入幼稚園,家長該怎麼處理孩子的分離焦慮?

年糕媽媽在《你的親子關系價值千萬》告訴我們,處理孩子的分離焦慮,讓孩子獲得情緒支援,最簡單明确、最有效,且比較通用的方法是“三步法”。

第一步,無論多難,都一定要和孩子正式告别。“媽媽/爸爸不會突然失蹤”,對孩子來說是更安心的感受。

第二步,試着說出孩子的感受。

比如,“我知道你現在有點難受,但媽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我會在下午六點鐘準時回家”。

第三步,“遵守諾言”,準點回家,陪伴孩子。

對于分離焦慮比較嚴重的孩子,年糕媽媽推薦采用“遊戲”的方式來解決。

遊戲力育兒創始人、美國的科恩博士有個案例:有個男孩上幼稚園之後出現嚴重的分離焦慮,會在幼稚園哭一個上午。他媽媽就用了一個辦法來應對:在家玩“上學遊戲”。

準備:樂高或積木

時間:15分鐘

過程:

1.媽媽先陪寶寶用樂高或積木搭出一個“家”。

2.找兩個人物玩偶,媽媽拿一個,寶寶拿一個。

3.媽媽和寶寶用玩具道具在積木或樂高搭出來的“家”裡,扮演真實生活中的角色。

在遊戲中,媽媽扮演的角色要跟寶寶扮演的角色說再見。

孩子将要進入幼稚園,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的分離焦慮?

4.在遊戲中媽媽引導孩子說:“媽媽,我不要你走!”

5.媽媽先安撫、認同寶寶的情緒,也可以拿着手裡的玩具小人兒,跟寶寶手裡的玩具小人兒模拟再見。

6.媽媽要用一個大大的擁抱來結束告别儀式。擁抱完以後,媽媽就要真的離開噢,千萬别感到舍不得又回去,這樣隻會加深寶寶的困惑。

在遊戲過程中,讓孩子慢慢找到“和媽媽在一起”“和媽媽分開”之間,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聯結、獨立之間的平衡點。經過幾次這樣的遊戲之後,孩子将會漸漸适應幼稚園的生活。

這就是一個通過遊戲的方式充分滿足孩子聯結需求的經典案例。

作為家長,幫助孩子完成“心理斷奶”,最重要的還是平時給予孩子充分的情感關注,在他需要時及時、積極地給予回應。平時“情感賬戶”充足,才能在面臨暫時欠費時有充足的消費額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