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前天中午吃了啥?忘記了或許是個好事……

出品:科普中國

制作:徐達(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

監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資訊中心

現在!馬上!回想一下自己前天中午吃的是什麼。

……

如果你一下子想不起來,那麼……恭喜你!

等等,為啥要恭喜?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因為忘記資訊而懊惱,幻想着要是能做到過目不忘該多好啊!為什麼我們進化出了能夠進行複雜推理的大腦,卻沒有進化出更強的記憶力呢?

前天中午吃了啥?忘記了或許是個好事……

圖檔來源:veer圖庫

遺忘,或許也是我們的“超能力”

其實,我們更應該慶幸我們擁有遺忘的能力,因為遺忘可以降低記憶帶來的認知負荷,使認知更加高效,這是能力有限的認知系統高效工作的有益副作用。也許從幾個例子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Solomon Shereshevskii是一位記者,他具有人們“夢寐以求”的過目不忘的能力。他能輕松地記一長串數字,但卻發現不了這串數字的規律。他的腦海裡充滿了各種孤立的事實,卻不能歸納出一些共同的模式,将它們組織起來,這導緻他不能了解隐喻、明喻、詩歌,甚至複雜一點的句子。

世界記憶大師,多米尼克·奧布萊恩,是全球公認的記憶天才,憑借自創的記憶方法,8次衛冕世界記憶錦标賽。他憑借準确地記憶一共54副撲克(2808張牌)的排列順序(隻記錯了8張),還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前天中午吃了啥?忘記了或許是個好事……

多米尼克·奧布萊恩(圖檔來源:Worldkings.org)

但他的閱讀了解能力比常人要低很多。閱讀的時候,每一個單詞好像都從書本上跳出來一樣,他必須用手指着單詞一個一個地閱讀,否則就很難讀下去。聽課的時候,他很難集中注意力,會不由自主地開小差……

這其實也是當下人工智能面臨的困境:難以抽象和泛化。也許正是我們犧牲了一部分的記憶,才有了獨一無二的歸納和抽象思維。

不過,“提升記憶力”仍然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标。那麼我們的記憶力有哪些類型?又有哪些小技巧可以幫助我們記憶事物呢?

記憶類型的劃分:長期記憶和短期記憶

記憶容量是指可以同時維持記憶的資訊的多少。超過記憶容量,記憶的資訊就會發生丢失。為了探究人類的記憶容量限制,科學家們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也讓我們對于記憶有了更直覺的了解:我們的記憶按照時間尺度來劃分,可以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

短期記憶一般隻持續幾秒鐘的時間,記憶容量十分有限,一般人在4左右,而像《夏洛特煩惱》裡的馬冬梅鄰居大爺隻能記住“馬冬梅”中的兩個字,他的短期記憶容量就是2。

前天中午吃了啥?忘記了或許是個好事……

圖檔來源:電影《夏洛特煩惱》截圖

而如果一段資訊被反複記憶,則可以轉化為長期記憶。長期記憶的容量相比短期記憶要大得多,我們習得的知識和技能以及過去的經曆都屬于長期記憶。盡管也可能會被遺忘,但目前并沒有發現長期記憶有明顯的容量限制——它可以陪伴我們至人生結束。

前天中午吃了啥?忘記了或許是個好事……

短期記憶向長期記憶的轉化過程,且短期記憶不通過重複加強會被遺忘(圖檔來源:改編自opentextbc.ca)

忘記了怎麼辦?那就讓大腦猜一個!

在一些記憶實驗中,即使被試沒有記住目标,但完成任務的正确率仍然比完全靠随機猜測高。進一步分析發現,被試者能夠根據以往的經驗推測出機率最高的選項,提高了正确率。

這種政策稱為“可用性啟發法”,人類決策的啟發法研究最初由西蒙(Herbert A. Simon)提出,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和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兩位心理學家發展了這一理論。

啟發法采用實用的方法或自我發現任何方法來解決問題,不能保證最佳、完美、合乎邏輯或合理,但能快速解決問題。

啟發法的前提是承認有限理性,不求最優解而是尋求滿意解。例如,給定一段小說,讓被試者回憶其中k開頭的詞和k為第三個字母的詞哪個多,大部分人都認為k開頭的多,但事實上後者是前者的兩倍。這是因為想起k開頭的詞比想起k是第三個字母的詞容易。簡而言之,你的記憶産生了一種帶有偏見的資訊樣本。啟發法常常是一種心理捷徑,可以減輕做出決定帶來的認知負荷。

想增強記憶力,那就試試這個辦法

當然,記憶是可以通過訓練增強的。其中一種比較著名的助記法稱為“記憶宮殿”。

首先在腦海裡想象出一個熟悉并且充滿細節的場景,比如你居住的街道,然後将要記憶的對象和場景中的位置綁定。

比如要記憶一串詞語:面包、椅子、石頭、汽車、課本、玻璃、勺子、台燈、鮮花、寶劍……可以将它們放到你熟悉的街道上:街道的拐角有一大塊面包;拐角處的幼稚園門口有一把椅子;公共汽車站有一塊石頭……

接下來要記住這些詞語,你隻要想象你在熟悉的街道上閑逛,并在路上遇到了這些物體……記憶宮殿的強大之處在于,一旦将記憶的對象和空間位置綁定在一起,即使你打亂記憶對象的順序,你也可以根據記憶裡對應的空間位置參照還原出來。是以,要建立記憶宮殿,關鍵要選擇那些醒目的視覺圖像來表示記憶對象。

前天中午吃了啥?忘記了或許是個好事……

記憶宮殿的建立過程(圖檔來源:改編自ChessBase)

記憶宮殿的原理有待深入研究,有人從進化的角度提出了可能的解釋:我們記憶事物的神經元起源于用于空間導航的位置細胞,把資訊和位置聯系在一起記憶或許更加自然。

不過,記憶宮殿也需要長時間的練習,并且維持這些記憶也需要占據大腦的認知資源。

網絡時代,我們沒辦法,也沒有必要記住所有的知識以及所見所聞,畢竟網際網路可以随時幫我們查閱,但我們也不能完全依賴網絡,不鍛煉自己的記憶。

參考文獻:

Ma, W.J., Husain, M., Bays, P.M. Changing the concept of working memory. Nat. Neurosci. 2014.

Sims, C. R., Jacobs, R. A., & Knill, D. C. An ideal observer analysis of visual working memory. Psychological Review 2012.

Daniel Kahneman. Thinking, Fast and Slow.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Gy rgy Buzsáki. The Brain from Inside Ou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odrigo Quian Quiroga. The Forgetting Machine. BenBella Books, Inc. Dallas, TX.

前天中午吃了啥?忘記了或許是個好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