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2年,名将戴安瀾在緬甸犧牲,他的3個得力幹将後來如何?

1942年2月,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損失慘重。國軍方面,原以為隻要保障滇緬交通線暢通無阻就完成戰略目标了,卻忽略了英軍的陰謀。他們不過是想找個掩護他們撤退的擋箭牌,再加上原本以為隻有一個的日軍師團,臨時又增加了兩個,過度信任盟軍和輕敵讓10萬遠征大軍傷亡大半。危亡關頭,杜聿明率第五軍緊急撤回國内,由所屬的200師負責斷後。5月,200師師長戴安瀾在掩護大部隊撤退途中中彈犧牲,年僅38歲。消息傳回國内,舉國哀痛。

1942年,名将戴安瀾在緬甸犧牲,他的3個得力幹将後來如何?

戴安瀾帶領的200師原是蔣介石的嫡系,在缺乏先進裝備的年代卻獨樹一幟地被格外厚待,是國民政府唯一公開承認的機械化師。該師下設598、599、600三個團,團長也全都是精心挑選出來的得力幹将。撤退回國一戰中,戴安瀾不幸壯烈犧牲。危急關頭,他的三位得力幹将又是如何突破重重包圍,率領部下回國的呢?後來如何?

1942年,名将戴安瀾在緬甸犧牲,他的3個得力幹将後來如何?

598團團長鄭庭笈

鄭庭笈出身黃埔軍校,抗日戰争時期參加了著名的昆侖關戰役。1942年2月,他以598團團長的身份跟随戴安瀾出征緬甸;5月,200師接到上級指令負責大部隊撤離的斷後任務,不久後該師陷入了日軍的重重包圍中。

1942年,名将戴安瀾在緬甸犧牲,他的3個得力幹将後來如何?

師長戴安瀾于26日不幸中彈,臨終前囑托由鄭庭笈負責指揮部隊突圍回國。6月2日,鄭庭笈不負使命帶領殘餘部隊沖出了敵人的最後一道防線,回到國内。此戰讓他一戰成名,也是以晉升為200師副師長。

599團團長柳樹人

柳樹人,貴州安順人,黃埔五期畢業。畢業後就一直在第五軍服役,參加過台兒莊大戰、昆侖會戰。1942年随軍開赴緬甸,參加了著名的同古會戰,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與日軍激戰12天,并重創日軍。

1942年,名将戴安瀾在緬甸犧牲,他的3個得力幹将後來如何?

撤退途中聽聞師長戴安瀾負傷,遂率軍前去救援,不幸被日軍伏擊,壯烈犧牲,一同犧牲的還有他的副團長劉傑。柳團長每次上陣都是沖鋒在最前線,為此還多次受到師長的批評,教導他指揮官首要任務是做好戰略指揮。按照當時國民政府相關規定,師長級别以下的軍官陣亡後就地安葬,是以後來他也未能魂歸故裡。

600團團長劉少峰

戴師長重傷不治後,劉少峰團服從師長臨終指令,配合598團突圍回國,同時将戴師長的骨灰安然帶回國内。第一次遠征軍的失敗讓他倍覺屈辱與窩囊,勢要為師長報仇。

1942年,名将戴安瀾在緬甸犧牲,他的3個得力幹将後來如何?

此後,他一直沒有離開第五軍,直到1944年8月等來了再次出征緬甸的機會。這一次,他出任加強團團長,率部參加了滇西大反攻,完成了一雪前恥的夙願。次年2月,勝利凱旋。

參考文獻:《戴安瀾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