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全職媽媽,一個不斷實作自我價值的全職媽媽。拒絕焦慮,拒絕“内卷”,輕松育兒,理性對待婚姻生活,寬容應對婆媳關系,希望我的一些觀點能夠讓你豁然開朗,能夠帶給你正能量,解決你的現實問題。
文|家有小甜椒兒(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在我現有的經曆和認識中,每個自己帶孩子的全職媽媽,如果能夠把寶寶帶好,同時能夠兼顧一下自己的事業或者是興趣愛好,已經算是時間管理大師了。
我自認為,自己也算是一個優秀的時間管理大師。
寶寶11個月的時候,辭掉工作,成為了全職媽媽,一邊帶娃一邊寫稿子,兼顧了自己的事業,不至于被職場甩在後頭。
每天寫稿子的時間集中在寶寶午睡的時候,其餘時間做家務、陪伴寶寶,兼顧做飯。
在帶娃這方面,每次聽到小區裡的媽媽或者是阿姨們抱怨的時候,我都沾沾自喜,畢竟自己在帶娃方面自認為遊刃有餘,還能讓寶寶學習了不少的基礎禮儀,帶寶寶玩拼圖、玩積木,帶寶寶感受語言環境,讓她盡量可以接觸到雙語。
一直到看到這些“真正的牛人”媽媽,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時間管理大師。
跟這些養幾個孩子的日本媽媽相比,自己簡直什麼都不是。

29歲媽媽懷上第9個孩子,生活被安排得井井有條
豪門兒媳婦生幾個孩子都不能作為參考,不管是豪門兒媳婦還是女明星們,真正自己帶孩子的是極少數,大多數人都是靠育兒嫂或者是專業保姆帶娃。
真正厲害的媽媽,完全是自己帶娃,自己安排家庭生活。
日本有個29歲的媽媽一個人同時照顧8個孩子,又懷上了第9個孩子,生活被安排得井井有條,是以備受關注。
這個媽媽和孩子們的爸爸是通過相親認識的,當時媽媽16歲,爸爸18歲。
第二年兩個人結婚之後,就生下來第一個寶寶。
不要覺得稀奇,日本目前的法定結婚年齡是18歲,之前女孩子的法定結婚年齡是16歲。
在日本有種現象,要麼年輕人不婚不育,把“宅生活”進行到底,要麼就是不停生育。
不過總體來說,還是不婚不育的年輕人占據了上風,是以日本的生育率才如此之低,老齡化才如此嚴重。
再說回這個媽媽,自從生下第一個孩子,她就沒有停止過,一直到現在懷上了第9個孩子,她如今一個人要照顧8個孩子。
老公是建築師,一年收入500萬日元,基本上是月光,養這些孩子的花銷太大了。
為了讓生活富裕一點,媽媽帶娃之餘拍攝視訊,然後剪輯,發送到社交平台上,緩解了家庭的經濟壓力。
一邊帶娃一邊工作,還養了8個孩子,那居住環境會亂到什麼程度?
恰恰相反,孩子們的生活環境相當整潔了,每個孩子都被照顧得非常好,看到家居環境和孩子們的衣着打扮,用遊刃有餘來形容這個媽媽的日常,非常貼切。
每天三頓飯,就是一個大工程,據這個媽媽拍攝的視訊顯示,一頓餃子就要包上200多個。
給8個孩子準備餐食,實在是一個大工程,但是媽媽依然能夠保證孩子的餐食營養均衡,讓孩子們茁壯成長。
這個媽媽才是最優秀的時間管理大師啊。
每一個“時間管理大師”媽媽都很難有私人時間
盡管這個媽媽說,雖然有這麼多孩子,但是她和老公從來沒有吵過架,兩個人感情很好,因為她和老公很重視私人相處。
有8個孩子,還能有私人相處的時間嗎?
如果有,大概也隻是孩子們都睡下以後吧。
而勞累了一天的媽媽,大概也沒有多少時間留給老公了。
這個媽媽能夠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的另一個原因,是延長了戰線,她每天睡眠時間隻有5~6小時,睜開眼睛就是在忙碌。
而在忙碌的十幾個小時中,都是在為孩子忙碌,為家庭忙碌,很少有個人的時間。
不要羨慕這些“時間管理大師”,這些時間管理大師的成就是建立在完全犧牲個人的時間和愛好上面的。
應該沒有多少女孩子能夠做到這一點。
養孩子的多少,還是基于現實
如果家裡生活條件好,存款上千萬,在政策允許下,喜歡的孩子當然可以多生,完全沒有問題。
但是如果家庭生活條件一般,兩個人都是工薪階層,屬于中産階級,或者是家庭收入更少,生孩子的多少就不能單憑喜好了,還是要優先考慮家庭現實情況。
人的追求是不同的,我們不能隻看表面上的美好,鏡頭之外,有多少心酸是别人看不到的。
我們更不能以日本的媽媽作為榜樣了,日本很多女性還是以家庭和丈夫為主,忍耐性還是很高的。
現在這個時代,家長都在力争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的背景下,比拼的不是孩子的多少,比拼的是養育孩子的付出和孩子的未來。
盡管現在已經開放三胎了,但是對于大多數年收入20萬左右的家庭來說,如果生活在大城市,養育一個孩子就夠了,最多養育2個孩子,真的不能太任性了,否則即便有再好的時間管理能力,最後心酸的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