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5年,許世友特批一位國小校長保留軍籍;該校兩任校長還是将軍

1955年,許世友特批一位國小校長保留軍籍;該校兩任校長還是将軍

撰文 | 夏西

1950年,華東軍區進行了大規模整編,組建了上司機構和各兵種。這時,有一項迫切的工作擺在了軍區上司的會議桌上,那就是不少幹部和烈士的子女已經到了或者過了入學的年齡,需要建一所國小來供他們讀書。

華東軍區把這項重要的工作交給了周貫五負責。他當時是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周貫五對辦學非常重視,親自召集會議進行了研究,又派人前去選址,最後組建了華東軍區幹部子弟學校,由組織部副部長鮑奇辰兼任校長。

鮑奇辰是山東臨清人,參加革命前曾在家鄉當過國小教員,後來又前往革命聖地延安,進入陝北公學學習。

鮑奇辰是華東軍區幹部子弟學校的第一位将軍校長,1955年,他被授予了大校軍銜,1961年又晉升為少将軍銜。

而這所國小的第二位将軍校長,就是負責組建學校的周貫五。當時,周貫五并沒有想到自己會做一位國小校長,早在一年前的1949年底,周貫五在渡江戰役後奉命南下。華東局找到他,希望他留下建一所革命大學,他沒有同意,便向陳毅司令員請求要回到部隊裡去,得到了準許,卻沒想到最後卻當上了國小校長。

1955年,許世友特批一位國小校長保留軍籍;該校兩任校長還是将軍

原來,鮑奇辰任校長後不久,華東軍區幹部管理部成立,周貫五任第二副部長,華東軍區幹部子弟學校也移交給了幹部管理部,周貫五也就順理成章地兼任了學校校長。

周貫五是江西吉安縣人,是個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的老革命,小時候念過幾年私塾。他在兼任校長時,經常來到學校,要求學生一定要德智體全面發展,不能“讀死書,死讀書。”

1953年,華東軍區幹部子弟學校準備更名為南京衛崗國小,脫離軍隊編制,一些教師想不通。周貫五親自到學校作報告,給教師們做工作,最後大家都接受了學校改名。

這年六月一日,周貫五特意打電話給陳毅司令員,請他來學校與全校師生們共度兒童節,陳毅欣然前往。不久,周貫五調往浙江軍區工作,也就沒有再兼任衛崗國小校長。

1955年,周貫五被授予中将軍銜,成了南京衛崗國小的第二位将軍校長。

随後,劉仁卿做了一段時間的校長。這時,學校發生了一起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半數以上的學生上吐下瀉,還有二十多人被送往醫院救治,最後也沒有查出來是什麼原因。

當時,衛崗國小的管理非常困難。這裡的學生不是幹部子弟就是烈士遺孤,平時也沒有人限制,個個都是脫缰的野馬,出了不少調皮搗蛋的“刺頭”學生。

而學校又處于荒郊野外,出了後門就是梅花山,完全就是自然環境,樹多林密,人迹罕至,校園裡的路燈也很少,半夜時分,不僅到處傳來陣陣貓頭鷹的叫聲,甚至還能聽到不遠處的狼嚎,有些孩子膽小,害怕得無法入睡。

1955年,許世友特批一位國小校長保留軍籍;該校兩任校長還是将軍

到了1955年,衛崗國小又有2000多名部隊幹部的子女要入學,這讓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大傷腦筋。他知道這些“小馬駒”們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如果沒有一位鎮得住的校長,很可能會鬧出什麼亂子來。

這時,許世友一下子想到了姜希淑。别看他的名字比較秀氣,他卻是一位典型的山東大漢。1938年,17歲的姜希淑報名參加了八路軍,與後來擔任了國防部長的遲浩田曾經是在一個鍋裡掄大勺的戰友。

姜希淑作戰非常勇敢,又膽大心細,是許世友非常欣賞的一員戰将。這時候,他的任命已經下達了,讓他去擔任南京軍區後勤管理局副局長。

就在姜希淑準備走馬上任時,許世友親自找他談話,開門見山地對他說:“後勤管理局你就不要去了,去當衛崗國小校長,你是最合格的人選。”

姜希淑愣了一下,也沒有多想,更沒有去考慮職務降了多少的問題,隻向許世友提出了一個要求:我自小父母雙亡,是個孤兒,部隊就是我的家。如果讓我脫了軍裝,我老姜就沒有家了。

許世友聽了,大手一揮,當即拍闆定了下來:保留你的軍籍。

1955年,許世友特批一位國小校長保留軍籍;該校兩任校長還是将軍

于是,姜希淑便二話沒說,當即背着行李,扛着一把擦得铮亮的獵槍,又牽着一條黃毛獵犬,來到了衛崗國小,當上了一位國小校長,一幹就是十年之久。

許世友的眼光果然獨到。姜希淑到了學校後,首先便定下了一條規定:不許一個人活動。他自己則四處巡邏,保護學生們的安全。

這樣,學生們的心一下子安定了下來,雖然晚上還有貓頭鷹叫和狼嚎,可是大家一看到穿着一身軍裝,儀表威嚴的姜希淑,心裡也就不再害怕。而那些搗蛋的“刺頭”學生,早就知道了他在戰争年代的種種英雄事迹,也都變得服服貼貼。

當時,國家供應非常困難,衛崗國小雖然有南京軍區補貼,但要保障2000多個孩子的吃喝,還是很不寬裕。而且,學校裡還有二三十個烈士的子女。

每逢周末和節假日,部隊幹部子女都回到了家裡,隻留下這些烈士遺孤待在學校。姜希淑便讓夫妻劉志遠把這些人全部喊來家裡,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子女一樣看待。

姜希淑和劉志遠生了三個孩子,生活本來也不寬裕,其實,當時就算有錢,也沒處去買魚買肉。于是,每天早上,姜希淑總是很早起床,不是扛着獵槍去紫金山上打兔子、獐子和野雞,就是去紫霞湖裡釣魚,好不容易弄回來一些獵物,他都讓劉志遠精心地保留好,等到星期天和節假時,給孩子們改善夥食。

1955年,許世友特批一位國小校長保留軍籍;該校兩任校長還是将軍

時間一長,這些烈士遺孤都把這裡當作了自己的家,喊姜希淑做爸爸,喊劉志遠為媽媽。

1965年,衛崗國小撤校。這時,姜希淑在這裡當校長,已經整整十年了,在這十年裡,他雖然保留了軍籍,卻一直是個團級幹部。昔日的戰友,早就提拔的提拔,升官的升官了。

可是,姜希淑心裡并沒有怨言。在學校撤校後,他又被任命為南京軍區政治部副秘書長。在1982年離休時,經準許享受了副軍級待遇。這裡要說一句的是,姜希淑的老戰友遲浩田,這時已經擔任了副總參謀長。

姜希淑離休後,那二三十個已經長大成人的烈士子女,幾十年如一日,每年都會來看望他們,還是像以前那麼爸爸長爸爸短地叫着,這讓姜希淑感到無比的欣慰。

後來,年老的姜希淑中風躺在床上,活動不便,這幾十個孩子又輪流前來看望、照顧,讓姜希淑開心不已。他老淚縱橫地對老伴劉志遠說:“老劉啊,我這十年的校長當得真值,真值了!”

1955年,許世友特批一位國小校長保留軍籍;該校兩任校長還是将軍

特别聲明:

文章中包含個人觀點;圖檔來自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本文由

@漂泊者言

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