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5年,许世友特批一位小学校长保留军籍;该校两任校长还是将军

1955年,许世友特批一位小学校长保留军籍;该校两任校长还是将军

撰文 | 夏西

1950年,华东军区进行了大规模整编,组建了领导机构和各兵种。这时,有一项迫切的工作摆在了军区领导的会议桌上,那就是不少干部和烈士的子女已经到了或者过了入学的年龄,需要建一所小学来供他们读书。

华东军区把这项重要的工作交给了周贯五负责。他当时是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周贯五对办学非常重视,亲自召集会议进行了研究,又派人前去选址,最后组建了华东军区干部子弟学校,由组织部副部长鲍奇辰兼任校长。

鲍奇辰是山东临清人,参加革命前曾在家乡当过小学教员,后来又前往革命圣地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

鲍奇辰是华东军区干部子弟学校的第一位将军校长,1955年,他被授予了大校军衔,1961年又晋升为少将军衔。

而这所小学的第二位将军校长,就是负责组建学校的周贯五。当时,周贯五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做一位小学校长,早在一年前的1949年底,周贯五在渡江战役后奉命南下。华东局找到他,希望他留下建一所革命大学,他没有同意,便向陈毅司令员请求要回到部队里去,得到了批准,却没想到最后却当上了小学校长。

1955年,许世友特批一位小学校长保留军籍;该校两任校长还是将军

原来,鲍奇辰任校长后不久,华东军区干部管理部成立,周贯五任第二副部长,华东军区干部子弟学校也移交给了干部管理部,周贯五也就顺理成章地兼任了学校校长。

周贯五是江西吉安县人,是个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的老革命,小时候念过几年私塾。他在兼任校长时,经常来到学校,要求学生一定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不能“读死书,死读书。”

1953年,华东军区干部子弟学校准备更名为南京卫岗小学,脱离军队编制,一些教师想不通。周贯五亲自到学校作报告,给教师们做工作,最后大家都接受了学校改名。

这年六月一日,周贯五特意打电话给陈毅司令员,请他来学校与全校师生们共度儿童节,陈毅欣然前往。不久,周贯五调往浙江军区工作,也就没有再兼任卫岗小学校长。

1955年,周贯五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了南京卫岗小学的第二位将军校长。

随后,刘仁卿做了一段时间的校长。这时,学校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半数以上的学生上吐下泻,还有二十多人被送往医院救治,最后也没有查出来是什么原因。

当时,卫岗小学的管理非常困难。这里的学生不是干部子弟就是烈士遗孤,平时也没有人约束,个个都是脱缰的野马,出了不少调皮捣蛋的“刺头”学生。

而学校又处于荒郊野外,出了后门就是梅花山,完全就是自然环境,树多林密,人迹罕至,校园里的路灯也很少,半夜时分,不仅到处传来阵阵猫头鹰的叫声,甚至还能听到不远处的狼嚎,有些孩子胆小,害怕得无法入睡。

1955年,许世友特批一位小学校长保留军籍;该校两任校长还是将军

到了1955年,卫岗小学又有2000多名部队干部的子女要入学,这让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大伤脑筋。他知道这些“小马驹”们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如果没有一位镇得住的校长,很可能会闹出什么乱子来。

这时,许世友一下子想到了姜希淑。别看他的名字比较秀气,他却是一位典型的山东大汉。1938年,17岁的姜希淑报名参加了八路军,与后来担任了国防部长的迟浩田曾经是在一个锅里抡大勺的战友。

姜希淑作战非常勇敢,又胆大心细,是许世友非常欣赏的一员战将。这时候,他的任命已经下达了,让他去担任南京军区后勤管理局副局长。

就在姜希淑准备走马上任时,许世友亲自找他谈话,开门见山地对他说:“后勤管理局你就不要去了,去当卫岗小学校长,你是最合格的人选。”

姜希淑愣了一下,也没有多想,更没有去考虑职务降了多少的问题,只向许世友提出了一个要求:我自小父母双亡,是个孤儿,部队就是我的家。如果让我脱了军装,我老姜就没有家了。

许世友听了,大手一挥,当即拍板定了下来:保留你的军籍。

1955年,许世友特批一位小学校长保留军籍;该校两任校长还是将军

于是,姜希淑便二话没说,当即背着行李,扛着一把擦得铮亮的猎枪,又牵着一条黄毛猎犬,来到了卫岗小学,当上了一位小学校长,一干就是十年之久。

许世友的眼光果然独到。姜希淑到了学校后,首先便定下了一条规定:不许一个人活动。他自己则四处巡逻,保护学生们的安全。

这样,学生们的心一下子安定了下来,虽然晚上还有猫头鹰叫和狼嚎,可是大家一看到穿着一身军装,仪表威严的姜希淑,心里也就不再害怕。而那些捣蛋的“刺头”学生,早就知道了他在战争年代的种种英雄事迹,也都变得服服贴贴。

当时,国家供应非常困难,卫岗小学虽然有南京军区补贴,但要保障2000多个孩子的吃喝,还是很不宽裕。而且,学校里还有二三十个烈士的子女。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部队干部子女都回到了家里,只留下这些烈士遗孤待在学校。姜希淑便让爱人刘志远把这些人全部喊来家里,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看待。

姜希淑和刘志远生了三个孩子,生活本来也不宽裕,其实,当时就算有钱,也没处去买鱼买肉。于是,每天早上,姜希淑总是很早起床,不是扛着猎枪去紫金山上打兔子、獐子和野鸡,就是去紫霞湖里钓鱼,好不容易弄回来一些猎物,他都让刘志远精心地保留好,等到星期天和节假时,给孩子们改善伙食。

1955年,许世友特批一位小学校长保留军籍;该校两任校长还是将军

时间一长,这些烈士遗孤都把这里当作了自己的家,喊姜希淑做爸爸,喊刘志远为妈妈。

1965年,卫岗小学撤校。这时,姜希淑在这里当校长,已经整整十年了,在这十年里,他虽然保留了军籍,却一直是个团级干部。昔日的战友,早就提拔的提拔,升官的升官了。

可是,姜希淑心里并没有怨言。在学校撤校后,他又被任命为南京军区政治部副秘书长。在1982年离休时,经批准享受了副军级待遇。这里要说一句的是,姜希淑的老战友迟浩田,这时已经担任了副总参谋长。

姜希淑离休后,那二三十个已经长大成人的烈士子女,几十年如一日,每年都会来看望他们,还是像以前那么爸爸长爸爸短地叫着,这让姜希淑感到无比的欣慰。

后来,年老的姜希淑中风躺在床上,活动不便,这几十个孩子又轮流前来看望、照顾,让姜希淑开心不已。他老泪纵横地对老伴刘志远说:“老刘啊,我这十年的校长当得真值,真值了!”

1955年,许世友特批一位小学校长保留军籍;该校两任校长还是将军

特别声明:

文章中包含个人观点;图片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由

@漂泊者言

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