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快遞不送貨上門或被罰三萬 終結“不告而投”難在哪兒?

快遞不送貨上門或被罰三萬 終結“不告而投”難在哪兒?

羊城晚報記者 林曦 實習生 曹軒

你是否也經曆過在苦守快遞的過程中隻等來“憑取件碼至xx快遞櫃取xx快遞包裹”的短信?你是否也曾遺忘快遞櫃中的快件,卻在午夜時分收到一條快遞逾時即将收費的提醒資訊?不過,這些或将成為曆史。1月7日,國家郵政局《快遞市場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向機關、個人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到,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未經使用者同意,不得代為确認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遞到智能快遞箱、快遞服務站等快遞末端服務設施。如有違反,直接責任人員将會面臨最高三千元的罰款,快遞企業面臨的罰款更高達三萬元。

在電商盛行的今天,快遞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此消息一出,更是直接點燃了輿論熱點。有人拍手叫好,也有人從不同層面表達了擔憂。那麼,此征集意見真的能解決“快遞不上門”問題嗎?快遞行業是否會是以迎來高品質發展拐點呢?

消費者 快遞不送上門變成“習慣動作”?

近日,在國家郵政局2022年全國郵政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國家郵政局表示,預計2021年全年郵政業業務收入(不含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和業務總量分别完成1.27萬億元和1.36萬億元,同比分别增長15%和24%;快遞業務收入和業務量分别完成1.04萬億元和1085億件,同比分别增長18%和30%。

快遞業務量節節上升,快遞服務品質卻參差不齊。送貨上門變成快遞櫃自提,取件逾時加收費用,快遞驿站離家甚遠……末端配送服務水準下滑明顯。盡管消費者怨聲載道已久,但是快遞不送上門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動作”?

有意思的是,羊城晚報記者随機在微網誌、小紅書、豆瓣等社交平台輸入“快遞櫃”關鍵詞,發現有不少吐槽快遞員未經允許直接将快遞放入快遞櫃的言論,更有“如何設定關閉豐巢快遞櫃”“兩步教你免收豐巢快遞櫃保管費”等教程。

對于快遞“不告而投”的現象,經常淘寶購物的白領小陳向記者表示非常反感快遞員的這種行為。小陳認為,快遞費用中本來就包含着快遞員送貨上門的費用,甚至有過兩三次在大促期間,因為快遞櫃滿了,自己的包裹就被丢在小區貨架上,之後就找不着了。“後來的事情都在扯皮,物業說問快遞,快遞說已經放貨架了,投訴快遞公司還遲遲未回應,耗時耗力耗錢還讓心情不好。”

家住廣州番禺的李女士同樣吐槽這種“不通知消費者”的行為,“小區的極兔從來不上門,隻要商家用了極兔,寫啥位址都隻送樓下豐巢,也不通知。别的快遞絕大多數是扔在家門口,有的可能敲一下門,不等開門就走了,有的連門也不敲,也不通知。”

廣州葉女士也向記者表達了同樣的苦惱,她說自己因工作繁忙經常加班和出差,包裹大多數放在快遞驿站或者是快遞櫃,往往到家時已錯過取件時間,一旦出差更要支付高額快遞逾時費用。

不過,也有受訪者表示,自己能夠了解并接受快遞自提的行為,但希望快遞員能夠提前電話或短信聯系,在雙方協商後才将包裹放入快遞櫃或驿站。

快遞員 “送貨上門”困難重重 甯願花錢存櫃

其實,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隻要在規定時間内從快遞櫃取件是免收服務費的,但是,快遞員存件卻需要付費。按照三通一達、順豐、京東等等各家快遞企業的說法,都要求快遞員送貨上門,那為什麼他們願意花錢存櫃、而不願意送貨上門呢?

羊城晚報記者調查了解到,以豐巢為例,小号櫃價格為0.2元,中号櫃為0.4元,大号櫃為0.6元。一位順豐快遞小哥告訴記者,有時候公司會有補貼,但大多數時候都要自掏腰包存櫃,“周一到周五白天派件基本很多人都在上班,不放快遞櫃也沒辦法,每個月存件費用基本都上千元。”一位韻達快遞小哥說,他在去年“雙11”期間存件費超過了兩千元。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快遞員願意自掏腰包将快遞存入快遞櫃中。原因很簡單,快遞櫃能極大地提高快遞員的派件效率。

中通快遞員小李告訴記者說,自己平時日均派件量在100-200件左右,遇上電商大促高峰期日均可超過500件。在派件過程中經常會發生客戶電話打不通、家裡沒人等情況,如果不統一派件,時間成本就會大量增加。而将快遞存入快遞櫃或驿站,一來可以提高派件效率,二來也可以避免将快遞直接放在家門口等公共區域造成的丢件風險。

難題求解 有企業嘗試快件派費微漲收效欠佳

而據羊城晚報記者從多家快遞公司内部了解到,快遞公司基本上都要求快遞員每天的派件履約率要達到95%,才算完成任務,如果履約率太低,快遞員的收入也會受到相應影響。

有快遞小哥透露,每單配送費收入大概為1-1.5元,每單收入不高,派件量又大,而且還要完成一定的派單量,如果每個快遞都送貨上門,不實際,而且很多小區都有門禁,進不去,特别是大促期間,送到晚上九時多十時都是家常便飯。

去年9月,中通、申通、百世等多家快遞企業紛紛宣布快件派費每票上漲0.1元,以此獎勵機制提高快遞員收入,進而希望提升服務品質。不過,此舉似乎收效甚微。

有行業人士分析認為,目前快遞企業80%的訂單來自于電商,而随着電商企業單量的不斷增長,快遞企業與之适配的人工、場地、裝置及運輸等成本不斷攀升。在服務成本的壓力下,壓縮服務品質似乎成為了無奈之舉。

而各社群不同的管理制度也是“快遞上門”的一大障礙。廣州珠江新城某大型小區物業人員向記者透露,不讓快遞上門主要從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兩方面考慮。“快遞員在小區内頻繁流動,會加大疫情傳播的風險;同時,我們小區采用的是一層一電梯卡的模式,如果貿然将每層的電梯卡都給快遞員,可能會引發治安問題。”

行業專家 新規将至 快遞業已至高品質發展拐點

據記者了解,現行的快遞市場管理方法自2013年沿用至今,本次征集意見稿進行了大量修改完善并新增多個章節,包括首次規定快遞企業“不得無正當理由以低于成本價格提供快遞服務”“不得未經使用者同意擅自投遞”等。

對此,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相信新的管理辦法出台後,快遞行業将在2022年迎來高品質發展的一年。各大快遞企業為了搶占市場都大打價格戰,但是惡性競争對快遞産業鍊上下遊參與各方都産生了極其消極的影響,各家企業也意識到快遞業務要逐漸從低價無序競争轉向高品質發展,用服務和産品說話。“對于快遞企業來說,末端激勵機制很重要。應該要充分調動快遞員積極性,而不是通過價格戰去進行惡性競争。企業現在應該做的是多管道增收,向綜合物流服務體轉型,以提升服務品質為根本。”

同時,趙小敏認為,接下來快遞業或将迎來洗牌,行業内的并購重組或将加速,不能及時适應新需求的企業将面臨淘汰風險。他表示,國家層面的快遞法律法規持續完善,快遞市場主體經營行為将得到規範,也可以認為,快遞行業高品質發展拐點已經到來。

近期,有消息稱,抖音電商試水“送貨上門”服務,商家在背景訂購該物流增值功能,快遞公司則承諾送貨上門,主要面向對快遞配送服務要求較高的消費者訂單,送貨上門快遞增加收費0.8元/單,當快遞公司未按照承諾服務履約時,由快遞公司賠付商家5元/單。不過,抖音方面對此并未回應。

來源:羊城晚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