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題材的電影尤其是反映納粹德軍的電影總是沉重而深刻,但也總有風格特殊的例外情況。今天分享菌推薦的這部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就是以一個8歲小男孩的視角來看納粹統治時期的德國在他的生活中是什麼樣的。

劇情概述:
8歲男孩布魯諾是個無憂無慮的少年,随着軍官父親的一紙調令,他和母親還有姐姐一起随父親到了郊區生活。
在這裡,他看到了一個怪異的“農場”,那裡的人都穿着奇怪的“條紋睡衣”,按理說他應該得知這是集中營,但因為他的母親不希望讓自己的孩子了解到這罪惡的一切于是什麼都沒對他說。
布魯諾在外出遊玩時遇到了在集中營裡的同齡孩子施穆爾,并與他成為了好友,經常帶東西給他吃,填補了布魯諾的枯燥生活。
在一次偷看父親和其他軍官看錄像帶的時候,布魯諾沒能發現這是一部虛假的宣傳片反而以為這種歡樂而和諧的場景就是那些集中營裡的真實面貌。
于是在小夥伴施穆爾的請求下,布魯諾穿上了他認知中的“條紋睡衣”鑽進了集中營幫他尋找父親,但在布魯諾的父母尋找他時,他已經随着衆多猶太人一起被送進了焚化爐……
影片點評:
這部電影是披着小清新外衣的重度緻郁電影,雖然主線是通過孩子們的交流來側面展現納粹的殘暴,但影片的結尾卻讓人深思。
大人和小孩都被趕進了焚化爐,在男孩布魯諾死後他的家人和熒幕前的觀衆都對他的死感到悲痛,但卻忘記了其他被焚燒的猶太人。
也許是看過這類題材太多的緣故分享菌也是看猶太人被迫害都有些習慣了,但看完了本片在豆瓣上的一些影評才發現原來很多人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都下意識地忽略了那些被迫害的猶太人,這不是一個好的現象,我們不能習慣于觀看這種迫害。
按理說看這部電影更多的感受應該是抨擊納粹的邪惡,但同題材的電影實在是多得過分,現在看多了反而有些麻木,不知道同樣看過很多二戰電影的觀衆們是否有同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