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古之英雄,唯漢高帝為不可及也夫。——《三國論》
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以來,每個朝代都要面臨被更替的鐵律
。當然這個過程中自然少不了戰争的存在,但無辜的總是老百姓。在劉邦建立漢朝之前,天下一共有3000萬左右的人口,漢朝建立之後人口縮減了一多半,隻剩下一千萬左右。

對于統治階級,權力的展現就在人口上面,而另一方面正是後續戰争的需要。一個國家剛剛建立,政權都還不穩定,如果還有人想推翻的話是非常簡單的,是以戰争之後面臨的一個首要任務就是恢複人口。
休養生息
劉邦看着自己建立百廢俱興的江山,心裡當然不是滋味
。身體強壯的還都倒在了戰場上,隻剩下一些老弱婦孺,這可怎麼辦?在朝廷大臣的建議之下, 首先對流亡山區的難民進行一個勸返。之是以流亡,就是因為自己沒有住所和收入,讓他們回到自己原來的故地,不僅增加了勞動力而且還增加了戶籍人口。
社會勞動力增加了,人口增加了,納稅的人自然也多了,國家經濟了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發展。還有一些曾經因為生計問題最後變賣為奴隸的,也可以恢複平民身份。按照十五稅一的方式,極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
政策規劃起來并沒有什麼問題,但國家層面上首先也要做出表率。劉邦按軍功的大小對一些士兵配置設定田宅配置設定田宅或免除若幹年徭役,鼓勵士兵退役回鄉。國家支出方面減輕了壓力,也也促進了社會的勞動力增加。
後人也把這這些政策稱之為“休養生息”,但這也都是緩解一時,人口要從根本上增加,也有了另一種賦稅的出現
。
單身賦稅
面對女多男少的情況,劉邦想到了一個“妙計”,從女性身上下功夫
。這說白了就是加減法造人的表現,單身的女性在十五歲之前沒有嫁人,就需要向國家繳納120錢的稅。很多人對這個數字可能沒有概念,當時社會貧窮,這足以讓一個家庭解決三個月的溫飽問題。本來就沒有收入,哪有什麼錢來納稅。為了可以“避稅”,自己的女兒自然也就要出嫁。
這種政策在如今看來未免有些荒謬,十五歲可以幹什麼?而且在當時男尊女卑的社會風氣之下,這麼小的年紀就要開始過委屈求全的生活了。别說女性,當時男性家族甚至都嫌棄女性年紀小,不懂過日子。到了漢惠帝劉盈時期,這個稅也從120錢變為600錢,直接翻了五倍。當時社會上對女性也有了另一個稱呼:賠錢貨,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
這樣的政策也确實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西漢末期時候,人口已經增長到了6000萬之多。但三從四德的傳統風氣下,對女性精神和肉體無疑都是一種摧殘。
社會發展到了今天,女性地位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從“弱女子”到“女漢子”,從“妾”到“女強人”,逐漸撐起了“半邊天”,為女同志點贊!